2014-06-05 19:47 来源:四川省防灾应急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包括应急管理在内的五个方面的能力。这充分说明,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检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加快提高党政干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一、提高党政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并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国家,用了二三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二三百年走过后的路程,发展速度迅猛,社会矛盾凸显,发生突发事件是无法回避的社会客观问题,其演变方向、最终结果都与管理者的理念、运作、知识、能力等息息相关,及时有效正确处置会减少突发事件向恶性危机转化的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因此,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党政干部,随时都会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处理突发事件的可能。如果在实践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迅速果断地处置问题,做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和转“危”为“机”,积极有效地稳定局面,为党分忧,为民解愁,是政府和党政干部的基本素质能力的体现,也是新形势下政府和党政干部面临的新挑战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提高党政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是党政干部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各种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多,加强对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既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经常性课题。由于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突然、原因复杂、处置困难、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及造成严重危害等特点,因而正确应对和及时处置,成为各级政府和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的重大考验。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同时,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主要骨干力量,领导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关系到能否担负起领导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域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一个地方政权的生死存亡。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党和政府由于对一些突发事件应对不力,处置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屡见不鲜。因此,党政干部只有努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才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党政干部职位的要求。
三、提高党政干部管理能力是执政为民的历史要求。在我国,人民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政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要做到执政为民,必须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切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坚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推进工作的基本准则。要做到这此,党政干部必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的执政理念,做到用权为民,排忧解难,尽量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保持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一方平安,这也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另外,要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重要一点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人员队伍,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管、公安、民政、交通、国土资源、卫生、水利、海洋渔业、林业、地震、气象等部门工作在应急管理岗位上的人员,深入研究和学习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及规律,高度重视对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端正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正确态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提高党政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真正胜任本职工作。
四、提高党政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在已达到GDP2000多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3000美元上下这个阶段,是社会经济激烈变动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不同社会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大量存在。因此,在推进和谐社会主义进程中,必须更加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及时有效地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消极矛盾,解决各种矛盾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提高党政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具体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干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基本途径。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既要抓党性,提高政治敏锐性,又要抓学习,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基本能力的方法,抓演练,增强心理承受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进一步提高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素质。
1、提高敏锐的鉴别能力。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善于观察发现异常状态信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掌握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分析判断,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始发状态,从而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
2、提高预测预警的能力。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种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党政干部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把握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提前做好预测、预防和预报工作,使工作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掌握科学的预测方法和预警信息的分析及传达工作,据此确定科学的应急警报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否则,面对突发事件,难免惊慌失措、穷于应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事关大局,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统观全局,周密思考。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又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又要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周边因素的作用。总之,要把突发事件放到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谋划,防止急于求成,一味地就事论事,采取强制手段粗暴处置。坚决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现象的发生。
4、提高快速决策的能力。快速决策能力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一种能力,也是党政干部应急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科学的决策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迅速查清事由。对事件的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实情,为事件妥善处置做好基础性的保障工作。其次,要因情施策,区别对待。根据事件的不同起因和性质,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尤其要时刻注意事件的动向,不断地应对调整。第三,要适度超前决策。充分考虑事件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留有周旋的余地,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第四,要群策群力,寻求最佳方案。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决策者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集聚各方智慧和意见的基础上择善而从,迅速做出科学决断,并使之立即付诸实施。只有做到快速反应,多谋善断,速战速决,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事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限度。
5、提高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对党政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具备较强的紧急动员能力。能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把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聚聚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具备强组织能力。能迅速组建机构,拟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高效有序运作,使各环节丝丝相扣,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能;再次,具备较强协调能力。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优化调控手段,注意工作方法和艺术,尽力以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柔性的而非暴力的,公开的而非隐蔽的方式,妥善有效地处理好突发事件,避免事件因组织拖延、调控不力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6、提高娴熟的公关沟通能力。由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特点,及时披露、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沟通的准确、及时、通畅是争取突发危机灾害当事人理解支持,并采取紧急状态措施、共同化解危机的基础。突发事件的核心是传播,任何突发事件从一定程度上讲都是舆论的危机、公共关系的危机,是对政府公共舆论管理能力、公共形象管理能力的巨大挑战,及时、恰当、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是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娴熟的媒体管理能力以及新闻发布技巧是党政干部处理危机的必备技能。
7、提高调查评估的能力。突发事件事态平息并非意味着突发事件管理流程的结束,现代政府是“负责的政府”,也是“问责的政府”,事后认真调查事情经过、起因及后果,及时总结在突发事件预警、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追究有关事件相关责任人,恰当评估党政干部在突发事件中的行为和表现。
8、提高组织恢复重建的能力。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各个机构的正常能力,对于自然突发事件来说,还有较重的恢复重建任务,要重视重建工作重新规划提高的问题。恢复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当事人的心理恢复,尤其是在大规模公众安全类突破事件以后,注重当事人的心理恢复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9、提高善于学习的能力。每个党政干部都应从突发事件应对中学习、成长,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突发事件应对发现现有工作的错误和漏洞,予以完善弥补,增强抗风险能力,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要把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当成组织变革发展的机遇,实现组织或事业新提升,达到变“危”为“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