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重建·芦山新模式】生态在融合中扮“靓”

2015-04-19 11:46 来源:经济日报

  外墙立面堆砌藏羌风格的山石,屋顶则是川西民居的坡顶,三五“别墅”组成一小院落,每个小院门廊不同,前后都栽种着各式花木和蔬菜。4月11日,记者一来到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就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

  “以前我们家就住在半山腰,地震一来,房子就垮了。”站在刚装修好的新房前,村民杨国智高兴地说,“这新修的房子不仅结实,而且好看,再过几天,我们全家就搬进来了。”

  余家新村位于周公山下。在灾后重建中,该村充分利用山、水、田、林等自然条件,按照“一三”互动、产村相融、旅游新村的定位,突出历史文化传承,新建农房67户,同时对聚居点附近302户农房风貌进行集中整治,配套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芦山地震灾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使芦山地震灾区在国家生态建设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灾后重建 中,我们将‘保护生态,突出特色’放在重要位置,合理安排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确保灾区生态安全。”据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重建办主任青 理东介绍,除总规实施项目调整后新增的芦山县滨河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外,目前全市生态环境修复专规项目全部开工。

   “以前每次下雨,家里人都很担心,尤其是晚上都不敢睡觉,有时只好搬到两河口那边搭帐篷住。”在宝兴县冷木沟大坝前,冷木沟村民李潘军说,现在工程修好 了,他们不再害怕下雨了。“沟里空气好,还修得这么漂亮,吸引了不少人来散步,要是地质公园建好了,可能还会有更多人来旅游,我也打算开个农家乐。”

   冷木沟历史上多次爆发泥石流,严重威胁下游县城和沟内村民的安全。在灾后重建中,雅安市将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纳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 项规划》,目前已全部完成综合治理工程。为最大程度利用资源,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完工后,宝兴县对其又进行了再提升。宝兴县旅游局副局长吴雨桑告诉记者, 按省级“地质遗迹公园”的规划,宝兴县将依次修建冷木沟景观大门及主题广场,泥石流科普馆、全景图,以及动物和植物科普展示,充分展现“8·18”和 “4·20”泥石流形成场景,重新还原一个山更青、景更美的冷木沟,为熊猫古城再添一景。

  “讲卫生、人有责、村容乱、人心涣……”记者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组村看到,村规民约早已上墙。“随着新村聚居点陆续完工,自建委开始向自管委过渡,探索建立群众自治的长效机制和模式。”自 管委主任张兰坪说,现在该村自管委不仅聘请了新村居民负责公共区域环境保洁,还组织开展每月“清洁之家”等评选活动,引导新村住户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农历大年初一我们还没起床,游客的车就已经摆满了停车场。”村民雷光玉告诉记者,白伙组村聚居点位于雅安百公里百万亩猕猴桃产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经济 走廊的重要节点,全村按川西特色民居风格建设,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导产业,配套建设荷塘鱼池,正在打造“荷塘月色、瓜果飘香”的休闲农业旅游度假村。

   “不论是住房建设、产业规划还是灾害治理,我们都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青理东表示,按照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关于“建立国家生态文化 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要求,目前雅安市正围绕3条经济走廊带,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求探索出一条生态发展型重建之路。

责编:郭婧婷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