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4 20:0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5月14日电 米粉是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小吃,尤其在广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米粉店。记者暗访发现,大量无生产资质的米粉加工窝点藏身城郊,一些窝点生产条件恶劣、违法使用添加剂的情况普遍,形成食品安全隐患。
暗访情况引起了柳州相关部门的重视,于5月14日采取大规模行动重拳打击米粉黑窝点。
直击米粉黑窝点乱象:露天晾晒、冒牌生产、违法添加
在知情人指引下,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柳州市郊的成团镇成团二中旧校区,这个已经弃用的学校是无证加工米粉的黑窝点。
记者走近时,突然冲出两条狼狗“汪、汪”大叫。犬吠声惊动了韦姓老板。记者称此行来考察工厂的生产能力,洽谈合作生产袋装螺蛳粉,韦老板接待了记者进场参观。
他告诉记者,办这个工厂投资几十万元,目前已取得营业执照,还没有取得QS认证(食品生产许可),但已经在生产带包装的干米粉销售。
按加工规范,米粉不允许露天晾晒。记者现场发现,米粉露天晾晒在学校围墙附近,晾晒场地未采取任何防尘、防蝇措施,苍蝇飞舞。本应作为米粉烘房的车间,现在成为仓库。
韦老板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露天晾晒米粉,是因为用烘房烤需要增加每斤1角钱的成本,“现在我们生产的米粉价格是每斤2.15元,如果有QS,就不是这个价了,单价每斤要2.45元。”
“这米粉需要熏么?”记者问。在当地业内,熏表示用硫磺熏烤,起到干燥、防腐、漂白作用,是严禁用于米粉加工的工艺。
“这个季节用太阳晒就可以了,3月份南风天的时候需要熏一下,现在加点‘焦亚’就可以了。”韦老板说。他所称的“焦亚”是指“焦亚硫酸钠”,具有漂白和防腐的作用,是一种严禁用于米粉加工的食品添加剂。
在烘房的一堵墙边,堆放着数十袋大包装的“柳州螺蛳粉”干米粉,包装上印有QS标志,标明是“柳江县呈祥米粉加工厂”出品的“祥王”牌米粉。韦老板称这是自己替呈祥米粉加工厂加工的米粉,“现在有证的企业加工根本忙不过来,需要委托我们这样的无证企业加工,我们每斤才赚1毛多钱,他们拿过去就可以赚3毛。”
“一个镇有六七十家生产厂,有证的只有两三家”
韦老板说:“我们成团有六七十家米粉生产厂,有证的只有两三家,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记者在成团镇发现,322国道旁的成团镇渡村路口被知情人士称为“无证米粉一条街”,公路边尘土飞扬,而路旁就晾晒着干米粉。
不只是成团镇,记者在进德镇基隆村的一家米粉加工厂看到,用竹条、彩条布搭建简易晾晒棚晾晒着大量干米粉,棚下还散落着不少垃圾,引来苍蝇飞舞。在加工区域内,七八名妇女正在制作用于预包装的方便螺蛳粉。这家店主坦诚自己是在无证加工干米粉。
“柳州市区周边有不下100家无证米粉加工窝点,估计有70%左右的干米粉是这些窝点生产的。”知情人说。
知情人告诉记者,无证作坊往往使用硫磺熏烤、添加吊白块等工艺生产。她说:“硫磺熏烤可以杀菌、干燥、增白,让米粉不容易变质,延长米粉保质期;添加吊白块后米粉变得有韧性,口感好。”
这名知情人说,除了干米粉,在早餐粉(保质期较短的湿米粉)中违法添加焦亚硫酸钠也是业界潜规则,“如果不添加焦亚硫酸钠,米粉保质期会很短,一般不到半天米粉就会变酸发臭。”
执法人员现场查获硫磺熏蒸 红薯粉为添加剂“化装”而成
5月14日,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合多地食药监执法人员,在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对记者暗访的多家米粉窝点实施联合打击。
执法人员在成团二中旧校区执法发现,“柳江县呈祥米粉加工厂”出品的“祥王”牌米粉系冒牌生产。就在这家窝点旁,执法人员发现了另一家无证窝点,当时这家窝点正在熏蒸米粉,操作间内散发着刺鼻的味道,炉子旁边摆放着硫磺,炉内正在用硫磺熏米粉。
在进德镇基隆村谭家屯窝点车间内,执法人员查获50公斤装的“食品用硫磺”1袋,还有多袋已开封的硫磺。另外,还有韦老板称之为“白淀粉”的添加剂等。
经快速检测,执法人员发现“白淀粉”为有毒物质硼砂,米粉样品中二氧化硫、硼砂超标。
“不管有证没有证的厂家,都要添加这些东西的,不然做出来的米粉很快就会变质。”韦姓老板振振有词。
对于工厂内晾晒的红薯粉,韦姓老板告诉记者,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红薯粉,而是用面粉、木薯粉制作,添加“焦糖色”做成红薯粉的颜色,实际是用添加剂“化装”而成的假红薯粉。“市场上的红薯粉没有谁是真正用红薯做的,都是这样搞的。”韦姓老板说。
当天,执法部门查处了4家米粉地下加工窝点,执法人员对产品进行了扣押。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