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百姓的碧水蓝天——写在2015年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2015-06-05 12:5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 崔静、王新明)2014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3%;长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

4日,环保部发布的《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一组数字引人关注。“从公报来看,2014年我国环境状况最亮眼的变化,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空气质量状况比上一年有明显改善,各项污染指标均有所下降,体现了整体改善的趋势。”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朱建平看来,同样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水、土污染状况与上年相比并没有发生更严重的恶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这样的转变,来之不易。2014年,中央财政先后安排专项资金100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支持55个水质较好的湖泊保护;安排5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环保部门通过约谈、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2014年,我国各地查处违法企业10万余家次,罚款总额达到20多亿元。

各地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180件,是过去10年总和的2倍。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悉数这些重大法律、政策的出台,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

然而,治污之路依然任重道远。《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仅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达标城市不足10%。

与此同时,我国的水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20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4896个,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

我国还面临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此外,我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2%。

“面对环保严峻形势和民众新期待,必须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从各个方面加以努力。”陈吉宁说。

根据环保部的部署,环保部门将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着力推进重点行业达标整治,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持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坚持地表与地下、陆上与海洋污染同治理,节水与净水、水质与水量指标共考核,力求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修复制度,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紧紧抓住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重点,提出保护、禁止、限制和控制的措施要求,持续推进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

分析人士预计,为了百姓的碧水蓝天,立法机关将尽快着手制定和修改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等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为推动环境改善提供法律支撑。

“改善环境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继续加大对偷排、偷放等环境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恶意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同时,搭建公众参与平台,保障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激发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环保的活力。”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陈吉宁不忘提醒公众增强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等畸形消费观念和高能量、高消耗、高开支、高浪费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使污染排放降下来、环境质量好上去,携手打造天蓝、地绿、水静、山青的美好家园。”陈吉宁说。

责编:郭婧婷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