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3 14:25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
应急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 王赫迪) 近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版面刊发湖北省几位档案专家的文章,档案显示,2015年湖北省洪灾发生概率偏大,可能爆发1998年级别的洪灾。对此,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高建国表示,就今年目前的降雨量来看,确实有这种可能,南涝北旱的趋势已经呈现,但是否会达到1998年级别洪灾还不可预测。同时,他也介绍了灾前防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预防洪讯。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高建国接受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采访。 应急网 郝伟杰/摄
“七下八上”将迎战主汛期
据民政部消息,今年5月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007.1万人次受灾,123人死亡。灾害类型以暴雨、洪涝为主。近期我国多地降雨量明显增多,江西、贵州等地洪涝严重,高建国表示每年5、6月份为前汛期,降水明显增多,长江、淮河等主干流水位会迅猛上涨。根据历史洪水统计规律,每年进入7、8月份后,我国进入暴雨洪水多发频发时期,北方主要河流陆续进入主汛期,易发生较大暴雨洪水。南方江河湖库水位普遍偏高、调蓄能力降低,土壤偏于饱和,部分受灾地区水利工程水毁严重、抗灾能力下降,如再次遭受暴雨和台风的夹击,防汛抗洪形势或将更加严峻。
根据历史洪水调查与分析,1870年洪水为1153年以来长江上游最大洪水,最高洪峰达11万立方米每秒,长江南岸下堤在松滋溃口,冲出一条松滋河,直泄洞庭湖,沿程庐舍荡然无存。高建国以一个11立方米的房间打比方,11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就好比1万个11立方米装满水的房间,在1秒钟的时间从眼前呼啸而过,其瞬间的破坏力可以想象有多大。
打造海绵城市 雨水二次利用
城市防灾和农村防灾大有不同,高建国介绍,一些城市因为饮用水供应不足而过度采取地下水,久而久之会造成地面下沉使城市整体地势呈碗状,这就造成过度降雨时雨水会冲进城中却不易排泄。高建国提倡打造海绵城市,充分将降水进行二次利用。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增强城市蓄水量,城市多数建筑以水泥为主,而水泥比泥土的吸水能力差,这就导致洪水袭城时水流量增大、洪峰高度增高,而绿地、土壤是对雨水迅速吸收的最有效途径。城市除了需要加强地下排水系统的改进外,地表的绿化工作更是不容忽视。虽然灾难会带给人们伤痛,但同时它也让我们时刻谨记灾前防护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是防灾减灾的源动力
2013年10月6日,台风“菲特”在福建省登陆使位于绍宁平原的余姚遭洪水围城。据了解,在“菲特”到来之前,浙江就全省紧急动员起来,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带领群众撤离。据悉,“菲特”当时中心最大风力14级,它有着扑朔迷离的路径,超乎预料的强度。随着它的移动,暴雨洒向浙江,又恰逢风、雨、潮碰头,三重叠加灾害程度创历史纪录。最后,浙江挺住了,虽有309万人因“菲特”受灾,但最终仅造成1人死亡,这是中国近年来灾前防护打的较为漂亮的一仗。
“人们对灾害的记忆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渐渐忘记伤痛从阴霾中走出,但是灾害带给我们的教训却应铭记于心,自然灾害往往是防灾减灾的源动力,只有在灾害过后人们才会意识到提前防护的重要性。”高建国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