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渐成新“毒链” 低价新毒品频现

2015-06-25 10:5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6月25日电记者吴涛 毛一竹)“6·26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显示,近8年广东一审结案数量年均增长二成,今年前5月同比增长近四成,基本每5个刑事案件中就有一个是毒品案件,禁毒形势日趋严峻。
  广东毒品犯罪案件中农民数量超八成 未成年人增两倍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近几年毒品犯罪案件中农民和未成年人快速增加,尤其是未成年人数量更是成倍增长。如广州两级法院近3年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农民身份的占罪犯总数的39.46%,其中萝岗、从化、黄埔三地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中,犯罪主体是农民的比例高达85.5%、50%、49.3%。广州未成年人参与毒品罪犯人数也从2007年的176人上涨至2014年的563人,上升了2.2倍。
  2014年4月23日,在广东省惠来县隆江镇前埔村村民钟松金家中贩毒的曾少鑫被抓获。经查,曾少鑫在不到2个月时间里,向周边吸毒人员刘辉昌等人贩卖毒品30多次。经广东省惠来县人民法院审理,曾少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未成年人在毒品犯罪中往往扮演毒品传递者的角色,主要负责送货、收钱,或者向上线购买少量毒品后转手卖出,赚取差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林秀雄说。
  网络渐成新“毒链” 粤海轮渡成新通道
  互联网正渗透于毒品犯罪的各个环节,从学习制毒方法、购买制毒设备、采购制毒原料到贩毒,甚至聚众视频吸毒,形成了一条新的毒品犯罪链条。
  一些涉毒分子使用即时通讯工具,通过语音、图片、视频形式进行交流,一方面私密性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区域跨度越来越大,发现、监控、取证的难度越来越大,毒品犯罪的打击难度也越来越高。犯罪分子通过部分医药、化工类以及电子商务类网站,可以购买到制毒设备和原料;通过涉毒分子的QQ群、微信群,甚至可以将部分生产流程分包出去。
  在今年2月审结的杜海锋制造、贩卖、运输毒品案中,被告人杜海锋通过互联网学习掌握了用麻黄素制造冰毒的方法后,组织起一个犯罪团伙,以网购的方式从湖北武汉购进大量含有麻黄素成分的药物,将药品研磨后再通过物流公司寄到东莞,交由在网络上结识的“同行”提炼麻黄素。然后在清远、韶关等地利用麻黄素制造出冰毒78.7千克,运至广州出售。最终杜海锋被判处死刑。
  此外,广东和海南之间的粤海渡轮正成为毒品犯罪贩毒的新通道。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披露,由于琼州海峡两岸毒品销售价格存在较大差价,从2013年以来,利用连接海南岛与广东的粤海轮渡通道进行贩毒的案件大幅增长。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洪适权说,从案件中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特点分析看,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利用过海小汽车、长途大巴“人货分离”式藏毒运毒,且运输毒品数量呈大宗化,毒品重量超过1公斤的个案占40%,有的个案毒品数量达到四十多公斤。打击这类犯罪,需进一步加强粤海“区域协作”和“路地协作”。
  低价新型毒品大增 致幻催生“次生”犯罪
  近年来,除传统毒品海洛因外,还出现了不少新型毒品,这些毒品价格低市场大,且带有强致幻性。法官告诉记者,一些毒品吸食后会产生幻觉,行为失控,引发杀人、伤害、交通肇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次生”犯罪。
  2013年3月,余华旋在其租住的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的出租屋内吸食毒品后,持刀刺死同居的黄某雯以及共同吸食毒品的张某祯后,又跑到越华路41号旁治安岗亭向61岁的值班员马某树索要钱财并捅伤马某树。今年6月18日,余华旋被执行死刑。
  因为价格相对较低,吸食此类毒品的人员增幅明显。来自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3年广东法院系统共审结除海洛因、冰毒和鸦片外的其他类型毒品犯罪案件9799件。2014年1月至今年5月,广东法院已审结新类型毒品案件5573件,案件增长非常明显。
  “为增强民众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广东法院围绕青少年群体和合成毒品滥用这两个重点,8年来共组织集中宣判200余次,仅2014年以来全省法院共组织毒品案件集中宣判50余次。”洪适权说。

责编:汤传尧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