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溢油案”环境公益诉讼正式立案

2015-07-27 07:54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记者焦莹 孙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接到青岛海事法院的立案通知书,以该基金会为原告、康菲石油和中海油为被告的“康菲溢油案”环境公益诉讼正式立案。

  据悉,这是围绕4年前这起重大事故的首个正式立案的环境公益诉讼,也是中国第一个由社会组织提起并得到受理的海洋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康菲溢油案”作为重大事故环境公益诉讼首案,将对未来环境保护起到哪些作用?为何时隔4年,才提起公益诉讼?

  2011年6月,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溢油油污沉积物污染面积达到1600平方公里,影响范围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

  中国绿发会工作人员:当时国家海洋局将此次溢油事故定性为中国迄今最严重的海洋生态事故和漏油事故,给渤海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给三省一市的渔民造成重大损失。

  中国绿发会还说,渤海湾溢油事故发生之初,被告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隐瞒事实、掩人耳目,采取的只是一些临时性的措施。

  中国绿发会工作人员:在完成国家海洋局提出的“确保海上溢油不登陆、确保不影响环境敏感区”上没有兑现承诺,在清除海面溢油和海底油基泥浆工作上没有达到要求,致使污染严重扩大。泄漏的原油只有一小部分被采集回收了,大部分原油却沉积到海底。

  中国绿发会表示,事故发生至今四年,被告一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用于渤海海洋环境修复,生态污染仍在持续,导致溢油污染更加向海洋的深度、广度扩散,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中国绿发会工作人员:今年7月7日我们向青岛海事法院正式提起公益诉讼。

  专家认为,将康菲石油送上被告席,的确有较大的法律实践意义。但这个官司打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马军:有一些技术性的难点,毕竟已经过去了比较长的时间,是不是还在可以受理的期限,我觉得也会成为问题。这个案例很大的挑战就是评估。损失的评估涉及到的难点、成本非常高,这次漏油又是在海底,产生的影响,包括过去这几年的这些影响如何评估,这些成本都是高昂的。

  马军认为,“康菲溢油案”环境公益诉讼的正式受理,说明海洋环境类的公益诉讼在立案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马军:因为海洋环境污染涉及到的损失特别大,需要修复的难度也特别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司法有段保障的话,企业很难靠他的自觉去赔偿到位,甚至靠行政手段也很难赔偿到位,所以我觉得这是有很积极的意义。

  据了解,“康菲溢油”事件发生后,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支持下,相关海洋生态损害索赔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计支付16.83亿元人民币,其中,康菲公司出资10.9亿元人民币,赔偿“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失;中国海油和康菲公司分别出资4.8亿元人民币和1.13亿元人民币,承担保护渤海环境的社会责任。那么既然相关涉事企业已经进行了赔偿,为何还要进行公益诉讼?对此,马军表示,这个案例本身也有它的复杂性。

  马军:因为之前这个案例已经通过了行政手段达成一种安排:由康菲和中海油共同出资17亿元人民币用于海洋环境的修复,这笔钱已经收到,并且已经赔付给了环渤海涉及到的省市,在这种情况下引发的问题就是,有了这样的行政安排之后,为什么最后还走向了公益诉讼?我想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缺乏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的公开透明、监管监督,所以现在需要提出的问题就是这17亿元是不是都用于了海洋环境的修复,另外就是这笔资金是否足够?

  据了解,原告向法院提出的诉讼要求是,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使渤海湾生态环境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状态。法院是否能支持原告的诉求,又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我们拭目以待。不过,无论案件成败,这起案件都将推动我国的环保公益诉讼向前迈出一大步。

责编:郭婧婷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