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发生后,如何“躲避”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

2015-08-13 15:22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1

 

爆炸发生时,不少人心急火燎,丧志理智,有意或无意地做出了错误的逃生举动,那么,在爆炸发生时,我们要如何“躲避”,以及躲在哪里才能真正地保护好自己?


1.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判定:

爆炸发生前,如果身处可能发生爆炸的场所和空间,首先要做的事是寻找和发现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源。

在确定危险源后,第二件事是判定危险源的性质。要确定可能发生爆炸的种类,如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要确定炸药的种类、性能和杀伤力的大小和范围,以便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2.赶紧“趴下”最正确:

在爆炸发生时,也就是“轰”的一声后,先别着急跑,因为爆炸很可能不止一次,如果在未确定安全区域前盲目奔跑的话,很可能会被第二次爆炸伤及。

所以不管怎样,自救的第一步就是“趴下”——应就近隐蔽或卧倒,护住重要部位。保持身体伏低不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爆炸所带来的伤害,还可以防止吸入过多有毒烟雾。


3.选择正确接触方式:

当爆炸发生时,应选择呆在开阔空间里而不是密闭空间里;要尽量扩大爆炸安全距离,减少与爆炸物直接接触的频率和时间。

首先,对于必须用手持有爆炸物的情况,则需采取正确持有炸药的方式,如握雷管的头部而不是握尾部。

其次,对于不需直接接触爆炸物而是身体必须接近爆炸物的情况,则需要注意站姿,减小接触面积。应采取可能将危害降到最低的站姿,如侧面站而不是正面站;右肩冲前而不是左肩冲前;将爆炸物举起而不是放于和腰部或胸部等同的位置等等。

再次,对于距离爆炸物较远的情况,则需注意防护爆炸冲击波带来的伤害。当爆炸发生时,应立刻趴下或蹲下而不是保持直立;应选择呆在开阔空间里而不是密闭空间里。

第四,要尽量扩大爆炸安全距离,减少与爆炸物直接接触的频率和时间。


4.寻找防护物 做好人身防护措施:

首先,应选择能够有效阻挡、反射或者吸收爆炸冲击波的掩体,如躲藏在土围墙、建筑物、汽车、家具等物体背后,可以适当减小安全距离的具体数值。但是, 必须躲开这些物体最薄弱的部位,防止破片冲击带来的伤害。

其次,做好人身肢体防护,如带安全帽、穿防爆衣等保护可能致命的关键部位。


5.有效利用爆炸可能产生的缺口效应:

一般在建筑防爆当中, 我们将建筑物结构强度相对于其他单元较弱的建筑单元称为缺口。

缺口效应是指建筑结构强度最为薄弱的地方即缺口部位, 此时此处的冲击波压力要远远大于周围其他地方,如果人体、重要仪器设备处在缺口部位, 就会受到严重伤害或损害。

在爆炸发生时尽量远离门窗、管道口、沟渠的前后及其附近,减少冲击波带来的伤害。

责编:赵尹威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