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寨卡病毒传播呈上升态势 近期赴南美国家谨防感染

2015-12-09 13:00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应急网宁波129日消息(记者杜金明 通讯员邱怡)今天(9日)上午,宁波检验检疫局通报说,巴西、哥伦比亚、苏里南等3个南美洲国家向WHO(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自2014年以来,WHO已经发现寨卡病毒在美洲存在本土流行,当前寨卡病毒在美洲区域的传播出现上升态势,疫情存在跨境传播风险。

 寨卡病毒感染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病毒病,包括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无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这些症状在受到蚊子叮咬后3天至12天出现;四分之一的病人可能不会出现症状,但受到感染的人员中通常出现的轻微疾病症状可能会持续2天至7天。其临床表现往往与同为蚊媒传播疾病的登革热类似。寨卡病毒能够通过伊蚊所在的领土传播,到发生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行,要注意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宁波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提醒,近期有准备前往上述南美国家的广大民众应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着浅色长袖衣裤、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驱蚊水等。如有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应在入境时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入境后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责编:王丽阳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