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输入风险 传播可能性低

2016-01-29 17: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研判认为,中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目前中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低。

  据悉,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也有输入病例报告,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病例。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感染后症状多为轻微发热、红疹,极少出现重症或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或死亡。该病主要预防措施为防范蚊虫叮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研判认为,中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目前中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低。
  卫计委要求,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一是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沟通,密切关注其他国家或地区疫情情况。
  二是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及时研判疫情输入风险。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向有关部门通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风险评估结果,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
  四是参考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疫情防控和病例诊治进展,组织专家制定疫情防控、疾病诊疗等方案。
  五是研制检测试剂,加强重点地区病例监测和防控。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正着手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六是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正在组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该病的识别和对症治疗知识培训。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网站和微信等媒体发布该病防控知识。
  近期,卫生计生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其他国家或地区疫情情况,跟进有关疫情防控进展,强化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与外交、商务、质检、公安、旅游等部门合作,并进一步做好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

责编:杜薇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