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多源于儿童时期 应定期尿检早发现早治疗

2016-03-09 17:01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应急网厦门3月9日消息(记者 陈庚 通讯员 罗超 刘玮榕)3月10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肾脏病日,主题为“肾脏健康,从儿童开始”。记者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该院接诊的肾脏病患儿逐年上升,主要病 因为先天性肾脏病,尿路发育畸形及肾小球疾病。由于肾脏代偿功能强,较为隐匿,家长很容易忽视,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到了终末期。

病例1:9岁相当于5岁发育标准,是肾衰作祟

家住泉州安溪的小朋友小彬(化名),9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平时寄宿,周末才回家。

今年1月9日星期六晚上,小彬放学回到家说很累,想休息一下,随便扒了几口饭,就上楼休息。可是没过多久,小彬就直嚷头疼头痛,全身也痛。不仅如此,手也开始抽搐。小彬的母亲吓坏了,打电话给打工的父亲。

“一接到电话,我整个人就懵了,赶紧往家里赶。”小彬父亲赶回家,急忙把孩子送到乡镇卫生院。

“卫生院看到孩子抽搐,不敢收治,建议送到县医院。”小彬父亲表示。送到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肌酐达到1000 umol/L,而正常值为44-133umol/L,远远超出正常标准,不仅如此,B超显示肾脏很小。

“县医院建议赶紧转到大医院治疗。”林爸爸于是赶紧带孩子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接诊时,孩子抽搐,出现肾衰,直接送入儿科重症监护室。“进入重症监护时,孩子直嚷疼,都没办法入睡,靠打止疼针才勉强睡2个小时。”小彬的父亲特别心疼。

“小彬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且是终末期,肾脏功能已丧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白海涛主任医师表示,肾衰已引起了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骨骼代谢紊乱、多脏器衰竭等各种症状。

由于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小彬脸色苍白,个头也明显比同龄人小,仅17公斤重,110厘米高,相当于5岁孩子的发育水平。“血色素仅6g,而正常的为 12g。”白海涛主任表示,“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小彬需要长期靠透析维持生命,如果选择肾移植,也要长年服药。”

小彬在病房里很乖,白海涛主任医师很喜欢这个小孩,拿一些小玩具给他玩,白主任问他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小彬有些羞涩,说想成为一名警察。

病例2:尿路畸形未及时治疗 引起肾衰竭

来自陕西的勇勇,今年11岁,也是一个肾衰竭的孩子。谈起他,白海涛主任医师就非常惋惜:“勇勇在3岁时就发现了尿路畸形,肾脏偏小却未引起重视。”

原来,勇勇3岁时由于尿路感染在天津某医院治疗,就查出肾脏异常。“当时医生说肾脏偏小。当时觉得没什么大碍就没放在心上。”勇勇的母亲表示。

直到今年1月16日,勇勇发高烧,左脚又肿又痛。一开始,勇勇妈妈以为脚肿是孩子玩耍时磕碰引起的,就带孩子去了附近医院,开了感冒药。谁知道,第二天小勇的烧不仅没退,而且高烧达到42℃,于是再次去附近的医院进行抽血化验等检查。

1月19日,医院医生告诉勇勇妈妈,检查发现勇勇肌酐达到360umol/L,肾功能衰竭,建议转院。勇勇妈妈吓坏了,赶紧转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勇勇患的是慢性肾衰竭。”医生告诉勇勇妈妈。这时,勇勇妈妈才恍然大悟,“小孩这两年来越长越黑,班上的同学都开玩笑叫他‘黑木炭’,我就一直纳闷怎么越来越黑,穿啥衣服都难看,听医生解释由于肾功能问题,毒素无法排出引起,我才明白。” 勇勇妈妈追悔莫及。

如今,通过膜膜透析,勇勇的脚肿痛等现象得到了缓解。

医生提醒:肾脏疾病隐匿性高  定期做尿检

据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白海涛表示,很多成人肾病是源自于儿童时期。肾病患儿若不能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转为慢性肾病:“其实只需仔细观察和及早检查,儿童肾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或是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肾脏有极强的代偿功能,早期的肾脏疾病常可无任何症状,等到患者察觉,可能已经到了病患晚期。两至三成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其肾功能损害已经发展至不 可逆转的阶段。定期尿检及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肾损伤的有效方法,所以为了及时发现孩子的肾病,保护孩子肾脏一定要定期做尿检。通常每年定期检查一 次尿常规。”白海涛主任提醒。

据了解,要及早发现肾脏病,除了定期做检查,还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情况做参考,如排尿异常,尿多或尿少,尿色异常,如浓茶色,浑浊如淘米水,泡沫尿,不明原 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眼睑或下肢水肿,体重莫名增加,有肾脏疾病家族史,常感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胎儿产检有泌尿系统异常,高血压等。

责编:刘蓉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