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2 07: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长江1号”洪峰形成
记者7月1日从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受长江上游干流、乌江来水上涨及三峡区间暴雨洪水共同影响,今年“长江1号”洪峰在长江上游形成。7月1日14时,三峡库区上游水位148.34米,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每秒,控制出库流量31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削峰率达38%,有效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
受低涡系统影响,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黄淮等地,自6月30日起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将暴雨黄色预警升级至橙色,这是今年以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首个暴雨橙色预警。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为三级应急响应。
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30日至7月4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黄淮南部、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沿江等地将遭遇暴雨侵袭,局地还将有特大暴雨;其中苏皖中北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湖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可达200—400毫米。上述地区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60—90毫米。
气候复杂 汛情严峻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门就当前防汛抗洪工作有关情况作了介绍。发布会上,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了今年我国入汛以来严峻的气候情况。今年我国入汛早、累计雨量大。例如华南地区从3月21日入汛,比常年偏早了16天。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南方地区已出现了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广东信宜等15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今年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同期最多。目前,已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另据民政部消息,6月27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及西南部分地区强降雨持续,截至7月1日9时统计,强降雨导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遭受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上述11省(直辖市)37市(自治州)133个县(市、区)277.2万人受灾,14人死亡,20人失踪,1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600余间房屋倒塌,1.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68.9千公顷,其中绝收19.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4亿元。
救灾有效 机械助力
郑国光介绍,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还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令很多人想起了18年前的“九八洪水”。然而,我们已经有了比18年前强得多的抗洪救灾能力。
刘宁介绍,根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各地累计投入抢险人员61万多人、机械设备3万多台班,消耗防汛物资3.3亿元;中央财政安排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11.65亿元,支持地方防灾减灾。武警部队累计用兵1.6万人次,动用装备机械395台(艘),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信息发布 增强预警
在对抗汛情灾害的同时,强化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测预警,及时向公众进行信息发布,也十分重要。
郑国光说,我们已经加强了厄尔尼诺事件的滚动监测分析,每周更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监测和展望,每10天更新一次汛期全国气候预测意见和影响。截至6月28日,全国通过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超过了14万条。全国通过12379短信平台,向应急决策人员发布预警短信约3600万人次。在农村,预警信息村屯覆盖率达99.7%,气象局与涉灾部门共建共用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7.8万余个,农村高音喇叭43.6万套,提高了预警信息覆盖面。
(综合本报记者李贞 陈劲松 程远州 刘毅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