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明白了,也就是说水温的变化引起了大气的变化,它的温度可能表现出来,就更加的直接和夸张,比如说像您刚才提到的上升6℃,这个数值就比较可观了。刚刚你也提到了“厄尔尼诺”现象其实是一个比较持续的过程,也关注到在去年其实就有一些国家的气象机构在预计,说可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那我们对它的观测期为什么会这么长呢?
周老师:“厄尔尼诺”它的总发展形成,从去年到今年是一波三折。最早在去年3月份的时候,像美国气象学家等等都预测可能是一次长的“厄尔尼诺”要来了,但是在去年的夏季,中太平洋出现了一些冷水,使得美国气象学家对“厄尔尼诺”的监测没能出现。
主持人:也就是说还是出现了气候上的变化?
周老师:对,但是这也不妨碍像中国等一些国家对“厄尔尼诺”的监测,我国在去年5月份开始,首次监测到中太平洋南海温事件,中太平洋海温出现了0.5℃,一直持续到10月份。所以我们是第一个向对外宣布这一次的“厄尔尼诺”的形成,也就是从2014年5月份一直到10月份。10月份以后,这个天暖的情况,一直在持续到了今年春季。4、5月份这个增暖的程度更加明显,4月份的时候,南海温达到了1℃,到了5月份达到了1.3℃,预计未来还继续处在增强这个阶段。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这次是我们中国第一次对外宣布了“厄尔尼诺”现象的一个产生和发展,那对于其他的国家来说,是不是我们在这个方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标准呢?
周老师:是的,不同的国家对中东太平洋南海温监测的关键区有所不同。有些国家用的是“厄尔尼诺”三期,有的是“厄尔尼诺”四期,像我国用的是中东太平洋综合期,这是区域的不同。另一方面资料也有不同,不同的国家采用自己国家研发的海温资料。第三个不同呢,有可能在处理这个平均温度的技术和方法不同,像我们国家用月平均来表证,像美国用三个月的平均来表证中间那个月的平均海温。
主持人:您看“厄尔尼诺”影响也这么大,监测的时期也这么长,我们能不能摸到规律?比方说它多久可能会发生一次,这一次会发生多长?我们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总结和提炼吗?
周老师:“厄尔尼诺”它的发生发展它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也是有可预报性的,目前它的可预报性,是在短期气候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就是我们一般能够提前一些时间把握住它的未来。“厄尔尼诺”的变化周期大概在2-7年不同,有的时候时间长一点。像这次,从2009年到2010年的“厄尔尼诺”以后,上次“厄尔尼诺”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厄尔尼诺”,到这次2015年大概经过了4、5年的时间。
主持人:也就是说,其实这个过程还是可以有一些规律可循的。科学家也会密切的关注这样的一个变化,我们看到一些科学家也是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比方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就说了,说太平洋在发烧,“厄尔尼诺”再次光临也是有些科学家说,可能今年会成为有气候记录以后最为炎热的一年,这样的观点您怎么看呢?
周老师:这种观点实际上最早是在3月份的时候,因为美国科学家根据全球1、2月份的气温监测情况,同时他们也监测到气候变暖情况,以及这个中东太平洋正在发展的南海温事件,所以他们预测今年可能会成为有纪录以来最暖的年份,这种可能性其实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