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11点23分,进入今天的第一民生。在不久之前,34岁的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在北京的某地铁站内突然晕倒,抢救无效离世。在上周,一名20岁的上海女孩在健身房突然倒地猝死。每每到了夏天,都是类似的公共场所猝死事件的高发期。根据我拿到的一份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突发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可以超过54万人,其中7、8月这样的盛夏时节因为温度高、气压低心源性的猝死病例会增加2成,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更是危险的高发地。通常,如果在发病3到5分钟之内及时施救,至少能挽回一半患者的生命。记者调查发现,因为缺乏急救设备公众的急救意识匮乏,确是我国公共场所急救面临的双重困境。我们来听央广记者(何源)的报道。
记者:在金波出事现场一段2分30秒的视频可以看到,金波倒地后,身旁两位热心乘客曾努力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却无力阻挡死神的脚步。杭州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生(欧阳侃)表示,急救中对金波的胸外按压仅占23秒,影响了急救效果。
欧阳侃:没有进行一个最重要的胸外按压,可能是在急救技术上比较不合理的地方。
记者:我国每年类似突发心脏性猝死病例超过54万人。由于温度高、气压低,夏季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更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地。一个猝死患者心脏停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但倘若能在1分钟内心肺复苏,3到5分钟内电击治疗,有一半甚至四分之三的患者,都能够转危为安。欧阳侃表示,这些心脏骤停病人早期有85%出现室颤,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就是AED除颤最为有效。因此,AED也是公认的突发心源性猝死患者“救命神器”。
欧阳侃:它可以自动分析,操作者只要根据语音提示的话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就行。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恢复率。
记者:在日本,每10万人配有AED 393台,美国198台,数量较少的德国也有17台。这些AED广泛分布在机场、车站、大型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域的明显位置,随时准备挽救人生命于分秒之间。然而,我国除了首都机场、奥运体育场馆,以及上海部分地铁站有配备之外,其他公共场所几乎难觅此类“神器”的身影。河南郑州某大型商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有急救箱,但其中仅配备了简单药物。
工作人员:我们商场主要提供的有一些应急的药物,比如酒精、碘伏、或者是速效救心丸这种东西。
记者:当被问到如果有顾客突然昏迷,有无心肺复苏的急救设备时,作人员表示,最主要还是依靠救护车过来。如果真的发生昏倒的之类的,就先疏散人群,广播寻找看顾客中有没有医生护士。心肺复苏需要电击,如果用不好可能使用者本身也会有一定危险。
记者:眼下,国内并没有公共场所配备此类急救设备的强制规定,加之每台AED花费都在2万元左右,谁该为这不菲的成本买单?这恐怕是影响不少单位配备该设备的主要阻碍。即便有人愿意买单,新的问题仍在出现。在杭州萧山机场问询台左侧,一台由云林公益基金和绿城心血管医院安放的AED,被锁在不锈钢盒子中,长达两年无人问津。曾为推进公共场所安置AED项目四处奔走的绿城心血管医院院长(沈法荣)说,原本人流密集区是很好的安置点,但无奈即使是免费提供,很多单位仍不愿安装。
沈法荣:商场他们告诉我,这东西不能随便放。在这个商场,如果发生了,用这个救又没救回来,是不是要怪商场。这件事情在推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
记者:这种顾虑并非偶然。郑州市二七商圈某电影院工作人员也表示,即使是受过急救培训的员工,遇到非常情况,拨打120、保护现场,仍是他们的首选。
工作人员:急救的话,简单的比如刮伤这些,我们有医药包,但是涉及心脏病这种重大的疾病,还是及时拨打120,保护好现场,你毕竟不是医生,万一帮了倒忙,这个责任谁都负不起。
主持人:没有精确的规程让大家怎么救命,所以大家特别怕承担责任,甚至怕通过AED的电击伤到自己,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应该在公共场所普遍的推广这样的急救设施,另外就是在每个公共场所都应该配备有责任并且掌握了使用流程的这样的专门的安全员呢?是不是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