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PM2.5改善率连续8月位列全市第一

2016-11-14 07:15 来源:京华时报

如今,为确保新一轮改革赢在起跑线上,升级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正以“工匠”精神打造出属于北京的历史性工程和城市典范。对于如何推进城市副中心更好发展,通州区委书记杨斌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州通过在拆迁上破局,对潞城棚户区进行改造,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大项目的审批时间。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分别进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和“综合医联体”改革,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此外,记者了解到,2016年1-8月,通州PM2.5累计浓度同比改善率为20%,连续8个月位列全市第一,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24天,同比增加30天。

谈拆迁破局

19天完成11个村拆迁

杨斌表示,副中心建设首先在拆迁上破局,通过实施打整体攻坚战体制机制以来,效果已充分展现。在潞城棚户区改造中,多家职能部门直接入驻,与属地发挥各自优势。其中,一期4个月完成全部拆迁任务,二期仅用19天时间完成了11个村、9平方公里住宅和大田100%的签约率,为市重点工程顺利开工腾出了空间,留出了时间。

同时,设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协调对接指挥部,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对接服务和对区内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形成上下一体联动推进机制。建立了“市区联动、同步推进”的规划编制机制,高效推进了15个专题研究、17项专项规划、通州总体规划、15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等四大规划工作的组织对接。

谈简化行政审批

取消承接行政审批事项392项

在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紧要关头,如何缩短行政审批流程?杨斌坦言,过去审批周期长,有些项目审批时间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与加快副中心建设是极不适应的,通过市区大力加快行政审批改革,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如,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将开工时间提前半年以上。几年来,共取消、承接行政审批事项392项,率先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同时,他们大力推动北京市开展公务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落地,细化通州区实施方案,切实推进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自实施“一会三函”制度以来,已有84个项目取得前期工作函,7个项目取得设计方案审查意见,12个项目取得施工登记。

在加快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钱从哪里来是副中心建设要切实解决好的问题,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出台了《通州区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设立了区投资代建服务中心,采取PPP模式的通州有机资质生态处理站等项目均开工建设。

谈产业疏解

已取缔关停1860家涉污染企业

杨斌表示,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过去通州的一些低端业态产出不高,在能源消耗、形成污染源上都是“大户”,更重要的是与副中心功能要求不相匹配,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来加大低端产业疏解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力度。今年,已经取缔、关停了1860家生产加工类企业和污染企业。

“表面看是减少一些小的收入,但更重要的是不仅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杨斌说,为解决“建成后怎么管”的难题,启动人口、产业、房屋、车辆、土地等全面清查工作,摸清家底,切实解决在城市管理中相对粗放、粗线条的问题,为城市管理精准化、精细化提供基础支撑。形成副中心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改革方案,构建城市管理新格局。

谈医疗教育

名校做法人提高办学质量

杨斌说,在医疗改革方面,过去是城区的群众看病往市区大医院跑,农村的往潞河医院跑,在造成极大的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群众看病难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打造以潞河医院为龙头分级诊疗产品‘综合医联体’,上对接市区高精尖医疗资源,下辐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利用,更截留了很大一部分非京籍、特别是京东地区来京就医的患者。”

“过去我们也实施了名校办分校,但更多偏于业务指导,缺乏真正的融合,名校和分校在办学质量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杨斌说,在教育改革方面,把通州的学校作为名校的校区,由名校做法人,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例如,潞州中学作为北理工附中校区后,今年高中录取分数在九所高中校中由过去第八位已接近第三位。

谈大气治理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增加30天

杨斌说,在水污染和大气治理方面,分别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河流乡镇断面间生态补偿机制和覆盖全区的“1+18+450”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空气质量改善率变化明显,细颗粒物(PM2.5)浓度改善率从2014年全市并列第14位上升至2015年第2位。2016年1-8月,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同比改善率为20%,连续8个月位列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24天,同比增加30天。

同时,推进政法大综治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全区维稳闭环系统,实现了由保稳定向创稳定的转型,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2015年安全感由全市第十五名上升至全市第六,群众满意度跃居北京市考核第一名。(记者潘珊菊)

责编:张泽昕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