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今冬我国沿海海洋灾害预测信息

2016-12-09 16:39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应急网北京12月9日消息(记者朱宏源)为落实国家海洋局领导关于做好海洋预警报主体业务工作的要求,总结今年汛期海洋灾害各方面应对工作的成功经验,同时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12月9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京召开2016 年汛期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交流会。

回顾2016年汛期,海洋预报战线的全体同志们及时预测发布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预测结果,经受住了“尼伯特”、“妮妲”、“莫兰蒂”、“鲇鱼”等强台风或超强台风为代表的共25次热带气旋过程的考验,制作发布了准确的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为沿海各级政府制定防灾减灾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前不久,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王宏局长、党组成员孙书贤副局长亲临预报中心,亲切慰问汛期坚守在业务工作一线的海洋预警报工作人员,对预报中心以及各级海洋预报机构的汛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6年,为服务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支持地方海洋经济发展,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报中心除了做好汛期预警报工作之外,还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为顺应海洋预报产品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积极开展海洋预报产品创新,推出了《美丽海岛》电视海洋预报节目,是我国首个针对海岛旅游的专题海洋预报节目;应用数值预报释用技术,开发了针对我国管辖海域渔区精细化标准网格预报产品。此外还加强预报技术向业务化应用转化,西北太平洋海-气-浪耦合数值预报系统正式进入业务化应用阶段,成为我国首个通过局《海洋数值预报业务化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审核的预报系统。自主研发的边缘海数值预报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于今年10月底通过一期项目自验收,为最终项目验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海洋预报体系信息平台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海洋预报数据云平台和全国海洋预报产品数据库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

2017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将在整个海洋预报业务体系中加强技术支撑作用:加大预报数据和预报指导产品下发力度,着力推进海洋预报现代化建设,切实开展海洋预警报业务指导工作,全力推动预警报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开创海洋预警报工作的新局面。

据悉,本次大会正式发布2016/2017年冬季(12月-2月)我国沿海海洋灾害预测信息, 2016年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目前已经维持了5个月。近期,整个赤道中东太平洋均为负海温距平控制,预计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将对今年冬季我国海洋灾害及海洋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1.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区风浪过程较多,预计今冬全海区≥4米的灾害性海浪过程有13-14次,总体接近常年同期,较2015/2016年冬季略偏多。

2.我国北部海区有1次灾害性温带风暴潮过程

尽管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强度较强,但由于冬季沿海天文潮位较低,风暴增水与天文高潮位叠加的概率也较低,因此沿海发生灾害性温带风暴潮过程的可能性较小。预计今冬北部海区可能有1次灾害性温带风暴潮过程。

3.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接近常年

预计2016/2017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为常冰年(3.0级),比2014/2015年冬季冰情偏重,与2015/2016年冬季冰情接近。今冬严重冰期为2017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3月中旬终冰。辽东湾和黄海北部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2月上旬,渤海湾和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1月下旬。

考虑到受今冬拉尼娜事件和北极夏季海冰极端偏少等因素影响,不排除发生冬季海冰偏重的情况。

4.中国近海海温预测

今冬渤海、东海、南海海温较常年略偏低,黄海海温较常年略偏高。

四、应对建议

今冬冷空气过程较为活跃,东部和南部海区风浪过程较多。进入12月份以后,北部海区冰情将逐步发展。请有关部门提前做好风暴潮、海浪、海冰灾害的防御准备,保障海上及港口航运、海上作业平台、沿海养殖等行业的安全生产。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将密切监视赤道太平洋海洋和大气演变情况,关注各类海洋灾害的发展动态,及时发布最新的海洋环境和灾害预警报信息。

责编:刘蓉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