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种禽流感病毒在1997年首次实现了跨物种传播,造成18人感染、6人死亡。经检测排查,科学家发现它的名字叫H5N1。从那之后,从禽向人的“跨界”的禽流感开始增多,H5N1之后,分别有H9N2、H7N7、H5N2亚型,但它们引发的人类疾病都不是很严重,直至此次最新发现的H7N9。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流感都与禽流感有关,禽流感病毒就是人流感病毒的天然存储库”,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赵德明说。最著名的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球造成了约20亿人感染,4000万人死亡。根据后来的科学研究,导致这次世界性传染病的HIN1亚型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过,它究竟是“禽—人”直接的跨物种传播,还是经过“禽—猪—人”的种间适应,至今仍无法定论。
流感病毒,包括禽流感病毒在内,最大的特点是极易变异。赵德明举例说,即使同是H5N1禽流感,今年流行的病毒基因,与去年的也已经不同。因此,人类虽已研发出人流感疫苗,但由于病毒基因较快的变异速度,使得疫苗也需常常更新。换句话说,如果它们不是这么的善变,可能早就像天花一样被人类消灭了。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主要有两种方式:在鸟与猪等动物混合感染的情况下,不同毒株间的基因节段能够发生“重配”;同时,病毒在其进化过程中受选择压力的影响,其H和N蛋白也会发生突变。这些变异的病毒,在特定条件下就会跨越物种障碍,引起人类的大流感。
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在禽流感共享数据中发布的H7N9基因分析结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刘文军解释说,相比过去在鸟类身上发现的同类病毒,2013年当时发现的H7N9病毒基因已发生了变异。与它的H7蛋白同源性最近的,是过去在中国发现过的H7N3,而N9蛋白,似乎来自于在韩国野鸭体内发现的H11N9,其他的基因片段则全部来自于H9N2。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由此前已知的三种病毒基因“重组”的变异病毒,而这一过程,往往发生在不同毒株在同一时间感染同一个宿主时。而这个宿主可能是谁?目前尚无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很多专家认为,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多点散发的人感染H7N9疫情,尽管传播途径尚不清楚,但这预示着那一带的家禽可能普遍携带这种禽流感病毒。
早在2005年,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就发表过相关论文。通过对禽流感多年来在中国南方水禽中演变过程的研究,他指出:禽流感起源于南中国。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中国大陆一些专家的反对。
根据公开报道,钟南山院士当时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南中国是世界上家禽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以散养为主,并拥有全球8条候鸟迁徙线路中的3条,爆发禽流感疫情的风险极大。全球最早报告的人禽流感疫情的是1997年的香港,因此禽流感的“起源”似乎确实可以说是南中国。
不管是否认同“禽流感起源于南中国”,中国政府对禽流感并没有掉以轻心。据赵德明介绍,禽流感属于重大传染病,从2005年底开始,由政府出资采购疫苗,对全国范围内的家禽实行强制免疫。
此外,国家有专门的禽流感监控网络,由农业部兽医局牵头,各地动物疾控中心作为具体实施机构。在2013年3月以前,防控的禽流感类型主要是H5N1,由各地动物疾控中心每月按规定进行禽流感血清与病原抽样监测,结果上报兽医局,在《兽医公报》里统一发布。
血清监测,主要反映注射过禽流感疫苗的家禽体内抗体的产生情况,而病原学监测则主要了解动物带病毒情况。中国禽流感监控体系以前者为主。例如,根据2013年第1期《兽医公报》:2012年12月,全国共监测了各类动物禽流感样品51.5914万份,其中血清学样品45.0324万份,病原学样品则只有6.5590万份。对此,有专家表示,有的禽流感病毒,比如H7N9,在家禽身上是低致病或不发病,对人却是高致病,因此,只依靠血清监测,无法真实反映家禽体内携带病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