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凌晨5点半接报后,甘洛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政府办、发改、水务、安监、消防等部门人员赶赴现场,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设进水口封堵组、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信息收集组、现场秩序维护组、后勤保障组等七个专项工作小组,各组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牵头主抓,迅速启动各项救援工作。与此同时,紧急调集县水利工程人员、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及县消防大队、县矿山救护队骨干力量130余人投入救援工作;组织29名井洞专业搜救人员全副武装、作好准备,待洞口封堵、洞内水位下降后立即从二号支洞进入开展施救;调集3辆120急救车、13名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县医院提前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2011年6月17日凌晨6点,在成都出差的县委书记接到情况报告后,立即对抢险救援工作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并于下午2点赶到现场,立即投入救援组织工作。在灾情发生后短短三小时内,县委、县政府迅速将全县骨干救援力量聚集到现场。
“人民群众生命面临危险的关键时刻,就是检验一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强弱、是否牢记服务人民宗旨的重要时刻。”甘洛县委书记靠前指挥,数十次深入隧洞督促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双脚被泥水泡烂,连续多夜不眠,体力透支严重,多次出现头晕、胸闷的不良状况,仍坚持奋战一线;
17日凌晨,抢险救灾现场。电站进水口挡墙被冲毁,洪水淹没了8米高、6米宽的进水口隧洞,从中途2000多米的出水口处涌出泄进10多米之下的尼日河中。8米高、6米宽的隧洞出水口,水流高度达到近6米,只有1至2米的空间。此时,13名在井硐内施工已被困引水隧洞底部作业面,生死难料。
“生命无价!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进水口洪水呈喷涌式灌入,出水口水大浪急无法进入,无法施展救援工作。洪水汹涌澎湃,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所有救援人员焦急无比。
“救援行动不能耽搁。首先堵住进水口,尽快减少进水口水量,然后实施紧急救援。”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集中调集4台装载机、3台挖掘机和7辆大卡车,从早上6时许开始,持续、不间断地运输大量石块,对进水口进行全力封堵,进水口洪水凶猛,指挥部决定把一辆装满石块的大型货车推下去堵水……。
晚上7时许,共投放石块近3000多立方,加之洪峰减弱,洞内水位明显下降,初步具备进洞搜救条件。
16名专业搜救人员,先后从二号支洞进入引水隧洞,全力开展对受困人员的搜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