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色的大门,巨幅“金龙种鸽养殖基地”的广告牌,仅看表面,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是一家家具厂。
没有厂牌,没有通畅的道路,一家挨着一家,原本的养殖小区,却被大大小小的板材加工厂、沙发加工点取代。在河北省香河县蒋辛屯镇六百户村类似的家具厂有几十家。其中,多数属于“散乱污”企业。
近日,记者到河北省廊坊市随环保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组(以下简称强化督查)执法人员一起深入廊坊市香河县、文安县现场核查 “散乱污”企业的取缔情况。
据廊坊市工信局副调研员贡金城以及廊坊市工信局工业运行协调局局长崔巨才介绍,目前,廊坊市已取缔“散乱污”企业10032家。至于取缔了这么多“散乱污”企业,会不会给廊坊市的经济造成影响?廊坊市工信局俩位负责人肯定地告诉记者,对廊坊市经济未形成明显影响。
“告环境污染状的少了,环境好了。”在香河县、文安县,当地的乡镇村干部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取缔“散乱污”企业,他们更愿意算环境账。
环保部环监局副局长夏祖义近日在接受包括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透露,京津冀区域“散乱污”企业有10余万家,这些企业大多污染物直接排放,其对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
种鸽养殖基地是幌子实为家具厂
索安阳家具厂、卢华家具厂、何文志家具厂……从浙江、湖南等地来到香河县蒋辛屯镇六百户村,租个厂房,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工厂,有的加上老板也不过七八个人。说是工厂,实则无异于作坊。
这是香河县蒋辛屯镇六百户村被取缔的20多家“散乱污”家具厂的一个普遍特点。
“这不剩下的就是厂房了,企业早就取缔了。”6月下旬,环保部督查组在六百户村逐家核实“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情况时,蒋辛屯镇副镇长高大勇一路陪同。他告诉督查组,随着今年4月初环保部强化督查的启动,六百户村违法“散乱污”企业基本都被取缔了。
的确如高大勇所说,环保部督查组查看的几家“散乱污”家具厂基本上人去楼空。据高大勇介绍,取缔这些“散乱污”企业没有遇到多大阻力。“原因很简单,这些企业主基本都是外省来的,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这行干不久,干一天算一天,不让干了就走人。”高大勇说,这些人开的厂子,厂房是租的,工人也没几个,说走就走。据他介绍,被取缔的索安阳家具厂、卢华家具厂、何文志家具厂都是这种情况。
当环保部督查组来到卢华家具厂时,厂房大门紧锁,高大勇副镇长做主用钳子将大门上的锁头强行剪开,进入厂房,督查组看到,厂房的地上种满香菇。
从卢华家具厂出来,督查组一路向北,“金龙种鸽养殖基地”的大幅广告牌引起了督查组执法人员的注意,广告牌旁边朱红色的大门更是醒目。院门外,堆放的条形木头出卖了种鸽养殖基地。
反复敲门,无人响应,电话联系,找不到院主。院子里的狗叫声一阵大过一阵。在当地政府的允许下,县环保局有关人员翻过大门进入院子,原来“金龙种鸽养殖基地”不过是幌子,这家开在自家院子里的企业真实的经营项目是家具。经过现场核查,环保部督查组发现,“金龙种鸽养殖基地”实为黄金龙家具厂,现场检查时,企业没有生产。但是,车间电锯没有粉尘收集处理设施,企业没有环保手续,打磨工序没有治理设施,粉尘通过风扇直排。
记者看到,在黄金龙家具厂外面的垃圾厂堆放着十多只废弃的油漆桶。
事实上,变身的不仅是黄金龙家具厂。据记者了解,香河县蒋辛屯镇六百户村几十家家具厂所在位置原本的规划是畜禽养殖区,但是,最终落户的是从浙江、湖南等地来的小家具厂以及本地人开办的沙发加工厂。
廊坊市取缔逾万家“散乱污”企业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举国关注的首要环境问题,而从造成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因素看,夏祖义说,工业污染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重点污染源,另一类就是“散乱污”企业。
京津冀“2+26”城市自己梳理出的“散乱污”企业约有56000家,实际数字远不止这些。据夏祖义介绍,大概有10余万家“散乱污”企业分散在京津冀各地。廊坊市工信局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纳入廊坊市清理整治范围的“散乱污”企业有12033家。占了京津冀区域“散乱污”企业数的十分之一。
“今年4月初,环保部启动督查以后,工信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不仅摸清了廊坊市的‘散乱污’企业家底,而且,两部门配合环保部督察组,对‘散乱污’企业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廊坊市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廊坊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确实不小。
据崔巨才介绍,廊坊市除了对治理无望的10032家企业予以取缔外,1644家正在整改提升,剩下的企业准备迁入廊坊市工业园区。他说,目前,廊坊市正在对“散乱污”企业整改进行统一验收。
文安县是廊坊市“散乱污”企业聚集地区之一。今年2月,记者曾随环保部大气质量强化督查组到过文安县。不宽的马路上,奔跑着的是拉着长短不齐的各种板材的车辆,道路拥堵不说,各个厂区内外环境之差更是语言所无法描述。
5个月后的文安县确实变化很大,不仅路面基本了看不到拉板材的车辆,而且,路两边的店铺也整齐了不少。
据文安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初强化督查启动后,文安县治理取缔 “散乱污”企业步伐加快,据他介绍,截止到目前,“散乱污”企业已完成整改2938家,其中关停取缔2669家,整改达标269家。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保留下来,实际上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文安县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清理整顿“散乱法”企业过程中,县里出台了包括各项环保要求的“二十条”标准。这位负责人说,“二十条”就是一把尺子,符合的通过验收,不符合的一律取缔。
在文安县副县长李建国看来,“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治并不是那么容易,“从去年冬天开始,县里与环保有关的部门几乎就没有休息过。”李建国告诉督查组,就他个人几个月下来瘦了近十斤。
在文安县时,记者随环保部督查组到了多家已经完成整改或正在整改的“散乱污”企业,经过整改后这些企业确实与整改前的“散乱污”企业区别不小,不仅厂子更像样,而且污染治事设施等已建设或正在建设中。
面对“散乱污”村民更愿算环境帐
由于环保部正在开展的持续一年的强化督查对污染企业特别是“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空前,因此,“2+26”城市确实取缔了一大批违法建设的“散乱污”企业。因此,认为影响了民生,冲击了地方经济的说法不断。
廊坊市在此次强化督查中共取缔了10032家“散乱污”企业,取缔的数量占这类企业总数的八成以上。那它又对廊坊市的经济构成了怎样的影响?崔巨才告诉记者,廊坊市“散乱污”企业一年的总纳税是1.88亿,“平均一个企业也就一万多块钱。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个体户,对廊坊市财政贡献很小。” 崔巨才说,这些企业对廊坊市的财政贡献加起来不如一个大企业。
在廊坊期间,记者间采访廊坊市工信局几位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廊坊市“散乱污”企业对经济的贡献不大,但对污染“贡献”却非常大。
就“散乱污”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夏祖义说,随着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的好转,“散乱污”企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些企业普遍没有工商、土地、环保等手续,生产过程中大都存在违法生产、超标排放、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存在VOCs治理问题、防扬尘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及群众健康。”夏祖义也认为,这些企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十分有限,很多连工商手续的都没,更谈不上税收贡献和推动经济发展。
至于取缔“散乱污”企业会不会对当地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廊坊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香河县的不少家具企业基本都是外地人来开的,因为工地上环境恶劣,本地人都不愿意干。要说影响的话也就是出租铺位和厂房的那些人。” 几乎每天都要下到村里的包括高大勇在内的几位乡镇干部最有发言权。在他们看来,取缔这些“散乱污”企业后,当地人的收入并未因此急剧下降。
“对经营者个人可能会带来一些收入,但是这些收入都是在牺牲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的。” 夏祖义坦言,这些作坊式企业生产的产品流入市场,形成不良低价竞争,也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给正规生产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扰乱了市场秩序。
香河县王庄子村村委会主任刘万杰算的不是经济帐,在他算来,污染帐比经济帐更值得算一算。“就拿我们村来说,因为这些小家具厂的污染问题,我们没有接到村民的告状,电锯声吵得村民睡不好觉,粉尘污染就更不用说了。” 刘万杰说,取缔了这些企业后,村民告状的没有了。
开在王庄子村的李晓斌家具厂是此次强化督查中取缔的众多“散乱污”企业中的一家。在留下的空厂房中,刘万杰告诉记者,村民们对李晓斌家具厂的污染问题意见大了,“特别是上了喷漆项目后,呛得村民天天告状。”刘万杰说。
在廊坊市,对于“散乱污”企业的取缔以及整治,上至工信局、环保局等市级层面的监管部门下至普通村干部,他们一致的看法是,这些“散乱污”企业的污染问题远远胜过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取缔这些违法企业既不会对当地的经济带来伤筋动骨的影响,更不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用刘万杰的话来说取缔了“散成污”企业后,“村里更安静了,环境更好了。”(记者 郄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