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就应该待在最前线”——湖南湘西各级党员干部抗洪抢险纪实

2017-07-13 09:5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沙7月13日电(记者张玉洁)10日,湖南在近期暴雨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外,沅水已逐渐消退。镇内,基础设施抢修已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6月22日以来,湘西州迎来多轮强降雨天气,全州8县市115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在最危险的时刻,湘西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奔走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不惧危难向水而行,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村支书:用血肉身躯筑起“生命之堤”

117.5米、118米、119米……6月30日下午,暴雨如注,沅江浦市段水位仍在不断上升。到18时,浦市大堤水位已达120.85米,超警戒水位1.85米,镇内不少村庄被淹。

17时,正在帮村民抢救物资的浦市镇黄家桥村65岁村党支部书记黄生和接到电话后得知,洪水开始从黄家桥村防洪堤坝的涵洞涌入,他叮嘱其他工作人员继续做好抢险工作后就直奔大堤。

来到现场,只见洪水正顺着涵洞凶猛地灌进。“快!跟我一起下去堵洞!”来不及多想,黄生和便跳下了水,紧接着,15名村干部和熟悉水性的村民,一个接着一个地跳进洪水中。

齐膝,齐腿,齐腰……眼看湍急的洪水将他们冲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岸上的村民都替他们捏了把汗。

而此时下水的每一个人都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只想尽快将涵洞堵上。

“钢管给我,沙包给我。”暴雨中,黄生和用嘶哑的声音指挥着。插钢管,填沙袋,增加钢管,增加沙袋……他们在暴雨洪水的冲刷下,艰难反复地重复着这一动作。

经过两小时的奋战,涵洞终于被堵住。黄生和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深吸一口气瘫坐在堤坝上,他的手臂和大腿已被泡得发白。

在接下来的不眠之夜,黄生和又带领这一支抗洪抢险队伍轮流在堤坝上值守。夜巡人员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回去休息,黄生和说:“我是党员就应该站在最前线。”

副县长:救援一线40小时不眠不休

6月24日7时,319国道武溪段连续发生山体滑坡,多名群众被困。得知消息后,泸溪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张晓东立即带领60余名民警赶赴灾区。

道路垮塌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二次滑坡,让救援之路举步维艰。经过一小时徒步跋涉,张晓东和民警们终于来到了受灾最严重的武溪镇上堡村。

“富农山庄里还有70多名群众!”张晓东得知这一消息时,大量泥石流已将山庄大门全部封堵,停车坪上十余辆汽车被冲击到路边。

“立刻建立转移通道,一定要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张晓东边喊边带着民警们将二楼的群众一个个接下来。大雨中,他们的身上、腿上沾满泥水。

“不好了,上堡村有一栋房屋被埋3名群众失踪!”情况危急,顾不上休整,张晓东又立刻带领应急抢险小分队徒步上山,在泥泞中连摔带爬地赶到中心现场。

没有救援机械,张晓东就带着救援队员们用铁锹、锄头展开搜救。

从下午直到第二天清晨,救援行动始终持续进行。“同志们,再坚持一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绝不能放弃!”

25日10时45分,有失踪人员被发现,但已失去生命迹象,张晓东在现场陷入了久久的沉默。直到当日中午,危险区域的1100余名群众全部撤离后,张晓东才从一线离开。

而30日第二轮暴雨来袭,张晓东又再度带领公安民警奔赴抗洪抢险一线,经过约40小时的不眠不休,他带领的公安民警共转移群众2万余人。

州委书记:与群众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6月30日21时30分,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自沅水上游冲下的两艘挖沙船,重重地撞击在泸溪境内的五里洲大桥上。

沉沉夜幕下,“桥断了”的谣言一时“满天飞”。五里洲大桥是武溪镇五里洲村村民出入的唯一通道。此时,已没过腿肚的洪水还在上涨,3300名正在转移的村民成了惊弓之鸟。

得知消息后,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立即赶到现场坐镇指挥,他知道,如果此时不稳住阵脚,群众不安情绪带来的危害很可能比洪水来得更加凶猛。

22时,洪水已快与路面持平,由于挖沙船船体较大,卡在了桥洞里,严重影响大桥的安全。

“赶紧把群众先转移出去!”叶红专说,随后他又立即安排州交通、海事等部门加紧处理船只,避免再给沅水下游带来隐患。

大雨中,叶红专一直站在河边指挥。“由我开始,所有州县领导必须靠前指挥,各级干部要坚守岗位,提前做好转移安置工作,一定要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1日凌晨,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后,叶红专又匆匆赶到防汛形势最严峻的浦市镇。在防洪大堤上,他一边听县防汛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情况一边查看大堤和排涝泵。

从6月30日第二轮强降雨来临至7月2日,叶红专一直坚守在湘西州灾情最严重的泸溪县,坐镇指挥防汛抗灾和排险处险工作。

“党员干部把群众看得有多重,群众就会把党员干部看得有多重。只有把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与群众战斗在一起,才能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叶红专说。

责编:张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