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7月27日电(记者 刘鹏)27日,在“7·28”唐山地震41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河南省地震局对外通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地震局措资2000万元、各市县配套资金3666万元,加强市县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已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测震、前兆、强震动综合监测台网,目前全省的地震监测能力显著提高。
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长刘尧兴当日介绍,截止目前,河南全省共建有群测群防测报点2085个,主要进行电磁、水位等地震测项观测。各市县地震部门定期对宏观观测点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观测人员信息准确、职责明确、通信畅通。市、县、乡、村级群测群防网络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转规范,初步形成了专群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刘尧兴介绍,目前,郑州、安阳、南阳、焦作、新乡市已完成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有些成果已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重大项目选址等方面,比如郑州排除了老鸦陈为活动断裂,京广高铁安阳段依据探测成果,由京港澳高速西侧向东移了3公里。南阳的农运会场馆、焦作的商务区项目都依据探测成果,采取了避让措施,从而保障了工程的地震安全。
刘尧兴表示,2007年和2010年,河南分别建立了豫北地震应急联队和豫南地震应急联队,每年开展应急联合演练,提高了地震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一些市县与邻区地震部门先后建立了冀鲁豫、晋陕豫、苏鲁豫皖、鄂豫陕区域地震应急联动机制,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
同时,河南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灾情速报员队伍和信息管理库,入库人数累计达31695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成立涵盖18个省辖市的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783支,人数达35777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演练与管理不断加强。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央、省、市共投入4300万元,在河南全省17个市、县新建了9个Ⅰ类和8个Ⅱ类应急避险避难场所,有效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成为灾难发生后的“避风港”。
与此同时,河南各市县地震部门与当地教育、科技部门联合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共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73所,各地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以及科普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科普视频:防震知识——学校常备应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