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相隔一天,如隔两季。上海昨日最高气温仅为20.2℃,相对前一天下降近10℃。受较强降雨云团影响,昨天凌晨起上海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部分地道、下立交出现短时积水10至20厘米左右的情况。未来三天气温依然低迷,这也使得昨日很有可能成为今年的入秋日。
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前一天夜间至昨日凌晨上海出现明显降雨天气过程,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情况。昨天0时23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市防汛指挥部于0时30分发布全市防汛防台黄色预警信号,启动Ⅳ级应急响应。3时25分,市防汛指挥部又发布工作提示,要求各区防汛部门督促市政排水、市容环卫等部门加强路面巡查,检查清除路边进水口垃圾和杂物,及时抢排积水,确保早高峰顺畅。
统计显示,中雨以上量级的降雨主要出现在西部、北部以及中心城区,一些地方有大雨或暴雨;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小雨为主。人工观测站中嘉定站雨量最大,为76.8毫米,其次为松江站75.1毫米。市区徐家汇7.0毫米。昨日白天,降雨明显减弱,为阴到多云有短时阵雨的天气,中南部的累积雨量相对更大。截至上午6时预警信号解除,在测得雨量的563个测站中,有23个测站超100毫米,达大暴雨标准,以松江区泖港测站为最大,达到161.7毫米;有84个测站雨量在50至99毫米之间,达到暴雨程度;最大小时雨量达125.5毫米,出现在崇明侯家镇。降雨主要集中在崇明、嘉定、闵行、松江、青浦等区。
据防汛部门介绍,虽然今年上海市汛期已经结束,但按照国家防总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10月份上海市防汛系统依然保持了常态值班。预警发布时正值凌晨,上海市各级防汛干部职工及时进岗到位,迅速采取行动,全力处置汛情,有力保障了城市防汛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暴雨对早高峰市民出行的影响。
由于此次降雨集中雨量过大,共造成嘉定区沪宁铁路翔黄路地道、青浦区G15新宅路汽孔、闵行区G2赵家村等个别下立交短时积水10至20厘米左右。积水在凌晨4时前都已退去。随后,全市市容环卫职工全力清除雨水口垃圾和杂物,加快道路排水,保障早高峰市民出行顺畅。
据了解,阴雨将持续到周末,气温也会继续下跌。未来三天,受冷空气扩散影响,上海维持阴雨天气,雨势总体较弱。气温缓慢下降至17℃至21℃之间。上海气象意义上的入秋标准:立秋以后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为气象意义上入秋,其首日为秋季第一天。按照此来推算,只要天气足够给力,昨日有可能成为今年的入秋日。
回顾2017年的夏天,今年入夏颇多波折,最后于5月18日正式入夏,但是时间上来说并不算晚,相反还挺早的。气象资料显示,上海1981年至2016年入夏平均时间在5月28日,最早是2009年5月6日,最晚是1995年6月24日。就夏日天数来说,最长的是在2013年,长达157天,截止到昨日为止,申城已经度过147个夏日了。
上海常年的入秋日为10月2日,最早入秋日在1981的9月10日,最晚为2006年的10月23日。从近10年来看(自2007年起),申城多数在10月上旬入秋,其中2011年是9月19日,这创下了1986年以来的最早入秋纪录,而去年申城晚至10月15日才迎来秋天,成为141年气象史上的第三“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