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了怎么办?知道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2018-01-26 17:57 来源:央视

央视网消息: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至8月9日凌晨5时,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64人受伤。

这次7.0级地震造成了一定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专业上将这种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那么地震的破坏程度与哪些因素相关?我们平时如何做好抗震设防,减轻震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的破坏程度通常用烈度来表示,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地貌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是震后地震专家通过仪器记录和现场调查确定出来,为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的最重要参考依据。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XII(十二)度,最高XII(十二)度表现为“山川易景,地面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通常VIII(八)度区就会造成较大破坏,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最大烈度为XI(十一)度。

地震烈度首先与地震强度有关。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造成的破坏也就越强。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

地震烈度还与地震远近、震源深度密切相关。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震中距上地震的烈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远的地方破坏程度越小,破坏程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浅,破坏性越强。我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强震,大多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浅源型地震。

地震破坏程度也与地震发生的时间密切相关。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程度,平均比白天严重3到5倍,这和垮塌建筑内的人员密度成正比。

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其他重要因素还包括地理环境、建筑物的特点和抗震能力、人口密度等。两个地震震级相当,释放能量基本相同,但可能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造成的破坏却是差别巨大。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地理条件越优越(如云南景谷地震地势就比较平坦)、房屋建筑质量越好、抗震设防等级越高,地震造成的破坏就会越轻。因此,建造房屋时尽可能避开活动断层区域,努力提高房屋建筑质量和抗震设防能力,对减轻和避免地震灾害极为重要。

对于这种自然灾害突然袭来,我们要有对策来保护自己。所以,以下这些地震自救和互救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责编:曹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