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之后的班达亚齐,正在泥潭中挣扎。坦率地说,这个泥潭散发出来的气味是恶臭的。恶臭来自腐烂的动植物,包括人的尸体、牲畜尸体、被冲倒的椰树、家具食品、渔船的碎片,甚至还有扭曲的汽车,都在黑色泥浆里搅拌,沤在一起发酵,随风飘散,弥漫在流淌泥浆的街巷。
事实上,班达亚齐已经被海啸之灾撕裂成两片。一小片街景依旧,来访者凭此可以想见十几天前,这里曾有的海滨风光。另一大片,则在海啸横扫后由泽国变成泥塘,黑色而恶臭的泥浆四处泛滥。
一些救援团体打出的标语多数为“印尼在哭泣”。确实,这场大灾难,破坏力之大,给当地居民造成的损失,是令人震撼的,天地为之动容。印尼全国都表示关切,并对深受苦难的灾民表示无限的同情和关爱之情。
华人聚居的里克区是著名的餐饮商店集中点。华人经营的棉兰饭店门前,一条25米长的渔船赫然堵在大厅口,旁边一辆吉普车半边被压扁,仿佛被大象踩了脚的甲壳虫。据介绍,这艘渔船是从8公里外的海口被洪水冲到这里的。街道两边的华人餐饮店,一楼大门多数被毁,满满地填进了泥沙和树干。据逃难的当地华人讲述,至少有2000多名华人被洪水吞没,更多华人流离失所。张晓东是中国地震台网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说,干了这么多年的地震研究,还没见过损坏这么严重的。
班达亚齐曾经拥有以印尼女王名字命名的美丽公园,海啸过后,这里已经成为一片泥沼。为女王竖立的丰碑,如今地上只剩下碑顶残破的印尼建国50周年画册雕塑,这便是当初公园的惟一遗迹。
班达亚齐政府大楼至今仍处于瘫痪状态,亚齐省长海啸前因身在雅加达,成为少数几个没有被大海吞没的官员之一。幸存的政府官员无法解决任何问题,那时的班达亚齐,只有满街的军人和警察。
海啸的瞬间来临,摧毁了这个滨海城市大部分的城区。作为人类生存希望标志的几家医院,也在海啸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北苏门答腊那道蓝色海岸上,大海的咸味被腐烂的尸体味道淹没了。渔民们祖祖辈辈的栖息之所,成为生死场、伤心地。
海滩上,人们重回家园,那里已化为废墟裸露在阳光下的断壁残垣记录了海啸的肆虐。没有炊烟,只有哭泣。尸体遍野,乌鸦在天空盘旋。
35岁的米拉挣扎着奔走在不再是家的家里。她再也听不到丈夫的脚步,再也不会等待丈夫从海边归来。海啸席卷而来时,45岁的他没来得及逃离,和两个孩子葬身大海,一个11岁,一个才4岁。那天,米拉和15岁的儿子去医院看病,躲过这场浩劫。
现在,米拉除了记忆,什么也没有了。她只想在废墟里找到些家人的衣物。她找到了孩子的体恤,还有祈祷用的垫子。当她找到一件衬衫的时候,她的表情让人永远无法忘记。
她握着刚找到的衣物和电视机遥控器甜美的回忆洋溢在破碎的家的每个角落。没有翻译,没有对话,她的眼神诉说着不尽的悲伤。在不远处,35岁的芒弟也在寻找哥哥的遗物。哥哥在海边开了个小卖铺。海啸带走了哥哥、嫂子,还有他们的孩子。母亲嘱咐芒弟去找回遗物,找回一些思念。
哥哥店里的伙计纳郎在店里找到了一个朋友的照片。照片被海水浸泡之后已经发黄,但依然可看清20岁姑娘清纯可人的面容。
离开海岸线大约五六百米卡车正在不停地向万人坑拉尸体。黄色、黑色、绿色的塑料袋里露出罹难者的四肢。戴上三个口罩也抗拒不了生命凋零的气息。只有坑边的黄土上那几朵艳丽的玫瑰,还有一丝生机,但它们都是塑料的。
最惊心动魄的景象应属船只被冲上岸。仅在伯纳永、兰布罗、兰布里的几个受灾情况严重的街区转了一转,就可以发现十几只船被冲上岸。有些船被冲上岸后翻个底朝天;有些船将房屋撞得稀巴烂。据当地人介绍,海岸离市区约有四五公里远,即是说,这些船被冲出了四五公里远,可见海啸的冲击力。在伯纳永区,就有一艘船被冲到离“棉兰酒店”大门仅两米的地方,酒店老板陈先生说,大浪冲力再大一点,他的酒店就完蛋了一名30岁的幸存者加拉丁用悲痛的嗓音哭诉着悲惨的遭遇:“我家所有人都死了!海啸来前全无征兆,一层浪过来,屋子注满水,
我的妻子和一个儿子没有了。我带着另外一个儿子侥幸爬上屋顶,不久后第二个浪到,这一个儿子也没有了,我被抛到邻居家的房子上。我和一个朋友站在屋顶上惊魂未定,巨浪冲垮了村里的所有房屋,以更快的速度逼近,我的这个朋友也永远消失了……
在通往旅游胜地沙宾岛的港口小镇,发生了更骇人听闻的惨剧。这个村庄一个幸存的男人告诉记者,在他居住的社区有1800名居民,只有10个人幸存,其中没有一个女性。幸存的大部分人,是抱着漂浮的建筑用木材活下来的,而更多人被卷到了海中。
在市中心,一个60多岁的老头,见到陌生人到来就哭着上去拥抱,他一家8口人只有他自己幸存下来。给记者开车的司机是名24岁的青年,叫伊尔哈勃,她的母亲和姐姐在灾难中丧生之后,他几乎一直没有睡过。他拼命为救灾做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慰藉她们的在天之灵。
那时的班达亚齐,市内人烟稀少,一些灾民木然地站在家门口,无助地张望着。各交通要道都有军警执勤。四层楼的布德拉超市在地震时倒塌。救灾人员在这里分发救灾物资。一个灾民告诉记者,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盼望政府多派些车送来食物。
还有很多班达亚齐人,他们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能够找到亲人的遗体。在班达亚齐市郊泥泞的路边,有一片新翻泥土的空地,那里埋葬了上万具遗体。有不少人蹲在那里,看着拉尸车来来往往,等待“奇迹”发生。
生活必须继续。清真寺里有不少难民。这里的人,不是失去兄弟,就是失去父母,或者姐妹不全,再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海啸之后,风雨不断,帐篷里积满雨水。失去双亲的孩子木然望着镜头,望着天空和大海。
探访班达亚齐市总医院的经历,简直犹如噩梦。庞大的医院大楼,并没有被海啸摧毁,但却像掉进黑色泥塘里一样。楼道里,楼梯上,遍地泥浆,和着纱布、剩饭、血水、药水污水横流。在一片狼藉中,只有猫与狗敢在这家医院里安然踱步。幸运的病人,可以躺在铁床上,有一部分病人只能席地而卧,他们的脸上写满忧愁与绝望。医院院长说,要使这家医院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还要五年时间。
在灾区,到处可以看到印尼全国的救援团体设点进行救灾工作。他们多数是搭帐篷办公。一个来自西爪哇的团体就在路旁搭起中国支援的帐篷。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已经来了好些天,而且不断派人轮换。他们筹集的救灾物资也不断运来灾区。他表示,中国的救灾物资如帐篷、裹尸袋和药品等陆续来到,解决了灾区的需要。他认为,目前灾区最大的问题是清理死尸。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瘟疫,但若不及时处理死尸,就有可能爆发瘟疫。
灾害评估专家说,根据现场的评估情况,根据灾区的面积和单位人口密度计算,此次地震及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还会继续快速增长很可能会超过20万。
成千上万的亚齐灾民和难民面临饥饿和传染疾病的威胁,赈济粮食和运输工作都是困难重重,当地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虽然经过几天努力,班达亚齐地区电讯和供电得到部分恢复,但所面临的间题依然十分严峻。
尽管灾害如此严重,当地居民虽然步履匆匆,但显然不少人正在积极地摆脱阴影,从绝望、无助的焦虑中走出来。
给中国国际救援队开车的伊尔哈说:“虽然有的人失去了企业厂房,有的人房子被冲塌了,但你看不到绝望、沮丧的神情。”伊尔哈在一家医院工作,他的妈妈、姐姐全都在这场灾难中去世了。他说:“生活毕竟还得要继续。”
路旁、草坪上有一些当地居民搭起的帐篷,虽然露宿街头,但他们照样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秩序井然。而一些房屋没有倒塌的居民正忙着冲洗房屋地面,晾晒衣服、家具。
往往在最危难的时刻,人们可以依靠勇气和智慧团结起来,战胜险恶。深远、悠长的叹息,失去亲人的哀怨……居民们那些落在废墟上的眼泪都是为了一个新的班达亚齐的诞生。
在大自然的暴怒面前,人类所有的力量都显得不堪一击。而这一切,可能只是地球偶尔的蹙眉沉思。
白驹过隙,对这场灾难的回忆也将会随着飞逝的时光而逐渐模糊,以至于淡忘。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会带着家人、孩子起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遥望着大海深处那个水天相接的地方沉思。这时一个来自遥远的声音可能从心海深处响起:海啸还会再来吗,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灾区之后,迅速展开了救援行动。
2005年1月3日,中国和新加坡联合救援队在班达亚齐受灾最为严重的临海小镇塔曼锡斯瓦展开了搜寻幸存者和清理遇难者遗体工作。
卡车从机场驶出,道路两旁是各国救援者搭建的各种式样、各种颜色的帐篷。许多帐篷上印着醒目的汉字“救援”。雨后初晴,远山含黛,但人们无暇更无心欣赏这一切。随着离海边越来越近,道路两边的景致变得越发触目惊心。
从乘坐的卡车上眼望去,整个小镇墙倒屋塌,废墟遍布,遍地布满污浊的泥浆和破碎的砖块。碗口粗的钢柱被海啸冲击得弯弯曲曲,粗大的水泥桩更是被拦腰冲断。
由于受灾面积太大,这里以前没有得到过救援,现场没有清理过,很多尸体历经七八天已高度腐烂。太阳虽然每天照常升起,可温馨的阳光却难以驱散笼罩在人们心中的悲伤。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全镇静得出奇,只有偶而从远处传来的海鸥的鸣叫声。一阵风吹来,一阵恶臭“顽强”地钻透了两层口罩,让人直想作呕。
“人在大自然面前真是太脆弱了!”现场的惨痛气氛让曾参加过伊朗地震救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队员也禁不住吸了口凉气。当地高温使遇难者的遗体高度腐烂,很多尸体发黑发臭。此外,一移动尸体就会出现骨分肉掉的情况,这些都给搜救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利用仪器确定遇难者的位置,然后进行清理。袁本航反复叮嘱队员。刚走近一处倒塌房屋的废墟,中国救援队队员就发现了3具遇难者的遗体。这些遗体已在高温下变得肿胀腐烂。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迅速拿出裹尸用的塑料布,小心地盖住遗体再轻轻翻转过来,细心地用绳子捆扎好塑料袋口后,抬到道路旁。
为探测废墟下面是否埋有幸存者,中国队员们又利用从国内带来的“蛇眼”生命探测仪仔细搜素。“慢一点,往下放。“随着一声声口令,队员将“蛇眼”探测仪放进了废墟里,希望确认废墟下面是否还有幸存者。一分钟、五分钟……从“蛇眼”反馈的图像却一点也看不到任何令人振奋的生命迹象。
在靠近一大片水塘的废墟上,队员们发现了一具女童的遗体。小女孩无助地躺在泥土地上,痛苦地仰望着天空。队员们将小女孩的遗体轻轻地抬起来放进裹尸袋,然后用绳子扎紧袋口,再抬到路旁,等待当地政府派人处理。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印度洋海啸,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纪实 7 ,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潘鹏,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