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2018年4月26日是第11个“全国疟疾日”。2018年的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记者从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了解到,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全年无本地病例报告,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2018年将达成80%以上的流行省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疟疾主要输入源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可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或输血传播。全世界共发现有五种疟原虫可感染人类,包括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危害最大。我国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外的国家主要以间日疟为主,非洲大陆主要以恶性疟为主,恶性疟也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疟疾。人被感染的蚊虫叮咬后10至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有发热、发冷、头痛和寒颤等,如不及时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重症疟疾,甚至导致死亡。
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全球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其中15个国家(除印度外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全世界疟疾负担的80%;在全球疟疾流行最严重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报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的90%左右(2016年数据),其次是东南亚和中南美洲,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是目前我国境外输入病人的主要来源地。
我国疟疾本地感染集中于云南、新疆等边疆省份
我国的疟疾防治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正式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疟疾流行的县区达1829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80%,疟疾发病人数占各种传染病之首,最严重的时候全国每年发病人数超过3000万人,死亡率约1%。
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通过了《全球疟疾行动计划》,发出了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2010年,我国响应联合国倡议,原卫生部等13个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毛群安介绍,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工作以来,国家卫健委陆续出台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办法》和《消除疟疾省级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建立了国家消除疟疾技术专家组、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从2017年起每季度组织专家对报告的每一例病例进行审核,对重点省份开展专项督导和技术指导。此外,还制定了消除疟疾“1-3-7”计划,“1”是指疟疾病例诊断后1日内报告,“3”是指3日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是指7日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
此后,本地病例急剧减少,本地感染病例被控制在云南、西藏等边境地区,全国范围主要以输入性病例为主。
出境者出现症状要及时上报
以2017年为例,毛群安告诉记者,2017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2675例,首次实现全年无本地病例报告,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2017年底,上海市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评估,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消除疟疾的省级行政区域。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陈昕介绍,上海市在“1-3-7”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了时间,提出了“123+1”的本地方案,即将疟疾病例报告、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以及疫点调查和处置的时间分别缩短至1、2、3天,同时加强监测,提前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
“虽然2017年实现了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但这个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继续巩固,如果不加强控制,还有可能引发疫情。”毛群安说。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提出工作目标是:到2018年,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95%以上的流行线和80%以上的流行省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新时代,随着我国出入境人员往来日益增多,毛群安认为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更要加强,尤其要重点做好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的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加强出境回国人员疟疾病例发现和治疗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疟疾室主任周水森提醒,目前国际上尚无通过成熟检验的预防疟疾疫苗,因此出境者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向相关检疫部门报告,以免耽误病情。据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了解,目前用于疟疾治疗的药品主要为磷酸哌喹与磷酸氯喹,在经医生诊断为疟疾后,患者可向本地的疾控部门申请免费的疟疾治疗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