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腊夫运河事件是由于固体废弃物无控填埋所造成的一起严重污染环境的公害事件。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会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污染。如果把固体废弃物直接倾倒入江河湖海,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如果露天堆放固体废弃物,遇到刮风,其尘粒就会随风飞扬,污染大气;固体废弃物在焚化时也会散发含有二英等有毒致癌物的毒气和臭气,污染大气环境;堆放或填埋的固体废弃物及其渗出液会污染土壤,并通过土壤和水体在植物体内积存,进而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如何消除不断出现,并且越来越多的垃圾,成为人类自己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腊夫运河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对20世纪70年代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有害废物、化学品废弃场所,以及有关这些场所信息的公开的关注。腊夫运河事件后不久,美国环境保护局公布了美国的几个污染同样严重的场所。美国环境保护局被授权制定危险度评定的方法学,以确定接触排放物和治理这些场所对健康的危害。这些工作大大推动了对单个化学物和复杂混合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腊夫运河事件及类似问题,形成了立法的环境氛围,促成了《毒物控制法》和《污染现场清理储备金法》的出台。这些混合法案实际上管理控制着化合物从合成到排放整个过程中的毒性影响和危害。此外,《环境对策补偿责任法》于1980年在美国议院获得通过,1986年经过修改,以再授权法予以确定。
腊夫运河事件留给未来的启示是,事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与这个蓝领阶层社区的居民的努力有关。居民们逐渐意识到支配腊夫运河行动的关键是团结的力量及其影响,而不是公民的健康和社会福利权利。居民在揭露这件事情上的每一步都深深震惊了公众。
在居民为自己的健康安全努力争取的同时,各路媒体也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纷纷发表文章支持居民的行动,呼吁政府就这一事件尽快做出解释,并妥善解决。
接着,咱们再来回顾一下科特迪瓦有毒垃圾污染事件。
2006年9月12日,一艘外国货轮通过代理公司在科特迪瓦最大港口阿比让倾泻了数百吨有毒工业垃圾,引发严重环境污染。垃圾中排出的有毒气体造成7人死亡,近9000人中毒,约3万人感到不适,前往医院就诊。
2006年8月底,世界上最大的期货公司之一——荷兰托克有限公司租借一艘巴拿马船只在科特迪瓦南部港口阿比让的十多个地方倾倒了数百吨有毒的工业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垃圾中排出的有毒气体造成科特迪瓦6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儿童。官方公布的中毒人数也接连上升,从1500人到5000人,到9月11日达到8887人。在医院治疗的大部分中毒者出现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头痛、呕吐及腹泻等。
据科特迪瓦卫生与公共健康部后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垃圾中排出的有毒气体共造成包括4名儿童在内的7人死亡,另有23人因严重中毒被送往医院急救,约3万人因呼吸障碍或其他不良反应前往医院就诊。
事件发生后,科特迪瓦政府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据调查,倾倒有毒垃圾的货船来历复杂。该船只所有者是希腊一家国际管理公司,船只原本是一艘俄罗斯军舰,后由荷兰的一家跨国公司租用。该船只开始曾准备在阿姆斯特丹港口排放废物,但由于涉及有毒物质排泄而最终被荷兰政府取消。在接下来的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这艘轮船在不少国家吃了闭门羹,最后出现在科特迪瓦。到科特迪瓦后,由一家公司负责在阿比让港口排掉大部分的有毒废物。经绿色和平组织证实,在倾倒的400吨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毒性元素的炼油废物。但该公司称,自己的行为是得到科政府允许的;另外,在其他十余个地点排放废弃物也得到阿比让港口行政部门和市政府的同意。法国《世界报》揭露:这艘船到达阿比让行政管辖的港口后,“神秘地换掉了毒水标签”,“顺利通过一家地方垃圾处理公司,不用经过任何检查而轻松地处理掉了”。而荷兰托克有限公司当时要求承包商采取妥善方式处理这些危险垃圾,然而,承包商显然没有按照规定操作,将其堆放在露天垃圾场,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