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救援成功经验11

2018-07-15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技术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生产当中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事故灾害,幸好,一些及时处置,让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那些带给人伤害的事故灾害,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都不希望见到事故发生,但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就是最重要的事,那些灾难后应急救援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回顾和反思。今天和大家说第11集——江苏常州一大型化工企业苯爆燃事故、黑龙江龙煤集团煤尘爆炸事故。

2006年8月23日8时15分左右,江苏常州亚邦化工集团合成材料厂室外的多个液体苯罐莫名起火剧烈燃烧。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由于火势凶猛,储罐区还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让人心惊胆战。此时,厂内工人早已安全撤离,现场只有数十名消防队员和“火魔”顽强地较量着。十余支水枪对准一排着火的苯罐来回喷洒,但火势依旧难以控制。9时40分,储罐区周围火舌越窜越高,黑烟直窜云霄。很快,熊熊大火吞噬了一排五六个液体储罐消防官兵且战且退。

此时,空气中弥漫的令人作呕的化学气味越来越浓,围观群众不得不捂着鼻子纷纷远离现场。一位消防官兵对在场的一名记者说,火倒无妨,就怕爆炸,因为发生火灾的材料厂与总厂仅一河之隔,而且有许多管道紧密相通,着火苯罐区有40多吨液体苯,一旦火势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劝该记者赶紧离开现场。

在亚邦集团门外大桥的两侧,警方早已布置了长长的警戒线,而出事地点的合成材料厂入口也禁止行人和车辆出入,紧靠工厂的河道中也禁止船舶通行。

10时47分,火灾现场赶来了大批“援军”,先后有近10辆南京和无锡特勤火警消防车辆呼啸而至,当即参与到紧张的扑救中。11时17分,又有6辆常州消防车赶到火灾现场。1小时后,又有6辆苏州特勤火警消防车辆赶来支援,车上载满灭火降温的泡沫。13时2分,3辆镇江的消防车辆接踵而来。与此同时,一辆环境检测车也开赴现场。18时,大火才被扑灭。

在这场大火中储罐区内5个罐体相继起火爆燃,70多吨的液体苯过半被烧。所幸经过5市300多名消防官兵10个小时的战斗,大火被完全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有三个原因:

一是厂内工人及时撤离,只有专职的消防队员和“火魔”较量。

二是交通管制到位。警方布置了长长的警戒线,出事地点的合成材料厂入口也禁止行人和车辆出入,紧靠工厂的河道中也禁止船舶通行。

三是救援力量强大,火大不怕柴火湿。5市300多名消防官兵,如此强大的力量,对付40多吨苯原料,光用消防水稀释也稀释完了。

但是,从救援过程来看,也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记者采访应该,但深入腹地当慎,不该去的地方还是不要去,不要既给别人添小麻烦,再给自己添大麻烦。

二是发生事故,群众不知利害,上前围观,是非常正常的。难道能只怪群众的素质低吗?难道发生了什么事,群众都不围观,群众的素质就高了吗?显然不是,此时,作为事故单位是否应不去怪罪群众,而是及时告知利害,疏散群众呢?

三是厂内工人安全撤离应该,但是否应该留下一些熟悉现场、懂流程、懂技术的人员配合抢救呢?这次事故用了10个小时,从技术上分析,时间太长了。是否就是因为该厂人员都安全撤离了,使得救援行动在一些技术处理环节上出现了失误,延误了抢救呢?

黑龙江龙煤集团煤尘爆炸事故。

2005年11月27日21时40分,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当时正在井下作业的220名矿工被困井下,虽经大力抢救,仍造成死亡171人,伤48人,直接经济损失4293.1万元,但是,却有25名矿工通过科学自救奇迹般地逃出死神的魔掌。

事发后,在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救援工作的同时,被困井下的一些矿工也开始了自救工作。28日14时,四肢瘫软的张国良被搜救人员抬出了井口。这位54岁的瓦检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生死关头带领26名工友科学自救,连他在内最终有25人成功逃生。

张国良的脱险经历,他自己回忆获救过程时,颇具传奇色彩:

出事的时候,我被冲击波掀倒了,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发现自己还能走。

当时,采煤工作面上有6个矿工,我赶快把他们几个集中起来,并严肃地告诉他们,你们几个不能单独行动,都得跟我走。我走前头,你们在后边牵着手。走出六七十米,掘进工作面的矿工也过来了,这些人里还有一个姓丁的瓦检员。我们很快决定,有事我俩就商量着办。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一位姓郑的小矿工蹲那儿说啥也不走了。我急了,拽着他衣服领子,踢了他好几脚,我说现在是你自己救你自己命的时候,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就给你扔在这儿,你就死了。我连踢带拽,他寻思寻思,又开始往前走了。

我们开始找避灾路线。先是顺回风道走,回风道里有个大铁箅子,距离我们的出发点也就七八十米,打开以后,可以通往变电所。我们奋力凿开了箅子。

箅子凿开以后,我第一个钻了进去,因为我是瓦检员有瓦检器,理应走在前头。有几个人跟着我钻进去了,我看,变电所门都崩坏了。有一个矿工还想往里钻,趴在一个缝里蹬腿。我一看,这条路线堵死了,不行,叫他们赶紧往回撤,我们又原路返回。

变电所距离箅子有三四十米远,如果不出事,这条道可以直通到主巷道。假如是局部爆炸,变电所也不会毁成那样。所以我当时就判断,这次爆炸规模相当大。我们退到了原来的巷道,决定就在那里等待救援。这时候,我开始点人数,发现一共有27人。后来我就对大家讲:咱们找找空气好、烟少的地方,大家都蹲着、坐着,谁也别乱走,少说话。

开始,我们在风道拐弯的地方,后来有害气体越来越多,我们就转移到风道与采煤工作面形成交叉路口的一个小地方躲起来。那是一个死角,循环风进不去,有点空气,就够我们这些人喘的了。

这时,我脑子里最明确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不能走,凡是走的都死了。我们还有另一个瓦检员,在下面巷道里,他没跟我们走,自己往下走,走到车场就一氧化碳中毒死了。他还是个瓦检员呢!如果我们这拨人放单帮的话,肯定走一个死一个。

但是挺了一段时间,新鲜空气越来越少,呼吸越来越困难。瓦检员下井有三样东西必备:表、笔和检测仪。因为必须戴表,我发现时间已是夜里12点多,走到风道里,抓起一把灰慢慢洒下来,都直直地落到地上,说明还没来风。

28日凌晨0时多的时候,有毒气体已经部分进入他们躲藏的洞里。在张国良的指挥下,他们在空气稀薄地带趴下来,等待救援。

在井下202和110巷道拐弯处,张国良将27人的名字和相关信息写在纸条上。万一不能活着走出去,他希望这个纸条能为救援队寻找尸体提供帮助。他懂应急措施,大家统一听他的指挥。他写下了遗书:“11月27日晚9点21分发生爆炸,我带26名矿工寻找出口……如果找到我的尸体,从此向下找寻其他人尸体,谢谢”。

大家都绝望了,全哭了。只有我没哭。

为了省电,我们轮换着用煤灯,并不断敲打管道,希望引起救援队的注意。

到28日凌晨2时30分,恢复了通风。一小时过去了,自救器也用完了,我就把自救器丢了,把毛巾蘸了巷道里的水,堵在嘴上。到了下半夜,有些人开始神志不清,坐不稳了,倒在地下,清醒的人用湿毛巾给他们擦鼻子。

28日10时多,救援队下来了,并发现了他们。

此时张国良难过地发现,他们中有2人遇难,其中一人躺着张着嘴做呼吸状,另一个在一个小水沟内被呛死。

“不过,我们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沉着、勇敢和智慧,带领被困井下的24名矿工科学救,重获新生。张国良不仅是获救矿工的救命恩人,也注定要成为中国应急救援史上一个光彩夺目的救援英雄。

在事发初期,他表现得非常沉着,把周围的矿工召集起来,并与另一名瓦检员负责,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逃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对突发险情的心理素质。

他不仅沉着,而且友爱、坚强。在逃生的路上,他没有抛弃那位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而走不动的工友小郑,如果没有他的又拽又踢,小郑必死无疑。在险情面前,能有这种精神,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人格魅力。

在死亡面前,他表现得非常勇敢。井下发生爆炸,不论是瓦斯爆炸,还是煤尘爆炸,还是炸药爆炸,都是致命的。因此,当爆炸发生时,后果如何,他最清楚。特别当进入变电所,而变电所被炸毁,无法进入主巷道之时,作为一个老瓦检员,已明确判断,这次爆炸规模相当大,他也比谁都明白,这意味着死亡的可能性也相当大。但是,在死亡面前他没有害怕,没有畏惧,而是表现得沉着、勇敢,继续若无其事地有序地组织逃生。如果当时他说一句“这下完了。”那么可能所有的人心理也许就会迅速崩溃,失去理智,行为冲动,结果可想而知。直到写下遗书,大家都绝望了,全哭了,而他依然没有哭。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敢,何等的坚强!

这种勇敢坚强,会激发巨大的必胜信心和求生欲望,从而永不放弃,寻求每一丝逃生的希望,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沉着、坚强、勇敢的同时,他表现得非常智慧。他充分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在逃生的路上,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方法:

由他与另一名瓦检员共同负责,统一指挥。27人不是一个小队伍,如果没有统一指挥,行动就易混乱出问题;

“找空气好、烟少的地方。”这样会吸到新鲜的空气;

“大家都蹲着、坐着。”这样会避免瓦斯等烟气的毒害;

“谁也别乱走,少说话。”这就会避免走失,同时,也会节省体能;

“在死角位置等待求生。”他们已经不可能进入主巷道也不能自行凿道逃生,除了等待,别无他法,而多一分时间,就多一分希望。此处,循环风进不去,有点空气,就够他们这些人喘的了;

当有毒气体已经部分进入他们躲藏的洞里。他们又在张国良的指挥下,在空气稀薄地带趴下来,等待救援。张国良总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

“为了省电,轮换着用煤灯,并不断敲打管道。”有了灯,就会有光明,就能稳定人心,避免心理崩溃,不断敲打管道,就会及时引起救援队的注意,让救援队员找到确切的救援位置,从而迅速得到救援;

“当自救器用完,就把毛巾蘸了巷道里的水,堵在嘴上。到了下半夜,有些人开始神志不清,坐不稳了,倒在地下,清醒的人用湿毛巾给他们擦鼻子。”湿毛巾堵在嘴上,一可滤毒,二可补充身体水分,三可保持清醒。清醒的人用湿毛巾给神智不清的人擦鼻子,就会让神智不清的人,最大限度地保持呼吸道的湿润,易于呼吸,也助于尽可能地保持头脑的清醒。

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这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方法,成为自救成功的根本保障。

张国良的这一自救逃生过程,全面正确地运用了井下遇险的应急处置知识,还有许多知识是课本上都找不到的,因此这是一本极为生动实用的教材。从这本教材中,我们至少应该受到如下深刻的启示:

一是遇到险情,不能慌乱。哪怕面对死亡的威胁,也要沉着、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二是要加强应急救援基本知识的全面普及与专业培训,让每一位作业人员都能掌握正确的逃生知识。特别是针对实际情况,能灵活处理。通过这个成功自救的案例,不难看出掌握基本自救知识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要统一指挥,有序行动。发生事故,现场极易出现混乱,此时,必须听从有经验的人的统一指挥,这样就会避免各行其是,现场混乱的现象,有组织、有秩序地高效行动,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逃生的成功率。

事故本可以避免,但万一发生了事故,救援就是头等大事。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那些灾难后应急救援的成功经验,第11集,江苏常州一大型化工企业苯爆燃事故、黑龙江龙煤集团煤尘爆炸事故。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