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掘巷道与被困人员所在巷道贯通后,涟邵矿业集团娄底市、涟源市三支矿山救护队于22日19时55分,从新掘的巷道进入2322工作面,20时40分救护队报告,发现16人窒息死亡、1人下落不明。24日,涟源市矿山救护队再次进入2322工作面侦察,大工朱付健仍未找到,估计被埋在突出的黄泥之中。至此,救护工作结束。
在事发当班安监员聂清文的身旁发现了用粉笔在安全帽写下的遗书。在帽外沿,用粉笔写着这样的字样:“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在帽里侧,是写给妻子最后的交代:“建章:教育好儿女,孝敬父母,将来定有好报。一定要火葬!”帽子的矿灯上方,“聂清文遗书”5个字赫然在目。
经调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简要如下:
(1)七一煤矿石坝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2)施工中未采取探水措施,误穿了溶洞。-160水平老水仓无扩容设计;扩容掘进工作面无作业规程、无安全技术措施;扩容巷道施工过程中没有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没有采取探水措施及时掌握巷道前方岩溶裂隙情况,施工中误穿了充填大量黄泥和水的溶洞。
(3)发现突水突泥预兆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事故隐患,也没有停止受水害威胁的所有作业区域内的生产。
(4)2322采煤工作面没有形成2个安全出口。
写有遗书的安全帽,用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折射出了一位普通矿工艰辛的生活,朴素的品性,高尚的人格。涟源“4·16”矿难并不太大,却因这顶写有遗书的安全帽而广为人知,令人难以忘记。如果从应急救援的角度上审视这次事故,那么,这次事故则是一幕由应急装备落后造成的无奈悲剧。
事故发生后,有关各方立即组织抢救,掘进、排水、打钻三套抢救方案同时实施。如果钻孔能顺利到达的话,就能利用压风机向被困矿工输送氧气,还可以利用孔道送流质食物,矿工就可以顺利得救。然而,由于钻进设备落后,在距离被困矿工大约还有10m左右时遇到了岩石层,钻进从此变得异常艰难,直到事故后第6天,通过实施掘绕巷方案才掘透通往灾区巷道,但为时已晚,被困人员已全部室息而亡。而据有关救援人员介绍,就在第5天,还听到过被困人员的敲击声。10米,近在咫尺,装备的落后,却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工友兄弟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