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外海,地震同样很强烈。有一艘从上海出发驶向香港的英国客轮行至汕头外海时感觉到像地震一样强烈震动。“船长以为可能是船撞在了淹没的漂流物上,但等船靠了香港码头以后,他一检查船的外壳,很惊奇地发现,整个船壳都完好无损,这才想到了可能是地震引起的震动。”
在1922年第5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篇克劳斯、麦考米尔合撰的《在山走动的地方》报道,其中描述了海原大地震时发生的几个现象:在夜间移动的大山,似瀑布飞落般的山崩,陷进房屋和骆驼的大裂缝,以及把村庄席卷进升起的松软土海里的一切……
“海原大地震定为8.5级,过去也曾被定为8.6级。”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长郭增建说,地震在当地形成200多公里的断裂带,有一个湖泊甚至因地面倾斜而迁移了几公里。黄土地质的山坡被震成粉末,形成黄土流,因为当地居民多住土窑洞,因此伤亡更显严重。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曾派郭增建等六同志组成地震考察队,对海原大地震进行实地考察。郭增建回忆说,他记忆比较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地震来时,天已变黑,因为没有电灯,甚至连油灯也比较少,很多人都待在家里。土窑洞口多被震塌堵死,有一个窑洞后来被老乡挖开,发现并没有被完全破坏,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因没有空气而憋死,死前似乎是在喝水,桌上一个碗里有油一样的东西,仿佛是人胃里的呕吐物。
死伤非常巨大。1921年4月3日《新闻报》报道称,县城半边坍陷,甘肃海原县(海原彼时归甘肃辖下)旅京学生冯君翰英接到家里的来信说:“初七日黄昏地震,吾乡受害尤重,全城房屋俱被荡平,人民死伤十之八九,吾家花涯湾山庄,全行覆没,山崩土裂,山河更变……吾家四十余口,除父与汝祖母外,俱归浩劫。房屋倒尽,什物无存。全县死伤人民共计六万余人……”
海原大地震后,曾有不少地震工作者深入震区,对海原地震进行了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1920年海原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年,当时的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曾派翁文灏、谢家荣等六委员赴灾区调查。他们于1921年4月15离开北京,经呼和浩特、银川到达兰州,尔后进入震区,经会宁、静宁赴固原经平凉、天水返回兰州。这次调查历时四个月,他们除了解了灾情,还特别着重了科学考察。翁文灏等六人的调查的资料是十分可贵。尽管当时交通不便,他们考察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对震区内的大多数地方末能实地考察,但是他们所到得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翁文灏一行的这次调查堪称是我国地震史上第一次对大地震所做的详细的科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