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11:26,这里是正在直播的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在半点的音乐和路况过后进入今天的第一调查,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数量有所上升,近六成因小事引发,这是最高检发布的司法大数据,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该如何杜绝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驾驶员的驾驶受到其他人的干扰呢?待会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主持人:11:31,我们来关注一下半点时分的最新路况,连线驻守在北京市交管局的路况观察员(小志),你好小志。
路况观察员:修奇你好,来看一下路况,首先还是来关注一起事故,现在南三环东向西方向,在刘家窑桥是有一起事故发生的,导致后方车辆也是有一个短暂的排队,提醒后车注意小心避让。在环路方面,现在的东二环东便门桥到建国门桥的南向北方向,还有东四环姚洼湖桥到朝阳公园桥的南向北方向可以看到交通压力也是比较大的,而在这个时段受到就诊车辆较多的影响,目前在耳眼所周边的一个车流也是比较集中的,像日坛路的南向北方向,还有光华路西段的东西双向,还有秀水北街的西向东可以看到交通压力都是比较大的,所以也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谨慎驾驶,注意安全。好了修奇,以上就是小志为大家来关注的这个时段的路况信息。
主持人:好,谢谢小志。感性观察,理性分析,半点过后欢迎回来,这里依然是修奇陪伴各位的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您正在锁定收听的频率是FM99.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节目之外想了解更多的应急新闻和应急知识,也管理随时关注国家应急广播的微博,微信,客户端,好了话不多说,马上进入咱们今天下半程的节目。
主持人: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调查,现在每每乘坐公交车,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在重庆万州发生的公交坠江事件,最高人民法院最后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最近发布了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刑事案件分析专题报道,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的刑事案件当中有超过半数案件有乘客攻击司机的行为,更有近三成乘客出现抢夺车辆操纵装置的情况,那么央广记者孙颖也是专门访问了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惠,对报告当中的数据来进行一一解读,我们更想听到的是那么究竟该如何通过司法手段来防范类似危机的发生呢?一起来听今天的报道。
记者:热点一,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发案趋势如何?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惠)介绍。
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共计223件,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这些案件中涉案罪名主要集中在以威胁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和故意伤害罪,这两类罪名合计占比约70%左右。
记者:此类案件被告人中是乘客多还是司机多呢?
案件被告来看,其中70%是乘客,还有20%多的是公交司机,其中乘客多被以威胁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占比约55.7%,然后司机犯罪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量刑,占比约为56.86%。
记者:热点二,这些冲突因何而起?数据显示因乘客饮酒吸毒盗窃产生司乘冲突的占四成,更多的是因为琐事。
纠纷的起因多为车费,下车地点这种合计占60%,其中下车的占比接近40%,车费占比接近20%,可以看到这些纠纷的起因都相对的比较琐碎和细小。
记者:为了这些琐事乘客大打出手甚至抢夺方向盘。
在出现司乘冲突的时候,乘客一般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中来讲的话,有54.72%的乘客有攻击司机行为的发生,比如有通过肢体或其他方式去对司机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还有27.36%的乘客可能有抢夺方向盘的这种行为,那这两种合计占比就已经接近80%,而且明显的这种危害,干扰司机正常驾驶危害,危及到车上乘客安全的行为。
记者:发生冲突,司机什么反应呢?
大概近三成司机有采取这种主动避让或者说防御的这种手段,来避免和乘客这种冲突的升级。
记者:热点三,司乘发生冲突,其他乘客有何表现?
只有43%的案件判决中明确提到了有其他乘客出面制止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冲突,这表明我们同车乘坐的乘客,还有绝大部分没有意识到双方之间的争执和冲突可能会给整个车辆的行驶安全包括乘客的安全带来很大的这种影响,没有积极主动采取一些措施去促使司机和乘客的冲突妥善在苗头初期得以解决。
记者:热点四,司乘冲突刑事案件都发生在哪些地方呢?数据显示,超五成案件发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46.4%的案件有紧急停车的情形。
发生地点来看的话,近五成的这种案件是发生在市内的普通道路,然后涉及到像大桥,盘山路等一些危险路段来讲的话,大概占比到8.49%。
记者:热点五,公交司乘冲突刑事案件的后果如何?尽管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因当事人身亡,没有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尽管每年此类案件量约占全国一审审结刑事案件的万分之一,但危害程度值得关注,数据显示,此类案件近四成有人员伤亡的情况,其中死亡人数占伤亡人数的19.61%,有超五成案件出现车辆撞击其他车辆,行人,道旁物体或剧烈摇晃等危险情况,仅20%的案件未造成重大不良后果。
如何去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包括此类一些悲剧的发生,可能需要在对司机和乘客两方面都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包括对司机的职业教育培训,心理压力的疏导,包括面对乘客调起一些冲突的时候处置应对方案,而对于乘客来讲的话,我们确实需要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要让所有的乘客意识到在交通出行过程中对自己的干扰,辱骂,甚至是肢体冲突,都可能会危及到整辆公交车的安全行驶,是一种犯罪行为。
记者:热点六,此类案件哪些城市发生的频率高?数据显示,新一线大中城市和六线及以下小城市合计占比近五成,一线和二三四线城市案件量下降趋势明显,新一线和五六线及以下城市增长趋势明显。
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案件量相对较少,并且呈现出年下降的趋势,以北京为例,北京公交车上除去在驾驶员的位置有物理隔离措施以外,同时车上还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通过这两种机制的引入,可以有效避免。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加入相应的案例教学,从小培养公交安全意识和常识,培养规则意识,培养与他人良好沟通的能力,避免一些悲剧发生。
主持人:其实司乘双方冲突引发的交通事故早就不是什么样的新闻了,但是像这样的司法大数据梳理和罗列,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所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对于悲剧的发生,我们更该反思的是如何尽可能的去避免它?最直接的当然就是技术手段了,对于像公交车这种人流量大,司机非常容易受到干扰的交通工具,应该尽量的把自己和乘客进行有效的隔离,事实上现在很多城市的公交车上司机都被塑料挡板进行了隔离,可以尽量的少受乘客这边的干扰,那么对于这种技术的改进成本并不是特别的高,何况为了公共安全这样的投入也十分值得。
更重要的是当然要有刚性的制度,按照公交司机的职业准则,本来是绝对不允许和乘客发生冲突的,在行车过程当中甚至连气氛友好的交流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只要和驾驶无关的事分心就有可能会发生意外,那么大家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很多公交车内部都贴了警示标语,禁止和司机攀谈,甚至还有一些自己说话之后的举报电话,可是现实当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定执行的并不是特别的好,乘客有事没事都特别喜欢去找司机咨询,而乘客问了之后,这司机能不能热情的回应乘客?甚至变成了大家评判司机好不好的标准?显然这样的一种标准是违背公共安全保障需求的,所以在公交司机的层面有必要在制度上进行一个强制隔离,必须要让所有公交司机都能够遵守职业规则,但是在我们当下的文化氛围当中,或者说是现实的文化当中,往往会倾向于肯定那些对乘客友善,所谓乐于助人的自己,可是这样的一种鼓励宣传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倡导友爱的同时也给了社会一种印象,就是司机除了要开好车之外,对乘客还有其他各种业务,包括问询,包括排忧解难等等,而且必须是有问必答的,这或许也是有些乘客坐过了站,坐错了站之后,非要找司机帮帮忙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从安全角度来考量,还是应该强化司机就是专心开车职能的这样一个要素,千万不要让大家觉得司机除了开车之外,还身兼更大的责任,这样免不了大家都想和司机攀谈两句了。
说完了司机,咱们再来说说乘客的层面,当然也有必要加强法律追责,增强规则意识,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对于那些非法攻击司机的行为一定要给予及时到位的法律惩处,而不能因为这种原因和稀泥,罚当其错,罚当其罪才是最有效的纠偏。曾经有一些去过我国宝岛台湾旅行过的朋友,说到在台湾坐公交车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他们说其实从大陆去过之后,非常习惯性的会询问司机什么时候到站?下一站是什么?结果倒把当地的自己吓了一跳,被司机冷眼怒斥,这在我们看来有点不近人情,甚至想要去投诉这位司机,可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司机不负责和乘客交流答疑这样的一种规则,所以能够更加的保障司乘的安全,这需要制度的持续发力,进而慢慢地变成一种默认的工作规则,那样因为司乘冲突而起的悲剧可能就会少很多了。
主持人:这里是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有关于司乘双方引起冲突导致公交车失事的话题我们就先聊到这,也希望今后大家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从我做起,不要跟司机说话。那么稍候在歌曲过后进入今天的第一现场,我们也说一件路上的事,在吉林延吉一辆私家车冲断了桥墩护栏坠入河中,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外卖小哥跳河救人,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温暖,待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