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调查
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调查,国内某高校的在读博士赵先生向央广记者反映,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中国银行,湖南长沙中心支行为他名下办了了25个信用卡账户,18张信用卡,那么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的一年半的时间当中,他曾经多次和发卡银行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可是至今这件事一直也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涉事中国银行长沙金满地支行的负责人在一次沟通协商当中还提醒赵先生说以你个人的身份和我们银行打官司,能有多少胜算呢?那么赵先生所反映的这个情况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我们来听央广记者肖元的报道。
记者:赵先生2017年夏天从湖南长沙某高校硕士毕业,目前在国内某高校读博士,他说硕士毕业前几个月他突然接到中国银行长沙金满地支行的催收电话。
2017年2月份的时候,接到中国银行金满地支行工作人员电话,说我欠了他们卡的钱,然后我当时以为是骗子就挂掉了,然后后来经同学提醒,我就去营业厅查了一下,然后发现我的名下有18张信用卡,并且有七张已经逾期。
记者:在校学生的身份加上长期的消费习惯,赵先生说印象中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办成过信用卡,更不用说在同一家银行办理这么多张了,经过进一步查询,赵先生确认这些信用卡都不是自己办理的。
之后我就把我所有卡号还有征信都打印出来,然后发现所有的卡都不是我办的,包括征信记录上信息也不是我的,当然名字是我的,身份证号是我的,然后地址电话什么都不是我自己的。
记者:随后赵先生找到发卡的中国银行长沙金满地支行投诉,一些问题得到了初步处理。
我当时就问了一下,我说那个工作人员怎么处理?他说他已经离职了,因为当时在申请博士嘛,比较忙,没有想到追责的问题,今年9月份我回到内地,然后准备买房,买房之前我打了一个征信,打征信的时候我发现还有一张卡完全没有动弹,也就是只销了17张卡,有一张卡没有销,并且我的征信记录还是有七张逾期,没有任何的改动,就是我在2017年2月份的时候要求过他们就是帮我销卡恢复征信,这件事就断了,但是我的征信没有任何改变。
记者:赵先生提供的一份出具于今年10月19号的个人信用报告显示,其名下的25个信用卡账户,其中一个开户日期发生在2011年5月,其余24个账户的开户日期集中在2013年11月11号到12月11号这一个月之内,七个账户发生过逾期,至今还有一张逾期没有结清,已做销户处理的24个账户,销户日期基本上集中在2017年3月和4月,也就是赵先生向该行反映了这一问题之后,投诉一年半之后销户恢复征信记录这一最基本的合法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这让赵先生十分愤怒,经过向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后,征信问题得到了迅速处理,但因为这事影响到了自己的信用记录,进而推后了赵先生的买房计划,因而赵先生认为银行方面不仅应当对当初办理此事的经手员工进行处理,而且应该赔偿自己的损失,但银行方面并没有积极作为,随后赵先生将自己的经历发到网络上一位自称是金满地支行行长姜峰的人电话联系赵先生,请求删帖,赵先生提供的一份发生于今年10月26号下午3点38分的通话录音中,这位自称是涉事银行行长的人士有这样的说法。
说句实话,因为人员变动也很大,您第一张开卡的时间是2011年,您之后16张卡开卡时间是2013年,这期间又过了五年,我们要找五年前的数据,可能这个时间上是有点慢。
记者:当赵先生提及自己的损失时,这位行长又以所谓朋友的身份建议赵先生第一咨询律师后再提出赔偿方案,第二,需要认真考虑,以赵先生的个人身份与中国银行打官司有几分胜算?
您觉得以您个人跟中国银行机构来打这个官司,您胜算有多少?
这句话我录音了啊。
反正是您说的,您是行长。
记者:所造成的合法损失银行方面应该有个说法。
主持人:赵先生所说的以及提供的通话录音是否属实?这是一个很重要问题,那么如果属实,作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为赵先生办理了多达17张信用卡,而且有为数不少的信用卡还已经都激活了,那么发卡行的审核这个责任到底体现在哪里呢?事发之后反问当事人和银行打官司有几分胜算?这样一句话的用意又何在?那么事实上涉嫌违规办理信用卡的事件,赵先生的遭遇绝非个例,我们继续来听记者的报道。
记者:赵先生的个人信息究竟是如何被他人利用?并办理这二十几个信用卡账户的?赵先生说,在与涉事银行的工作人员沟通过程中,他得到了这样的解释。
他们说我的第一张卡是填表申请,是在2011年的时候,在我印象中我从来没有收到过银行卡,因为我从来不用信用卡,他们说第一张已经办理了之后,后面再办卡就是老客户,我的所有卡都是网络申请的,就不需要再进行核实,然后就直接可以发卡了,但是据我所知,所有网上的卡都需要去网点激活,那么他们是怎么激活的呢?没有我本人去,为什么可以激活?是怎么激活的?怎么产生年费的?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