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我在贵州调研的时候,我们在村庄调研,晚上11点多回到住的那个农户家的时候,经过一个村庄小卖部的时候,老远看着三个亮点,最后越最近的话发现是三个女孩子,都是小学生或者初中生在那个地方,每人抱着一个手机就是一个亮点,她们就在那个地方在玩,因为她离小卖部那有的时候有这种无线,所以她们就在那个地方,你就发现在乡村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手机游戏是他们重要的一个生活内容。
记者:每到假期,河南商丘某乡镇中学初二学生王晓晓便开启了放飞自我的模式,没有了学校老师的管束,父母远在外地务工,除了吃饭睡觉,他一天玩手机的时间少则五六个小时,多则近十个小时。
一天大概玩五六个小时,有时候到夜里凌晨吧,打游戏,看动漫,追剧,看综艺节目,还有聊天,我爸妈平常在外地打工,他们就管不着我,爷爷奶奶他们不懂,骗他们说我用手机学习。
记者:王晓晓的假期生活方式显然不是个例,研究团队发现,要么宅在家里,要么躲进小网吧,这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假期的生活样态,叶敬忠认为,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城乡社会巨变带来的留守儿童精神体验变化。
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因为他目前在中国这种乡村多少年的变化过程当中,使得他处于一种特殊的结构性的位置,就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乡村生活缺乏丰富多彩的意义感等等,所以他有一些特殊性,所以他更容易把自己空余的时间用游戏来填充。
记者:常年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河南商丘市委党校讲师李文辉,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也注意到,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的单一,业余生活的乏味和家中老人的隔阂等诸多原因,使他的感情无处释放,导致对手机的依赖不断增强。
留守儿童平时的业余生活也都比较单调,就是家里面老人跟他们之间有一些代沟,不能很好的对他们一种引导造成了他们找不到其他感兴趣的东西打发自己业余的时间,手机上面有很多东西,特别能够吸引孩子的眼球,在这上面找到一种安慰,从大人那边得不到的一些东西,他们从手机上能够得到。
记者:叶敬忠研究团队还发现,父母普遍对给孩子买手机的事情持矛盾心理,玩手机确实耽误学习,但是家里老人不会用电话,给孩子配一个,万一家里有事也可以知道,镇上学校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手机,自家孩子没有多不好啊?沉迷游戏耽误学习只是一方面,对于江西赣州徐女士一家来说,儿子沉迷于某款手游后,四个月就花光了家里八万块钱的积蓄。研究团队认为,即使留守儿童可以感受到游戏的危害,但是在巨大的生活无意义感面前还是选择了用电子游戏填补生活世界的意义,游戏已将留守儿童套牢,确实也别无选择,而游戏设计商也会捕获玩家心理,在游戏中找到无身份感以及所谓的个性,让留守儿童自投罗网,安徽蚌埠龙湖中学留守儿童之家丁新老师发现,抛开学习成绩,有些手机游戏还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