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悲情舟曲29

2018-12-17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仇克珍担任政协领导后,特别重视文史资料的搜集和编纂工作。搜集和编纂文史资料,就是让一些文化老人,将耳闻目睹的事情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编辑出书。仇老不但让杨淑椒他们带头写稿,还让分管的副主席,动员其他老人写他们熟悉和知道的重大事件,在他的坚持下,县政协正正规规地编了6期《舟曲文史资料》,将舟曲元宵灯会的来历、新中国成立前的舟曲教育、舟曲民歌等一些重要民俗编辑在册,为人们了解舟曲提供了翔实的书面材料。

县上组织编著第一部县志时,仇克珍任主编。出任这项工作后,他将爱好地方文化的几名老教师调到县志办,又协调调了几名文笔较好的年轻人,扎扎实实地干了起来。当时县志办材料非常缺,他便和大家一起去省图书馆查找资料,到陇南史志办复印材料,只要能找到对县志有用的东西,他都不辞劳苦。辛苦奔波了好几年,终于编出了一本120万字的《舟曲县志》。县志的出版,开辟了舟曲文化史的新纪元,县上领导,平民百姓,社会各界都对仇老十分的敬重。

仇老不但有不少藏书,而且还收藏着很珍贵的史料,对于爱看书的人,他打心眼里喜欢。县上文化人无论老小只要有空都爱往他家里聚。为人豪爽豁达又热情的他,谁来借书,他都借给。

舟曲县城东驼岭山庙,原来有一口几百年历史的古钟,1958年被毁。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文化的重视,一些老人们常常回忆那口古钟,惋惜感叹驼岭山庙里没钟的冷清。钟在的那些时日,每过一个时辰敲几下,余音缭绕,连田间老农都能听出它的亲切和温暖。要是还和过去一样县城能响彻它的声音,该多好啊。

老人们的感叹不断传到仇老耳畔,仇老当然忘不了它的音响,因为古钟曾经是小城久远历史的一个标志!深思熟虑后,仇老决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再铸古钟。于是他到县政协说明情况,给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反映,与一些外地的舟曲籍人士联系争取他们的赞助,请匠人绘钟楼模样。在他不懈努力下,那些他走访过的单位和民间人士都给了援助。有了资金,仇老组织专门成立了筹建钟楼的领导班子。

2010年,仇老已是76岁的高龄,身体微胖,血压也高,上下楼梯很费力,尤其登上狭窄旋转形的钟楼,常感眩晕。可是事无巨细的他每天都是亲临施工场地,战战兢兢地爬楼梯。走出工地又四处奔走,联系写碑文写对联,打听民间老画工的下落,到县直各单位争取赞助款……

2010年7月底,钟楼拔地而起。合金的钟也从南方运到了舟曲。仇老和大家都满怀信心,期盼着最后拆下脚手架的那一天,热热闹闹放烟花放鞭炮。

可是,天不遂人愿,差几天就要举行竣工仪式的古钟,2010年8月7日的子夜目睹了泥石流涂炭生灵的全过程。原打算钟楼竣工,钟挂起,到西安安逸养老的仇老与老伴,也是全国特级教师赵金兰,同时遇难于泥石流,生命定格于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