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要如何预防

2019-01-21 20:27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 、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我国法定为乙类传染病。WHO把伤寒作为一个全球性卫生问题。我国解放前伤寒流行严重、病死率高,解放后,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80年代发病率50/10万,90年代都在10/10万以下,洪涝灾害的1998年发病率为4.8/10万。近年,伤寒的流行特点为:地区发病呈不均衡性,全年各月都有病例,但以夏秋季为高峰(8-10月),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高发年龄段为20-40岁,全国以散发为主,但有的地区时有暴发流行,其中以水型暴发为主,食物型暴发约10-15%,从沙门氏菌收集到的菌种伤寒沙门氏菌25%,副伤寒甲占1%,副伤寒乙占2%,丙型副伤寒仅0.4%。

(一)控制措施

1、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2、免疫接种:以往使用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国内已不供应,现在各生研所提供伤寒Vi多糖菌苗(单价,不包括副伤寒甲、乙)已试制成功,保护率为70%左右,反应轻微。或人剂量0.5ml,前臂外侧肌注射,一年一次。

3、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水处理,做好粪便管理和污物处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灭蝇。加强渔船民及流动人口管理,带菌者管理。

(二)流行期疫区管理

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作好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病人,所有伤寒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一周后,粪便2次阴性(间隔2-3天),方可解除隔离。疫点消毒处理和进行医学观察,检疫,接触者和传染源的管理。

1、首先核实疫情报告,了解爆发病例的分布特征,查明爆发原因,落实控制爆发的措施。

2、成立临时防治领导小组。

3、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伤寒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做好预防。

4、医院难以收治病人时,应设立临时隔离治疗点,就地隔离病人。

5、对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食具、衣物、用品等实施随时消毒,病人的排泄物粪、尿等要严格消毒。

6、全面开展饮水消毒管理,作好饮食行业、食品摊点卫生管理,灭蝇。

7、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两次,服用3-5天。

8、应急接种: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  

责编:张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