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临近春节了,今天,和您聊聊那些令人震惊的假酒案,第四集,也给大家要买酒的时候提个醒,安全第一。
今天我们接着说的是云南元江假酒中毒事件。这件事发生在16年前,2003年12月5日,是当地的街天,街天,也就是赶集摆摊的时候,在农村,隔两天就到街天,街天的时候,人们赶集,街上会比较热闹,很多人会这天摆些东西来卖。这一天,云南元江青龙厂镇其庄华侨农场一家叫“符龙泉酒厂”的门市卖出了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酒。因为这一天是当地的街天,买酒的人特别多,顾客大都是方圆几个村的农民,他们看中了一块钱一斤的价格。
之后两天,甲醇中毒人数大面积散开,仅甘庄医院在7日至8日就收治了30多名假酒中毒人。2003年12月8日晚上,共有4名患者因中毒过深死亡,14名重症中毒患者被送往玉溪地区医院,22名一般中毒患者留在元江治疗。
事发后,元江县各部门迅速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与此同时,此事已引起了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作出了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迅速妥善处理此事,严防此事件的再次发生。省卫生部门立刻组织了专家组,分批抵达元江,投入到了一线的救治工作中。
在医院急诊科,记者见到了前来诊治的甘庄一队村民李休能,她于6日晚喝下了少量的“符龙泉酒厂”卖出的酒,产生头昏,胸闷等症状。
据医生王凤英介绍说,在7日早上9时许,医院收治了第一名假酒中毒患者,因为当时患者并没有说曾经喝酒,所以按常规感冒来医治的。到了13时30分,开始大量的病人涌入医院,都头痛、头晕、胸闷、呕吐等症状,他们都对医生提到,在6日下午曾饮酒,院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大规模的酒中毒事件,此时医院走廊上都站满了患者。医院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迅速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了此事,将重症病人转往了元江县人民医院。但有3名男性患者因中毒过深,抢救无效于甘庄医院死亡。从7日至8日,甘庄医院共收治了30多名假酒精患者。
“肯定还有相同症状的病人陆续地到来。王医生推测说。正当王医生向记者进一步介绍情况,该院院长走过来打断了记者的采访,称没有相关领导的批准,医院不便透露什么。”
随后,记者立即驱车赶往中毒情况最严重的甘庄农场甘庄分场一队。
才进一队村口,记者就听见一阵爆竹声,村民们正在办假酒中毒死亡者的丧事。
在一家农家小院前,躺着死者何详明,他面盖着一块纱布,嘴的位置按当时风俗放着一些米饭和肉。他的妻子何慧英和8岁的女儿何英妹木然地站在一旁,似乎是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惟有两行清泪悄无声息地从脸庞滑过。在何祥明身旁是一堆纸灰,和几柱青烟袅袅的黄昏。
队长方学新向记者出示了一队中毒人员和死亡人员名单。据名单显示:一队共有21名村民中毒,其中76岁的何光亮、50岁的何成明、38岁的何祥明3人中毒过深,于甘庄医院死亡。
在村中另一头,是死者保成明的家。他的家除了他年迈的老母亲到家外,已经没有任何人了,因为在6日那天何成明和妻子以及两个20多岁的儿子全部喝假酒中毒。
据村民们说,在5日甘庄赶街那一天,何成明在“符龙泉酒厂”买了3瓶1.25升装雪碧瓶子的酒精,因酒精的价格比较便宜,才一元钱一斤,且纯度又高,当地人都喜欢买来兑水喝。
何成明尝了一口酒后,感觉味道很不错,酒有点甜,还带一点儿怪怪的香味,“好酒岂能独享!”何成明想道,于是他叫儿子往几里外大新田村的亲家周海春送去了一瓶,后来周海春喝了酒后,于8日6时20分,因中毒过深抢救无效在县医院死亡。
2003年12月6日,假莫代村委会大兴田村民小组组长曾进忠为过年做准备,请人弄点柴火。曾进忠的妻子到了甘庄农贸市场的符龙泉小商店买了10多公斤酒精,准备用这些酒精对水来招呼村民。当日晚上,20多个男性村民喝了曾进忠妻子买来的酒。
2003年12月7日1点30分,在曾进忠家里喝过酒的大兴田村的4个村民开始眼花、呕吐,被村民送到了甘庄医院进行治疗,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随后,陆续有30多名村民被送到了医院。原来,当天到符龙泉小商店买酒喝的村民不止曾进忠一家。
那个时候,位于甘庄农场10多公里的元江青农厂镇假莫代村委会大兴田村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山村,这里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靠的是种甘蔗,那时每年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00元。当地的村民非常爱喝酒,但由于经济贫困,他们都上街买便宜的酒精回家自己对水喝。喝酒精的习惯在当地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后来,央视专门对这期事件做了调查,在医院救助现场,有10个是原来就发病的,不是新发病的,但是他们一开始发病的时候,他们的症状就比较轻,所以他们的血液就拿到省里去进行甲醇的含量鉴定。发现他们的血液但凡是1毫升血液里如果是甲醇含量超过10毫克的话,那么马上就把他们送到市的条件比较好的医院来接受治疗。
如果一升血液里甲醇的含量超过了16.5毫克的话,那么就有危险了。在前几天死的5个人中,他们的血液里甲醇的含量大概都是10毫克左右。所以说,甲醇含量如果一旦高的话是非常危险的,一开始的症状,头晕、身体不舒服、喘不上气来,眼睛发花,然后再重一点就是四肢无力。当地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得了感冒,马上到一些医务所还有小医院进行治疗。后来随着人数越来越多才发现,这些人全都是甲醇中毒。
元江县的医院对这些病人进行了血液当中甲醇含量的检测,检测大概要花4到5个小时。原来检测是要到昆明去做,事件发生时,市里边一个公安部门为他们提供了这方面检测的帮助,大概一两个小时就能够出结果。所以,每个人身体当中甲醇含量是多少,很快医护人员就能够知道,马上采取一种及时的治疗措施。
当时比较好的治疗办法就是进行血液透析,也就是说把血液中的甲醇过滤出去,还原血液中原来的那种清纯的状态。那时市里总共有5台血液透析机都在人民医院,5台机器都在使用当中。医护人员也在现场,大概他们的数量是正在进行透析人员的两倍甚至到三倍,人员之所以这么多,就是为了保证整个透析治疗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进行,能够给他们带来健康。
医疗费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当地这些人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他们来的时候穿的都很单薄,一两件衣服,而且很多人都是穿的凉鞋,做一次透析大概就要人民币2千到3千元。面对突发,市政府决定对所有这次甲醇中毒的农民进行免费的治疗,一分钱不会收取。
调查时发现,这样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当地曾经发生过两起类似事情的原因,还是跟当地人的习惯有关系。比如这一次中毒的这些人员,他们自己有一个习惯就是喝酒,尤其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家里人比较多的时候,大家也喜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喝酒,对于什么是酒精,什么是食用酒精,什么是工业酒精是不了解的,按照他们的习惯,酒精买回家里去,然后以一比一,也就是一半是酒精,一半是水兑在一起,然后大家朋友亲戚在一起喝喝酒吃吃饭,这就是他们当时的生活。所以这一次发生甲醇中毒事件这么多人中毒,这也是原因之一。甚至在医院治疗现场可以感受到,其实最紧张的是医护人员,反而不是甲醇中毒的那些人,因为他们压根儿都不知道自己是喝了那些酒而导致中毒。
经过当地调查,事发原因逐渐清晰,福建有一个叫叶木夏的人到元江打工,为做防水工程配置材料,从昆明购买了工业酒精,施工过程中发现工业酒精不够用,当地又买不到,就买了食用酒精代替,两种酒精混在一起,后来工作完成以后,时间长了,以为是这些都是食用酒精,就拿去卖给了三江农场,符龙泉百货店的一个地方进行销售。他误认为是食用酒精,而符龙泉百货店的店主张秀华和杨树强他们也认为是食用酒精,就拿来兑水,造成了中毒事件的发生。
叶木夏一共是提供给符龙泉小卖部甲醇一共是20公斤,富龙泉小卖店勾了5公斤水,一共是25公斤。他销售去了24公斤。案发以后,公安机关经过全力的追查,追回了6公斤,实际上真正销售出去的一共是18公斤。
元江县委县政府采取了措施,继续追查那些卖出去的用甲醇勾兑的酒。在青龙场镇的贾木大村委会、桐城村委会,张家农场的一个生产队为重点的,逐家逐户进行宣传教育,进村入户进行说服教育。因为各家里存的酒情况比较复杂,自己原来的有,到集上打的散酒也有。闹不清楚他在众多的酒里面哪一瓶是用甲醇勾兑的,所以,当地政府就让当地群众把家里白酒全部拿出来,用合格的酒一比一去换。
虽然刚刚提到的这起案件发生在十多年前,但其实类似的事件依旧时有发生。
2017年,重庆石柱县一男子因误喝“假酒”甲醇中毒,生病垂危。
回想起8天来的经历,52岁的傅国林仍心有余悸:“以后,再不敢这么喝了!”傅国林是石柱人,在黄水避暑,帮侄儿照看农家乐。
2017年8月2日晚上,傅国林和两个朋友一起喝酒,酒兴正酣,无奈酒坛已空,傅国林想起,侄儿曾说过,店里还藏着一壶好酒,于是从吧台下找出一大壶酒,又接着喝了起来。
“喝第一口,就觉得不对劲!”傅国林说,他喝酒30多年,算半个行家,尤其喜欢喝高度酒。但这个酒喝起来烧心、烧喉咙,起码有60度。想到这是8块钱一两的好酒,傅国林还是将杯中酒喝下,大约喝了3两。当晚,有一斤酒量的傅国林喝高了。
第二天中午,傅国林仍感觉头昏、腿无力,甚至剧烈呕吐起来。到当天下午,他的眼睛也看不清了,眼前白茫茫一片,身子软得像一摊泥。家里人赶紧带着傅国林从黄水赶往石柱县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为酸中毒。
好好的,怎么会中毒呢?几经询问,原来,傅国林喝的,竟是农家乐用作燃料的酒精,里面含有甲醇。
医生介绍,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视神经产生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失明或死亡。而甲酸进入血液后,导致代谢性中毒,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
市民在饮酒时,应注意不要随便饮用来源不明的酒;喝酒前先闻及小口品尝味道,有任何异味则不要喝;喝酒后有任何与以往不同的感觉及异状,要立即就医。而一旦确认甲醇中毒,或有任何疑似甲醇中毒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尤其是视力模糊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那些令人震惊的假酒案 第四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