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凉山2月3日电(王鹏 胡庭芬)“跑了多年的‘慢火车’,都跑出感情来了,这要退休了,还有些舍不得,”春节前夕,在攀枝花开往普雄的5633次列车上,成都车辆段攀枝花运用车间车辆乘务员奚范良感慨地说。生于1959年、1977年开始为成昆铁路服务的奚范良将在今年退休,这是他值乘的最后一个春运。
21世纪以来,随着火车不断提速,特别是高铁时代的到来,曾经在中国铁路客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绿皮“慢火车”,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在部分偏远地区,“慢火车”运行依旧,同时不可取代。穿行在四川凉山州的5633次列车,时速不超过40公里,沿途停靠26站,自1970年通车以来,用缓慢的速度带动着沿途的彝族民众脱贫致富。
列车到了冕宁站,奚范良下车查看列车走行部运行状态。看着排队上车的彝族旅客,奚范良陷入了回忆,“那时这趟车的旅客不要说排队上车,能在车上好好坐着都不可能,特别是快到春节,大筐小筐往车上随便乱放,猪啊羊啊也赶上车,那个脏乱才真叫人无法忍受。”
“脏都是其次,座椅、门框经常被挂破挤坏,这里掉一块那里掉一块,每趟车的活都多得很。”说起90年代的“慢火车”,奚范良表示,那时一趟车下来,车辆故障记录都要填很多,基地班组检修任务也相当重。
列车从冕宁站出发,奚范良开始巡视车厢。走到车厢端部位置,他发现在农副产品和拉杆行李箱中,还坐了一些旅客守着自己的物品,奚范良告诉他们要将各种东西归类堆放,这样才整齐,也比较安全,几个小伙子很快站起来,一起将所有东西重新摆放。
“这些年,不少彝族青年都出去打工,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车上不讲卫生的少多了,以后还会越来越好。”看着小伙子们积极地搬放东西,奚范良笑着说。
走到行李车,车内干干净净,没有传说中的猪羊圈场景。“很多人家里已经在冬至前后将猪羊卖了或者杀了,这段时间基本没有牲畜上车。”奚范良表示,近几年,为了让“慢火车”更好地为沿途彝族民众服务,铁路部门对车辆设备进行了改造,除了加固门窗座椅,还撤了端部部分座椅,方便堆放大货农副产品,在行李车加装牲畜栓杆,让人畜各就各位,当初全车乱窜的“二师兄”已有了专车。
巡视完车厢,奚范良走进乘务室,开始写当天的乘务日志,并给年轻乘务员阿比伍哈交待哪些是重点,哪些需要特别注意。
“我是从大凉山出来的彝族人,上学时经常坐这个‘慢火车’,这么多年,‘慢火车’的确给了大凉山很大帮助。”阿比伍哈是车间最年轻的彝族乘务员,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慢火车”上可以用彝语跟老乡们交流,也会好好工作,修好车,为老乡们服好务,向奚师傅学习。
“42年了,要退休了,‘慢火车’这么多年来的变化我都是见证者。”奚范良说,自己在铁路工作了大半辈子,同时见证了大凉山的变化,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