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日本阪神大地震10

2019-02-11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爆发了有记录以来的一场最大级别的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仅给日本造成极大冲击,也对整个世界造成极大影响。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黑色311,日本阪神大地震。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2011年3月11日,被称为黑色311,日本东北部海域爆发了一场大地震。电力不足、供应链中断、放射性物质扩散……严峻的现实不仅考验着日本,而且,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值得全人类进行深刻地反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这次地震的书籍《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对这次灾难做了详细记录,也分析了其中我们需要借鉴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就和您聊聊日本阪神大地震,第10集。

面对频繁海啸与地震带给日本的灾难,日本政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地震海啸预警系统。早在1981年,日本气象厅就建立了海啸预报计算机系统,但由于当时这一系统未能安装高速计算机,而且也没有配备相应的海啸基础数据,因此海啸警报效果受到极大限制。1983年,日本的海啸预测系统监测到日本中部海底发生地震,信息通过电报传到东京,专家们根据地震数据分析确定会有海啸发生,但是由于计算耗费了约20分钟,结果海啸先于预警到达目标,结果导致约100人死亡。

1999年4月,日本气象厅建立了新的海啸预警技术支撑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模拟方式监测海啸变化情况,并根据各地海岸的地质结构和地形情况,预先在电脑上模拟了日本近海各地发生的地震,并以大约10万个地震点所发生的海啸情景为基础,计算了海啸发生时可能到达沿海各地的时间、高度和规模。据此,日本气象厅建立了海啸预警数据库,一旦发生地震,系统会从数据库里选择与此次地震震源断层的位置及规模相似的案例,自动输出可能诱发的海啸预测数据,由此实现了地区性海啸的提前预警。

现在日本的海啸预警系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80个地震监测装置把地震数据传到6个计算中心,与一个庞大的地震海啸数据库进行模拟对照。一旦计算机得出海啸预警数据,则会立即自动通过全国电视网发布。另外,日本还建造了世界最大的震动平台,利用实体建筑实验找出建筑物最佳抗震设计。为加强地震检测和研究,日本气象厅在全国设置了3000个检测点,形成了严密的检测网络。现在,日本气象厅建立了24小时制度潮位与海啸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与全国的地震监测仪连接在一起,还与全国各地的监测潮位站、巨大海啸观测站、海啸监测站、远距离海啸监测点相连接。因此,在地震发生的瞬间,气象厅能够迅速计算出震中、规模、海啸可能性,并发出海啸警报和预报。此外,日本气象厅还通过GPS等手段,时刻监测海啸中海上的动态。

根据气象业务法规定,一旦发出地震、海啸警报,必须立刻通过地上通信和空中卫星线路以及气象资料电传网、防灾信息网等传递到中央政府、警察机构、自卫队、地方政府、通信公司、电视媒体、海上保安厅和各级消防机构,并由此迅速传递到每所学校、居民家庭、医院和海上船舶。一般来说,一旦发生地震,气象厅根据各地观测到的地震信息,能够在2-3秒内发出第一次播报,然后5~10秒钟内进行第二次播报,30-60秒内进行最后一次播报。根据地震信息收集情况,最后播报的信息则更为精确。在播报地震预报的同时,气象台还会发表海啸警戒警报。在地震震级和海啸基本情况得到最后确认之后,气象厅会继续播报地震震级和海啸注意或解除警报。

在日本,国民如果有地震感觉,一般会马上打开电视,借此马上可以获得地震发生的详细情况。日本还开设了灾害短信业务,一旦出现震情,客户手机上立即会出现免费相关信息。信息发出的同时,消防、公安、交通、媒体、医院、学校等相关机构必须立刻做好应急准备。

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通过广播、电视和卫星数据传输系统迅速播发了地震警报。一些订阅了特殊预报服务的人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也收到了地震警报。数百万日本人在大地震发生前的大约一分钟时间内得知了地震消息。在东京,电视上正常播放的节目内容被紧急的警报声打断,代之以日本广播协会NHK播送的早期地震警报。电视警报出现后一分钟,第一次强烈震动撼动了首都东京地区,高层建筑开始摇晃,数百万人迅速开始紧急避难。

日本不仅建立了完善的防灾救助法律体系,而且通过日常的防灾演练和教育体系,培育全体国民的强烈防灾意识和规范灾害应对习惯。因此,在我们震惊于日本人在大地震、大海啸面前坚强、淡定的同时,应该全面认识日本的防灾教育体系。

日本人之所以具有较强的防灾意识和防灾习惯,是靠平时逐渐培养起来的,而并非与生俱来。无数次地震、海啸、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无情打击和血淋淋的现实,教育了艰难生存下来的人们,使日本人普遍充斥了强烈的岛国危机意识。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导致5万多人死伤,建筑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毁。创造了战后经济奇迹并以第二经济大国地位雄踞于世界的日本国民,深深震惊于地震的巨大破坏力。在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他们切身感到了自然的威力、天灾的无情和人类的渺小,进而试图加强防灾建设来消除和减少灾害的损失.

日本政府注意从小培养公民的防灾意识。从幼儿园开始,经过小学、中学,各地教育机构时刻注意向孩子们灌输防灾知识。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一般会让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防灾头巾,并告诉学生,一旦发生地震,立即戴上这顶防灾头巾,以保护自己。在平时,这些防灾头巾就套在座椅背上。虽然当真正地震发生时,这顶头巾不一定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但这对培养小学生的防灾意识创造了一个初步认知的环境。日本人强烈的防灾意识也正是在这种反复呼唤的“狼来了”中被一步步培养起来,并演变为每一个人的日常习惯。各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一般都编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应急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用于指导中小学开展灾害预防教育。日本各类学校除了进行天然灾害应急教育外,还对学生开展预防各类人为犯罪伤害、火灾等安全教育。当日本人开车出远门时,他们一定会准备好食品、饮料、防寒服、药品等各种防灾必需品。

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日本各地方公共团体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当地居民的防灾宣传教育。各地还设有许多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开放,如大阪设立了阪神·淡路大震灾纪念馆—一人和防灾未来中心,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发生6级地震时切实感受,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为配合各地加强防灾意识,1960年,日本政府规定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除了悼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中逝去的10多万遇难同胞外,还进行各种防震教育和避难演习。同时规定从8月30日到9月5日为“防灾周”,在这一周时间内,全国各地举办各种防灾活动,比如展览、研讨会、比赛等,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人们的防灾意识和防灾习惯。为促进公众参与防灾救灾活动,1995年,日本政府规定每年1月17日为“灾害和志愿者日”,1月15日至21日为“灾害管理志愿者周”。这一方面是为纪念在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同时努力唤起人们积极参与抗灾救助的互助精神,以推进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除此之外,日本还有每年举办两次的“全国火灾预防运动”、“防水月”、“危险品安全周”、“雪崩防灾周”等各种纪念活动。

当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时,及时开展周边居民之间的互助自救对于挽救生命、减少灾害损失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大地震发生之后,受灾地区常常是通讯系统中断,交通运输停滞,中央政府或地方救援队伍有时很难快速到达灾区。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大多数生还者是被当地民众而非后来赶到的专业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的。因此,对普通居民来说,掌握必要防灾避难知识,做好防灾自救准备非常重要。日本国民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一般都严格遵守防灾规定,他们一方面按照国家标准,加强自己的住宅结构的抗震性能,检查室内家具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同时在家里储备必要的应急食品、用品和药品。

日本政府深信,在突发公共事件来临之际,让大众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因此,日本政府构建起了一个减少灾害风险的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络以及最为流行的手机等,让公众获得及时可靠的资讯,力争使每一个公民都能了解如何应对突发性危机的方法,尽量减少各种灾害可能给公众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日本《放送法》规定,当自然灾害即将或已经发生时,各广播电视机构必须为防止灾害发生或减轻受灾程度做相应报道,而NHK则作为“指定公共机关”,必须及时发布各种防灾信息。此外,都道府县及市町村长官在必要时可以要求NHK播放防灾信息。各级地方公共团体则经常通过编印小册子,以及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联网等媒体为公众提供各种应急教育。日本的防灾教育内容简单实用,富有针对性,各界群众易于接受。

人们不仅要了解防御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知识,为了以防万一,还必须掌握防灾自救的基本技能。日本政府和各地防灾机关每年都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大规模的防灾演练活动。一些大企业、机关则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防震、防火演习。学校和居民区等人口集中的地方,一般都在周边地区设有规范的避难场所和疏散路线。在疏散集中点,一般常年配备有各种抗灾物资,如帐篷、衣物、药品等,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救援队伍。

据中央防灾会议“地震对策专门调查会”报告估计,一旦在东京发生7.3级直下式地震,会造成12.7万栋建筑物倒塌,31万栋房屋起火,5600人死亡,15.9万人受伤,607处桥梁损毁,导致392万人回家困难。为尽量减少将来发生巨大地震时的灾害程度,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灾演练。东京都内的小学每月都要举行这类演习,以便使小学生真正遭遇地震等灾害时不至于过分慌乱,使其养成遇到灾害进行紧急避难的习惯。防灾演练还会随着学生年龄变化而不断加强。

近年来,一种类似角色训练的仿真演练方法被推广应用。在这种演练中,参加人员事先不会得到任何关于演练的灾害的信息,而必须根据演练过程中随时获取的信息来作出判断和决策,并根据具体演习情况进行汇总反馈,以求找出防灾体制的漏洞。这种防灾演练方式对检验和提高决策人员的应变能力具有很大帮助。正是在这种经常性和专业化教育之下,面对此次9.0级大地震的惨重灾难,日本民众才会表现出令我们异常惊异的“淡定”。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黑色311,日本阪神大地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