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爆发了有记录以来的一场最大级别的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仅给日本造成极大冲击,也对整个世界造成极大影响。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黑色311,日本阪神大地震。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2011年3月11日,被称为黑色311,日本东北部海域爆发了一场大地震。电力不足、供应链中断、放射性物质扩散……严峻的现实不仅考验着日本,而且,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值得全人类进行深刻地反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这次地震的书籍《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对这次灾难做了详细记录,也分析了其中我们需要借鉴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就和您聊聊日本阪神大地震,第20集。
2011年3月18日,地震灾害发生后不久,在七国集团的联合干预下,虽然阻止了日元的迅速升值,但毕竟除日本之外的其他六国持有的日元外币资产有限,其干预力度受限。以美国为例,由其财政部管理的EF外币安全基金以及FRB只分别相当于120亿美元的规模,如果兑换为日元只有1.9万亿日元,不过是日本政府入市干预一日投入的数额。如此看来,七国联合干预看似一个幌子,真正的干预实施者在于日本政府。七国集团联合干预外汇的声明如此表示:“为了应对最近日本灾难引起的日元汇率波动,同时应日本当局的要求,美国、英国、加拿大当局和欧洲央行将于3月18日,与日本一起对外汇市场进行联合干预……我们将密切关注外汇市场并将适时展开合作。声明背后的真正含义在于七国集团基于汇率过度和无序波动对经济和金融稳定存在负面影响,从而默许日本政府的单独干预外汇行为。
对此,日本政府的表现如何,它们更担心的是什么呢?由于结算的原因,对于日本国内的多数金融机构及企业来说,每年3月末股价走势至关重要,为了不至于对日经平均指数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政府会考虑阻止日元的升值。但是,日本是最大的资源进口国之一,那个时候,国际市场上资源价格的涨势普遍,日本政府考虑到对其资源进口成本下降的正面影响当然会容忍日元的升值。只要福岛核电站的事态得到一定控制,日本国内就不会出现大量提取日元现金存款汇出他国的局面,国债交易也不会“失态”。但是,日本政府每周的国债发行量很大,一旦市场上出现任何不安或恐慌的信号影响到国债的正常买卖,其负面影响及打击将是巨大的,因此,日本政府更为担心的远非日元的升值态势,其内心真正的“警戒线”在于日元的贬值及国债价格的暴跌。
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难题是,一方面为应对抗震救灾,需要大规模的复兴资金;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无节制”的财政赤字扩大的危害。尤其是在欧洲债务危机问题尚未完了、日本的国家债务被指证是“债台高筑”的状态下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将会难上加难。经合组织在其新杂志《经济展望》中,在调高成员国以及全球经济预测的同时,罕见地提及日本国家债务问题,认为债务水平位列全球发达国家之首的日本必须研究出一套可靠的经济发展以及税制改革方案,以削减不断增加的国家预算赤字。地震发生后,有消息称日本政府为进行灾后重建决定增加预算,将紧急发行10万亿日元的“复兴国债”。但据共同社消息,日本央行在3月22日表示不愿意购买政府发行的复兴赈灾国债。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政府面对国债发行将不得不“慎之又慎”!
日本大地震之后,日元急剧升值,投机性金融机构大量借走日元,并迅速转换成其他货币计价的资产。这一行为逼迫着日本政府不得不向市场投放巨额日元现金。货币投机行为本身的逻辑过程非常简单:在国际金融市场借出高估值货币,将其转换成低估值货币资产;然后,沽空高估值货币资产,迫使汇率下行,从而赚取汇率差额。但是,这种操作一旦通过杠杆放大,盈利将是非常惊人的,但高水平的跨境操作并非是一般金融机构可以完成的,这会使人联想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摧毁泰铢的罪魁祸首。因此,也有人估计,“金融大鳄”们正在部署一次空前的“金融大地震”,而“金融大地震”同样极有可能引发“金融海啸”。
那么,这样的金融地震或海啸有无可能袭击到日本?有专家曾经预测过,理论上看,日元早就应该出问题了。无论是从其超过GDP200%的负债水平来看,还是从其近乎为零的资产回报水平来分析,日元都不足以支撑现在的汇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不是有人在制造日元的“堰塞湖”—慢慢地托起日元,然后突然地摔下。
毫无疑问,日本那时正处在低利率水平上,日元的投资吸引力是很弱的,利差本身的空间给日元带来的不利面更多一些,更何况日元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在下降的趋势当中而不是在上升趋势当中,市场上也在讨论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日元作为第三极国际货币的地位都在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不支持日元升值的因素可能更多一些。但日元却反其道而行之,出现逐步上涨,加快上涨,保持高位的状态。有专家认为这和货币政策本身的默契,国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联度更大一些。由于日本的出口大多数集中在美国,也有学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日元的升值可能更期待美国经济复苏来带动日本经济利好,所以它在一定时期上是协助和帮助美国缓冲金融危机和出现经济复苏有很大的关联。
由此,我们不得不联系到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经济危机,从表面上看,震撼世界的经济危机的主因是美国,实施者是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因为他们用借来的巨资进行盲目的投机,正如张五常教授所讲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是“毒资产”。但是,仅仅靠美国是否会引起如此规模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一个至为关键的要素是能够衍生出“毒资产”的资产由何处而来?美国并非是世界贸易顺差国,而日本、中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均是对美贸易顺差国,把通过国际贸易赚得的美元投给了美国,也就是说,这些贸易顺差经由资本交易回流到美国。日本长期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和政府干预汇市,致使借日元投资美元的“日元套利交易”行为泛滥。这种套利交易使日元进一步贬值,日本出口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催生了美国的住宅价格泡沫和金融泡沫,日本起到了向全世界,尤其是美国散发低成本资金的作用。而对此行为,日本执政当局却毫无隐晦,日本银行副总裁山口广秀在2008年10月21日的国会质询会上说:“日本银行长期实行的低利率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加速了日元贷款在海外的投资交易,所以日本的金融政策有可能对海外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这是不可否认的。”
2011年3月11日下午的日本大地震发生引发了金融市场急剧动荡。日元汇率和股市在地震后加速下跌。日经指数下午3点收盘时大跌1.7%,报10254.43点。由于中东地区的动荡,日本股市跌至五周以来的最低水平。亚洲地区其他股市也纷纷下跌。香港恒生指数在地震后下跌1.8%,上证指数尾盘下跌0.9%。
大地震还波及银行支付和结算系统。日本三大银行之一的瑞穗银行在地震后的2011年3月17日上午出现系统故障,大约440家支行窗口服务和1600个自动存取款机服务全部中断,曾一度出现不能提取现金的现象。虽然中午过后系统基本复原,但外汇存款服务仍然中断。瑞穗银行在2011年3月15日曾发生过大规模系统故障。此前一直正常工作的自动存取款机突然于3月17日发生故障,既不能存钱,也不能取钱。另外,网络银行服务和外汇交易服务也宣告中断。瑞穗银行方面提供的数据称,截至2011年3月16日,仍有大约44万笔业务尚待处理,涉及金额大约5700亿日元。
神户地震摧毁巴林银行之后的市场动荡以及1973年欧佩克石油禁运之后的熊市不禁让人们联想到地震的影响对爆发新一轮市场危机的风险有多大!比起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崩盘与先前的市场行为关系更大。1929年华尔街股灾、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1990年东京股市崩盘以及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崩盘,在现实世界中都没有或几乎没有导火索,它们共同的主线是市场估值已经高得惊人,从此意义上来说,地震未必会增加市场崩盘的风险。
日本地震撼动全球保险市场,对于此次地震保险赔偿金额的估算数额也越来越多。一份来自国际再保险机构的内部文件称:“据推测,本次地震可能是全球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史上第二大昂贵灾难,仅次于卡特里娜飓风。该份报告综合了日本各大保险公司的损失情况消息以及全球各大主要保险商的保单情况。报告称,日本大地震的保险赔付总额为220亿英镑,折合2336亿元人民币。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国际各大机构给出保险损失或超百亿美元的评估,但这一评估只是简单的概念估算。随后,灾难建模公司在全球发布的一个初步估算,本次日本地震的财产保险赔偿在150亿美元至350亿美元之间,这并不包括之后大海啸以及核辐射所造成的影响。国际巨灾风险模型行业三大巨头之一的美国阿姆斯风险管理公司做出估计,日本地震总经济损失在2000亿至3000亿美元之间,但精确评估经济损失和保险损失尚需时日。而据另一家保险信息机构的数据,日本沿海地区海啸造成的损失是240亿美元。该报告称日本国内地震保险投保率在不同区域差别很大,各地区的投保率从12%到30%多参差不齐。宫城县是全日本投保率最高的地区之一,2009年宫城县的投保率达32%。
普遍认为,日本保险商初步估算的地震赔偿金额为近千亿美元。如果日本保险商大规模卖出美国国债等流动性资产以满足国内地震损失的赔偿支付要求,将会导致美国国债价格下降而收益率上升。同时,日本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出售美元资产购买海外资源支持重建,这也将增加美国的借贷成本,导致美国主权债务风险上升。
日本地震后,大批外国金融公司员工离开,外国银行家与交易员经常去的酒吧与餐馆不再有往日的喧嚣,显得异常安静。东京交易所主管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外国银行曾敦促东京交易所暂停交易,这样的要求是“自私的”。但指责归指责,安全堪忧形势下,这只是外国人撤出日本大潮流的一个缩影。此外,地震造成大量外国工作人员离开,会议和展览等经济活动推迟或取消,使日本的金融中心地位大打折扣。
然而,日本地震无疑会加大爆发新金融地震的风险。荒唐的是,人们的最初反应竟然是把资金汇回日本,推高日元汇率。这既可能损害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企业,也可能让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投资者乱了手脚。日本的财政形势那时已经极其糟糕,尽管人们最初的希望是地震不至于造成太严重的经济损失,但这次灾难已经进一步加大了发生市场混乱的风险。
此外,日本央行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市场风险也引起了关注。日本央行宣布继续实行“定量宽松”的时机恰逢中国和欧洲央行加息完毕,美国政府被债务问题搅得一团糟,此时日本继续向市场注资的行为,不会成为阶段性的焦点。尽管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加息、收紧银根,力图减少本国的流动性,但是日本震后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注入的资金规模足以抵御这些力量。除去新兴市场回收一部分流动资金之外,市场上因为日本定量宽松而多出来的资金规模大约在3000亿美元左右。发达国家在经济复苏之路上均高举定量宽松的大旗。日本抛售美国国债,美联储接盘,而新的欧洲稳定机制则开始被允许购买各国国债……这些都是定量宽松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似乎意味着,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信号又一次若隐若现
直到2011年3月11日强震发生前,出口的不确定性、油价高企、政府预算僵局等等问题还是构成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但一场触目惊心的灾害却瞬间让这些问题变得微不足道,人们密切关注的,不再是“日本怎么了?”,而是“日本怎么办?”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黑色311,日本阪神大地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