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引起日本对于地震科学,都市建筑,交通防范的重视。另外,此次地震也对日本政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这次地震的书籍《日本阪神大地震研究》,对这次灾难做了详细记录,也分析了其中我们需要借鉴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继续和您聊聊发生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第1集。
阪神、淡路大地震最大的特征是自关东大地震以来出现震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且近九成是被压死的。考虑到地震发生时间是凌晨5点46分,大多数居民都正在家里睡觉,因此,住宅倒塌是致人丧命的直接原因。
据推测,倒塌的房屋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木结构老房子,即便如此,如此大范围的灾害在近年来的地震中也是罕见的。虽然日本也曾经发生过几次震级超过7.2的地震,但是像这次由于住宅倒塌而造成如此多死难者的地震,自1948年的福井地震之后,就从来没有发生过。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在过去50年内没有发生过拥有大量老房子的大城市受到地震袭击的情况。
掌握住宅受损的实际情况是住宅重建的出发点,而且今后对其他大城市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住宅受损情况,没有完全把握受灾区域全境的确切户数。比如,兵库县辖区内有81260栋房屋完全损毁,有62071栋房屋部分损毁。另外,倒塌房屋数为192706栋,烧毁房屋数为7456栋,但这些数字都是以房屋栋数计算的,而且建筑用途也不仅限于住宅,所以并非住宅受灾户数。掌握以户数为单位的住宅受损情况是考虑住宅重建时的基础性数据,虽然很早就指出掌握该数据的重要性,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在城市住宅学会方面,以城市规划学会和建筑学会共同进行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受灾实际情况紧急调查》的原始数据为依据,在神户市的东滩区、滩区、中央区、兵库区、长田区、须磨区(南部)和芦屋市、西宫市进行了区分受损程度的住宅户数调查。
调查方法采用的是根据上述城市规划学会、建筑学会进行共同调查时制作的住宅地图基础数据为参照样本,按照不同受灾程度来计算户数的方法。共同调查的参照样本是在住宅地图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目击的情况,分成4个级别的受灾程度,即无外观上的损坏、轻微受损、中度受损、完全损坏或大部分损坏。根据区域的不同,有的会记录更加详细的信息,但所有地区能够得到的统一信息就是以上这些。计算户数的方法,参考了以下标准:
①住宅和非住宅的区别。只标记公司名的建筑物按照非住宅来计算。如果有店铺名和人名的话,视为两用住宅,按照住宅来计算。楼下是商用、楼上是住宅的楼房,根据住宅地图卷末尾的人名表来统计住宅。
②房屋构造的辨别。独门独院和单元住房的辨别依据是:如果判定受灾程度是按每栋住宅的各自情况进行,就按独门独院计,如果是数间房屋一起判定,则按长排屋计算。另外,住宅占地规模也是辨别依据之一。
③楼层标准。低层是指2层以下,中层是指3层到5层,高层是指6层以上。
调查对象地区,经计算得出住宅户数是456382户,其中,完全损坏的有85541户,占18.7%,半损坏的有60702户,占13.3%,合计有146243户,共32.0%。
这些数据与住宅统计调查的数据相比,略有减少。比如,在东滩区,住宅统计调查的数据是78110户,而这次的调查结果是9473户;同样,在滩区,住宅统计调查的数据是57330户,而这次是45610户;在中央区,住宅统计调查的数据是55240户,而这次是44108户;在兵库区,住宅统计调查的数据是58480户,而这次是45677户;在长田区,住宅统计调查的数据是59780户,而这次是54991户;而在须磨区,因为这次的调查不是针对全区,所以很难与住宅统计调查进行比较。
关于这一误差,应该是本次调查方法的局限性和住宅统计调查时抽样导致的偏差两个原因同时存在。
就完全损坏和半损坏相加得出的全半损率而言,受灾密度最高的是须磨区(南部),全半损率是51.8%。接下来是长田区48.6%,东滩区42.9%。如果只看完全损坏率的话,东滩区最高,达到29.9%。
相反地,住宅受灾程度最低的是中央区,完全损坏率是10.2%,半损坏率是11.3%。西宫市也较低,完全损坏率是10.9%,半损坏率是8.7%。
根据住宅的不同建筑方式来看其受灾情况,可知受灾最严重的是长排屋,41.5%被完全损坏,21.5%被半损坏,实际上有62.3%被完全或半损坏。其次是低层联排住宅,完全损坏率是40.5%,半损坏率是17.2%。在这次的调查中,因为无法进行2层以下建筑结构的辨别,所以,可以认为大部分联排低层住宅都是木结构公寓。
即便是木结构住宅占多数的独门独院,其全半损率也达到了38.5%,其中完全损坏率是22.1%,半损坏率是16.4%。
与此相对,非木制住宅的中层和高层建筑的受损程度相对较轻。中层联排住宅的全半损率是13.5%,其中完全损坏率是6.8%,半损坏率是6.7%,高层联排住宅的全半损率是18.5%。从这些数字来看,由于高层联排住宅比中层联排住宅的半损率高,所以认为其受灾程度高,但这其中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一般认为高层住宅比中层住宅抗震能力弱。从栋数来看受灾情况可知,在9121栋中层联排住宅中,有7.4%完全损坏,7.8%半损坏;而在1695栋高层联排住宅中,有5.0%完全损坏,11.7%半损坏。由此可知,若论完全损坏率,中层住宅稍高;若论半损坏率,高层住宅就相当高。
其次,但是从户数和栋数的关系来看,高层住宅每栋居住的户数多,因此受灾户数就相对较多。在这次调查中,以栋为单位来判断完全损坏或半损坏的情况,住在该栋建筑中的全部住户都按照完全损坏或半损坏户数来计算,因此,受灾程度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大。但实际上,在联排住宅中,就算是自己的单元没有损坏,但如果整体建筑已经损坏的话,也必须接拆除或改建,所以,这种表述方法也不能说是不当的。
在整体受灾最严重的东滩区,长屋和低层联排住宅的受灾程度非常显著,长屋的完全损坏率是7.9%,联排低层住宅的完全损坏率是59.9%。此外,在长田区,长屋的完全损坏率是48.7%,而须磨区也达到46.6%。滩区的低层联排住宅的完全损坏率之高尤为突出,超过了60%。
在这次地震中,住宅的倒塌直接造成死亡这一点再现了数十年来都不曾出现过的受灾模式。而说起地震的教训,首先不得不说是必须重视如何防止人员伤亡,而此前关于住宅和死亡关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为了更加详细地探明这次受灾的实际情况,核查分析住宅受损和包括死亡在内的人身伤害的数据,是重要的课题。
另一方面,考虑到今后的灾区重建,与其进行区级调查,不如进一步缩小范围,并在不同区域进行调查分析,提取出不同区域、不同街区的受灾模式,从而探索住宅重建的方向。上述调查中已经掌握到以街区为单位的数据,而且用电脑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也有进步,因此今后的研究成果更值得期待。
在兵库县南部地震,亦称阪神、淡路大地震中,截止到1995年5月10日,已经确认有5502人死亡,超过1948年福井地震的死亡人数3769,成为二战后死者最多的大地震。
根据兵库县法医及日本法医学会派遣的医师团所判定的2416名死者,加上一般临床医生判定的1235名死者,共计3651份的验尸报告,分析了神户市的死者性别、年龄构成、死亡场所、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
截至1995年5月10日,全部死亡人数为5502人,其中神户市的死亡人数达到3897人,因此本次分析的3651名死者占全部地震死亡人数的66.4%,占神户市死亡人数的93.7%。
从3651名死者的性别情况来看,男性1472名,女性2165名,性别不详的有14名。从男女所占的比例来看,男性40%,女性60%,女性的比例较高。性别不详的都已经被烧焦,年龄无法分辩。
各区的死亡人数分别是:东滩区1210人,滩区836人,长田区723人,这三个区占绝对多数,接下来是兵库区、须磨区、中央区。不管是哪个区,女性都占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在长田区和须磨区,女性的比例大约为63%,比其他4个区都高。
死者的年龄从0岁到最高的103岁,包括了所有年龄层。60~70岁和70~80岁的死亡人数分别达到了703人和695人,70岁以上的死者占全部的34%,60岁以上的死者占全部的53%。
以5岁间隔区分不同年龄层,统计死者的分布详情,可知20~24岁的死亡人数是184人,达到一个小高峰。65~69岁、70~4岁年龄层的死亡人数分别是377人和376人,是最多的两个年龄层。其前后的50岁到84岁之间的以5岁间隔区分的不同年龄层死亡人数都达到300人左右,这表明死者是以50~89岁的中老年人为主的。
从不同年龄层死者的男女比例来看,只有0~4岁、20~24岁、35~39岁的年龄层中男性稍多,而整体上是女性居多,特别是越到高龄层,女性的比例就越高。虽然在高龄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本来就高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但也存在男女因体力上的差别,在房屋、家具倒塌时,女性及时逃生的可能性很小。
在神户市各区,死者的年龄层分布倾向与全市整体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
在死亡人数众多的东滩区和滩区,20~24岁年龄段也出现了较多的死者,这与该年龄段死亡人数在其他4区占比都不到5%相比,分别达到6%(73人)和7%(59人)的高比例。这是因为东滩区和滩区与其他区相比,居住在木结构的公寓和寄宿公寓的大学生等年轻人较多,存在房屋倒塌造成死亡的可能性。
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长田区,与其他区相比,7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高,占该区死者的44%,60岁以上老年人甚至达到了65%。
死在医院的仅有3.8%(139人),有3163人都是死在自家屋内,占全体的86.6%。
不过,把验尸场所作为死亡场所记录在案的共有大约170例,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推测为因自家房屋倒塌死亡的,因此,可以认为大约有90%的死者都是在住宅内睡眠时遭难的,这体现了此次发生在一天的活动尚未开始的黎明前地震的特点。
验尸报告所记载的死亡时间,绝大多数为地震发生时的5点46分和5点50分,加上5点59分之前的话合计人数是2598人,占全部的71.2%。
上午6点~7点之间共有242名死者,之后,平均每个小时都有几十个人死亡,加上没有记载具体死亡时间的,仅1月17日当天的死亡人数是3500人,占全部的95.9%。第二天,1月18日的死亡人数是102人,19日之后急剧减少,22日到2月4日之间平均每天有1~3人死亡。
19日之后的死者半数以上都是受伤后在医院接受了治疗,但最终不治身亡。这其中4个人是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之下,因衰弱而死或温度过底致死的。不过,在被认定是在1月17日下午之后死亡的人当中,包括很多把死亡确认时间直接记录为死亡时间的例子。因此,在地震后短时间内死亡的人数实际上更多。
此外,仅仅根据尸检观察,不可能精确到时和分来判定被埋在倒塌房屋下面的人的生存时间,所以,从倒塌房屋里把尸体搬出来时已经死亡的遇难者的死亡时间,只能根据尸检结果来推定。因此,死者并不一定活到了验尸报告中所记载的时间。在法医和法医学家判定的2416名死者中有2221名(92%)的死亡时间都被推测为上午6点之前,这表明法医学的医师们认为大多数死者都是在短时间内死亡的。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