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引起日本对于地震科学,都市建筑,交通防范的重视。另外,此次地震也对日本政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这次地震的书籍《日本阪神大地震研究》,对这次灾难做了详细记录,也分析了其中我们需要借鉴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继续和您聊聊发生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第3集。
位于千岛、关东、伊豆小笠原下面的太平洋板块的巨岩,与位于关东和东海以西下面的菲律宾海板块的巨岩,从浅海向内陆方向逐渐深陷并下垂。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在巨岩内部会发生许多小型地震,但是最近在太平洋巨岩内部深度大约三四十千米到100千米的地方,连续发生特大地震并造成极大损失,令地震专家非常吃惊。例如1993年1月发生的路浅海地震,同年8月发生的关岛地震深度达数十千米,8.1级,1994年10月发生的北海道东部浅海地震,深度达数十千米,8.1级。
很遗憾,几乎无法了解这些巨岩内大地震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但是在地震预防方面,可以预想到与千岛-北海道和马利亚纳紧密连接的东北一关东的太平洋沿岸存在太平洋巨岩,在其正下方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实际上在此地区正在发生着较小的6~7级的巨岩内地震。
位于菲律宾海巨岩内部的西南岛屿、九州、安芸滩-伊予滩、近畿地区等的下方,发生过几次7~8级的大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例如,1952年在位于奈良县中部地下的巨岩内深度大约60千米的地方发生了6.8级的吉野地震,造成近畿地区一带死亡九人。此外,1819年发生的以近江为中心,给伊势湾沿岸一浓尾平原一奈良一京都一大阪一敦贺一金泽等广大地区造成极大损失的7级以上的地震,据推测是发生在琵琶湖附近下方的巨岩内地震。
通常情况下,巨岩内大地震是在巨大压力之下发生的。因此,若层的破损极其严重,容易传导出强烈的地震波。虽说震源位置较深,地表晃动很微弱,但是发生在1819年那样的地震如果今天发生,并且震级稍微加大的话,那么许多地质构造脆弱的地区将会出现烈度6级以上的摇晃,有可能在大范围内造成灾害。出现此种情况的话,在淡路·阪神大地震中被强化了的“内陆型地震的震源很浅,遭受巨大灾害的只有局部地区,比较容易从周边城市得到救援”这种共识将无法成立,自治体间的相互支援协定有可能无法发挥作用。
那么,未来千年之内神户将不会受到大地震的袭击了吗?
考虑今后五十年左右的情况,不得不说神户遭受强烈地震袭击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估计有几种能够导致强烈震动的大地震。
第一,在近能地区的某个地方有可能发生浅层大地震。兵库县南部发生地震,是由于日本西南的广大区域受到来自东西方向缓慢挤压,导致地震能量大增的结果。然而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仅仅是震源位置附近区域的能量,而决不是关西全部区域内的地震能量的释放。甚至可以说,密集分布在受灾区域周围的山崎一大阪湾一上町一生驹一花折等活动断层的地下或者未出现活动断层的某个地区,在不远的将来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地下的许多脆弱板块面相互支撑,共同抵抗着来自东西方向的挤压力。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兵库县南部地震的震源断层面已经遭受破坏,那么此处的压力将会逐渐转移到其他的脆弱板块面上。在已经接近极限的脆弱板块面上,即使是微小的挤压力都能成为诱发断裂的原因。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地质构造脆弱的受灾地区,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再次遭受强烈的晃动。
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在狭窄的区域内频发大地震,导致同一地区两次遭受灾害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例如,1925年的北但马地震(6.8级)和1914年的北丹后地震(7.3级)造成的兵库县东北部和京都府西北部的灾害,1896年的陆羽地震(7.2级)和1914年的秋田仙北地震(7.1级)所导致的秋田县仙北地区受灾等。
第二,以四国一纪伊水道的附近海面为震源区的8级南海特大地震在骏河一南海深海槽沿岸地区发生的随着菲律宾海板块的下沉而造成的板块间特大地震,与东海地震和南海地震一样,每隔100~150年就会发生一次。最近一次发生的南海地震是在1946年,之前的一次是在1854年,再往前的一次是在1707年。未来一次将要发生的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20世纪中叶,但是由于昭和南海地震明显是一次小规模的地震,有可能会提前发生大地震,也有研究者担心也许会发生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之内。若这一地震真的发生,那么如下文所述,神户一阪神地区将会遭受到极大影响。
此外,可以发现,在以往的几次东海一南海特大地震发生之前的数十年,都会在西部日本的内陆或者北海道一北陆地区的日本海沿岸频繁发生大地震。当然,从板块运动中也能够解释这种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可以认为“西部日本已经进入了地震活动期”,估计今后将会在发生几次内陆大地震后发生南海特大地震。
第三,无法预测何时将会发生如1952年吉野地震那样的巨岩内大地震。1999年8月22日早晨,在和歌山县中部地表下方的菲律宾海巨岩内部深度大约70千米的地方,发生了5.5级的地震,和歌山县和奈良县记录到了烈度不足5级的晃动,神户的震度也达到了3级。如果是7.0级的地震,那么地震波的能量大约增大180倍,将会出现严重的事态。
兵库县南部地震是一次极其强烈的大地震,造成了剧烈的地表震动,因此给人的印象是这次地震是淡路一神户一阪神地区空前绝后的大震灾。结果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在这次地震中安然无恙的建筑——例如超高层大楼—是安全的。因此,在这次地震发生之前广泛流传的“能经得住关东大地震的考验”这一“安全神话”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引人注目的“能经得住阪神大地震考验”的广告词,发展成了抗震安全性的代名词。
但是,兵库县南部地震作为7级的地震只达到了平均标准。此外,虽然神户的地表震动确实很强烈,但是7.2级的地震规模和位于震源位置的正上方等这些关系构成了本质上的制约因素,地表震动的周期不超过1~2秒,地表剧烈震动的持续时间不足10秒。这种短周期的强烈震动对于木制建筑物和中低层楼房之类的固有周期很短的建筑物来说危害极大,然而对于固有周期为3~5秒左右和长周期的超高层大楼却难以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大地震和由此引发的地表震动方式极其复杂而且多种多样,兵库县南部地震只不过体现了其部分情况。
就像同为弦乐器,小提琴奏出的是高音,而大提琴奏出的是低音一样。地震时,震级越大,晃动一次的时间很长。并且因震源地的破坏时间变长,从而也延长了传导地震波的时间。如果这些地震波传到距离稍远的地方,到达平原或盆地时,还能进一步加长周期,导致长时间的晃动。
因此假如发生8级的东海特大地震或南海特大地震,那么以三大都市圈为首的位于软地基低注地带的诸多城市在最初的短周期强烈震动之后,还会遭受周期长达2、3至10秒的“较长周期的强烈震动”,预计这种大幅度的震动能够持续1~2分钟以上。这与阪神、淡路大地震的震动完全不同。
超高层大楼如长时间经受较长周期的强烈震动,将出现“共振”现象,就像荡秋千似的不断加剧建筑物的摇晃,如果设计和施工不良,将会导致命的损伤。即使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上层的晃动幅度超过了预计程度,则有可能发生大量的设备破损、家具倾倒和滑动、死伤事故等等。此外,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后,使地震产生的横向强烈晃动难以传达到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受到极大关注,并且已经应用到了在不太坚固的地基上建设十几层大规模公寓的楼房中,获得了广泛好评。这种结构采用的是将建筑物的固有晃动周期延长到2~4秒的方式,然而不同性质的地基有可能更容易遭受到特大地震的影响。较长周期的强烈震动,对于油罐和高大桥梁的危害极大。
发生在1854年,被推定为8.4级的安政南海地震,在四国南部和纪伊半岛南部诱发了烈度达6级以上的大震动和5米以上的大海啸,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除此之外,也给大阪平原一濑户内海沿岸一九州东北部和出云附近的地区造成了烈度高达6级的巨大灾害。在大阪地区,高达两米的海啸吞没了大型船舶,逆流而上卷走了躲在小船里避难的人们,冲垮了许多桥梁,造成了大灾难。在神户附近,虽然强烈的晃动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是受害程度却十分轻微。然而在尼崎的商业区,由于此处地基松软,导致许多房屋坍塌。发生在1946年的8.0级昭和南海地震所造成的损害与此相比要轻微很多。但由于这次的地震规模较小,加之日本刚刚战败不久等社会状况,参考价值不大。
未来的南海地震如果与安政地震的规模相当的话,以目前日本社会的现状,最坏的情形会引起西部日本的大地震以及作为其一部分的阪神大地震的发生。如今每幢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比安政时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在松软的地基和填海造地的土地上建设了许多过度密集的城市,这些地带林立着对较长周期的强烈震动十分脆弱的超高层大楼和储油罐。到目前为止所发生的地震灾害,从1964年的7.5级新潟地震出现液化现象以来,每次发生地震后总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兵库县南部地震让我们看到了在过度密集的现代城市中发生震灾的恐怖。发生南海地震的话,有可能出现汇集所有地震形态的广范围内的巨大地震灾害。
在大阪湾的某个地方,由于最初发生的短周期强烈震动导致河流堤坝崩溃,进而被洪水冲毁。而随后发生的较长周期的强烈震动导致附近油罐中的石油产生共振,油罐破损后石油溢出,引发石油火灾。
地震发生后几分钟内海啸警报发出。若在平时,在海啸到达大阪湾北岸之前的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也许完全可以应付石油火灾和被冲毁的堤坝,但是在各种灾害同时发生的混乱情形中,还未来得及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海啸就已经袭来。这样,海啸卷起燃烧得正旺的石油漫过河岸冲向市区,形成真正的火海。听到海啸警报后准备向港口外避难的大量船舶,由于围海造田造成的复杂航线发生碰撞事故,这也有可能成为引发大火的源头。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