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老,您想过没有?什么时候您不做手术了?
我没想过,这手术站得住。
记者:您现在还能站多久一次性?
现在站半天也可以啊,我这个眼睛看的清。
解说:早年间吴孟超在同济大学师从中国外科手术之父裘法祖,毕业之际他向老师请教未来的发展方向,老师告诉他中国的肝脏外科比较薄弱,你就朝着这个方向探索,这是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模型,是上世纪50年代吴孟超和同事花了四个月时间完成的,这相当于掌握了肝脏地图,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模型的支持,才有了中国第一例成功肝脏手术,他创立了肝脏五叶四段理论,奠定了我国肝脏外科的解剖和理念基础,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使肝癌手术成功率由16%提高到99%以上,他培养的学生也已成为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比如说用药,吴老他们老一辈的传统就是只要是能够管用的,只要能够治病的他们都是喜欢用最便宜的,比如抢救病人它的用量够不够?对吧?他的这个血液循环好不好?对吧?那么一般我们现在有很多检测的手段,但是像吴老非常重视比如默默看,脖子,腋窝,身上有没有出汗?脚有没有肿?我们叫做物理检查。
记者: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拿出来说?
现在就是有一种倾向,过度依赖现在一些检测手段,现代检测手段也非常重要,而且或许在某些方面可能更精确,但是其实我们这种传统的解决方案,其实这些对于病人来说有好处,除了价格比较便宜,还有一个是快速,而且对病人没有任何的创伤。
记者:这些东西都是细节,但是这些细节给你们后来行医会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说人跟人之间的互相的尊重,其实就是从很小的事情来做的,那么你碰到一个好的老师,好的老师他会不厌其烦对吧?哪怕工作再忙他都会跟你用他的阅历,用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来跟你交流。
解说:润物无声,冬天的时候吴老会先把手弄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给病人做完检查他会帮他们把衣服拉好,弯下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高超的医术背后点滴细节才是医者人心的最好注释。
那个时候吴老上午是看特需门诊的,他尽管看的病人不多,但是他看的病人,每一个病人都要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有的还拿指头要画,给病人给家属,然后一边说一边画。
记者:为什么要画?
肝脏和胆管给你画出来,这个地方手术怎么做?让病人能够了解,有一次我记得是已经到中午了,一点钟了。
记者:那时候他多大岁数了?
八十多岁,就准备要走了,然后刚好进来外地来的一个病人,就走进来了,走进来看见吴老就拉着他的手,他说吴教授,我们刚下飞机,我们来找你看病。
记者:老先生怎么说?
马上就给病人开始又坐下来重新看,他并不是说我今天心情好了或者说我今天这个号有点空,我给你看看,我今天忙没空可能态度生硬一点或者怎么样,他不是,他是几十年如一日的。
记者:刚才您的学生跟我们讲,您看门诊的时候每一位病人大概看的时间是在半个小时左右,您都跟他们说什么呀?
一个要了解病情,第二个要检查,第三个要给他讲,有一些人看了病最后讲的时候很简单两句话,这不行,让他自己也了解,了解了以后配合的好,像谈恋爱一样的,两个人你也讲不清楚,你怎么办?这恋爱能谈下去吗?
记者:交流。
要让病人知道他的病是什么病?怎么治?我不赞成有一些人简单看完了,你拿点药回去吃就行了,有这样的医生,病人到底我这个病是什么病?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该吃什么药?这药起什么作用?
解说:这是2018年吴孟超参加朗读者,现场一名叫甜甜的武汉姑娘站在了吴孟超面前。
你陪同病人经过生命中最暗淡的时刻。
解说:十四年前甜甜曾是一名被多家医院拒绝收治的重症肝病患者,她的中肝叶上长了一个巨大的海绵种血管瘤,手术的风险在于稍有不慎就会因为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甜甜来到上海,求助于吴孟超,这时吴老已经82岁了。
记者:她当时找到您的时候,身体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