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地震局10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总体情况和建设进展称,作为重要科学目标之一,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将打造面向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破解大陆强震孕育环境,推进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透明地壳”科学计划实施。
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介绍说,中国2017年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到2030年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的目标,并发布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四项科学计划。作为地震科技创新研究的重要平台,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科学目标,就是要通过这四项科学计划,着力破解大陆强震孕育环境、地震发生过程、地震致灾机理等主要科学问题。
“透明地壳”方面,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作为面向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将研究建立统一的断层模型、结构模型、变形模型和地热模型,科技产品服务地震科学和地球科学其他领域,进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满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社会需求。
“解剖地震”方面,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研究将深化对地震孕育和破裂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通过形变场、地震活动、强地面运动的预测和相互比较,建立物理基础更加坚实的地震孕育发生概率和数值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地震灾害风险预测领域。
“韧性城乡”方面,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研究覆盖地震震源破裂、地震波传播和地震灾害情景模拟,通过建构筑物工程结构响应和社会响应研究,为公众提供减少地震灾害风险的应用示范,并推广应用。
“智慧服务”方面,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将研究建立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应用研究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地震科技成果转化和新观测技术研发,并形成服务社会和公众的科学产品。
中国地震局表示,作为一项国家科学工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将加强地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化学等基础观测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是以深化地震孕育发生规律和成灾机理的科学认识、提升地震风险的抗御能力为目的,建设集野外观测、数值模拟、科学验证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一体,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地震科学实验场,成为世界主要地震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普动画:“地震”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