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1

2019-05-12 23:30-23:59 责编:李悠扬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相对于苦难深重的灾情来说,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爱心无限。施救和被救,都需要勇气,这份勇气就是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在灾难发生之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甘仁编著的一本书——《选择坚强,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更多的关注了灾难中孩子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在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之时,我就带着您也关注一下这本书中记录的内容,也和您一起聊聊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的汶川地震波及成都,在一阵剧烈的摇晃后,“快,我背你,我们一起走!”华西中学初二(3)班班长毅然背起了班上一名患有心脏病的同学往楼下的安全地带转移。
  救灾中,救援人员目睹这样的场景:一名男学生的伤势严重一点,但该男学生却坚持说:“你们先救她!”让救援队员惊奇的是,女学生则说不,先救他,他的情况比较重!”
  在疼痛与伤害中,孩子们的配合与坚强让人震撼。2008年5月14日下午,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十多名队员迅速赶了过来。“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一块块砖石被移开,队员们才发现孩子双腿被卡,下半身沾满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中,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着剧痛的折磨。“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她叫任思雨。
   “叔叔,谢谢你们救我我看不见你,但可以让我摸摸你的脸吗?”当官兵们将李生秀抬到救护车上时,传出了微弱的声音,在场的消防救援队员们都为小朋友的坚忍、懂事而忍不住流下了泪;战士们从附近找来一块结实的木板,小心翼翼地抬起小郎铮,木板离地瞬间,小郎铮吃力地将右手举过头,向周围战士敬了一个队礼;通往灾区的路上那一块块写着“感谢”的纸牌,有位名叫龙梅的14岁小女孩,带着村里的小孩在捡来的废纸上,一笔一笔地写下这两个字,又一一地摆放在道路边上月月的腿被截肢,20分钟后,她被救援人员抬出废墟,月月被救出后的最后一刻,她问医生:“叔叔,我是不是最勇敢的?”泪水顿时模糊了医生的眼睛;还有识大体的孩在救援同伴的时候,几个孩子还在用微弱的声音交流,小黄劝身边的同学,“不要吵,会影响叔叔救人。”
  这就是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我们中国的孩子。我们疼痛着,但温暖如斯,因为我们不仅看到灾区满目疮痍,更看到了孩子们身上可贵的力量,看到了人间的希望。这一个个场面,这一缕缕光芒,足以驱除面对灾难时的胆怯与懦弱,足以让人们在一丝寒意中感到春天的温暖。孩子们在灾难中释放的坚忍、坚强和勇敢,是战胜灾难的最强有力的号召。有这样的孩子,是中国之福、民族之福。这一场灾难,让我们大手拉小手,坚强走过。
  孩子和老人、妇女等特殊人群一样,永远是这个社会肌体中最柔软的部分,同时孩子更是这个社会最有希望的章节。
  我们噙着泪水,怀着敬意,撷取汶川大地震中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身影,那一句句震撼心灵的话语,记录地震中坚强的孩子们,弘扬中华民族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感谢汶川地震中的孩子们!祝福汶川地震中的孩子们!
   我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血肉之躯远远不如钢筋混凝土坚硬,但我们的心比什么都坚强;
  我们深深地懂得,瓦砾划烂了我们的肌肤挑破了我们的血管,但我们的热血终究可以沸腾能够销熔钢铁和顽石;
  我们深深地懂得,一次两次千万次天灾人祸可以让我们失去亲人和家园而泪流成河,但我们亿万同胞彼此扶掖同舟共济已经走过了五千年!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康洁,他说,白白地死在教室里,不如拿我的性命去拼一回。
  善良使我们选择了坚强,坚强又使我们懂得付出的真谛:一份痛苦,两人承担,痛苦就会减半;一种爱,众人分享,就会成为大爱。爱人之心,使美德永世传承。善良坚强的小康洁是普通的,又是伟大的,在她身上,闪烁着坚强的光辉和力量。
  康洁是汶川映秀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里,自己从六楼跳下去成功自救之后,又返回废墟救出数名老师。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康洁和所有同学在六楼教室上课。突然间,大楼晃动,桌椅摇摆,教学大楼有随时倒塌的危险。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家一时不知所措。康洁很快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我就飞下去了,我就跳下去了,我想的是我就这样白白地死在教室里,我还不如拿我的性命去拼一回。有两边我可以跳的地方,一个是操场,我想操场上都是水泥地,另一边呢,反面呢,就是农民他们的土地,就是有黄土泥巴的。”
  11岁的女孩突然遭遇强烈地震,难免惊慌失措。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她选择了危险的方式求生:跳楼。
  “我想的是我要跳到黄土那边,停了两秒钟我就跳下去了,我想的是,我手不能落地,脚也不能落地,头也不能落地刚刚跳下来,房子全部塌完。”
  就在教学楼坍塌的一刹那,康洁纵身从六楼跳下。幸运的是,她选择了跳到农田里,落在松软的土地上,因而没有遭到任何伤害。
  平安脱险的康洁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冒着生命危险重新跑进了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学楼,去解救同伴和老师。爬到倒塌楼房的三楼上,康洁一眼就看到了她的班主任阎老师。
  “好多老师都把她压在底下的,我把这么多老师都弄起来了,具体的我都记不起有好几个老师了,阎老师就在最底下。预制板把她压倒的,我去抬预制板,我又抬不起,就把我的脚挂了八厘米的伤口。我就对阎老师说,没事,我马上去喊同学来救你。”
  正在小康设法营救老师的时候,又一次余震袭来,伴随着激烈的播晃,电灯玻璃碎片纷纷砸在康洁身上,与此同时,墙体也出现严重坍塌,并且持续下沉,女孩担心,再耗下去,自己也无法生存。
  “滑下去,就可能没命了,我看到又在震,震得好凶哦,我就只好又从三楼跳下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从各个地方来增援的乡亲们冲进大楼救出了不少师生,同时也把受伤的康洁带到了安全区城。
  一个11岁的小女孩,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在自救和救人的过程中,为何都能思考的如此全面、表现得如此沉稳呢?
  “我经常到网上去看一些知识,你别看我人小,洪水我都经历了好多次了。”
  也许就像康洁所说的那样,这11年的特殊经历铸就了他勇敢、坚强的一面。可是她毕竟是一个只有11岁的小女孩。在这次地震中,康洁的父亲也不幸遇难了。谈及爸爸,康洁的情绪一度失控。
  “我没有爸爸了,爸爸长的好帅哦,我去做事情,爸爸总说小姑娘,你去坐着,爸爸来做,你读书累了,经常这样说。”小康洁哽咽着说。
  当有人问到,如果爸爸现在还在的话,你最想给爸爸做什么的时候,康洁说:“把爸爸抱着,对爸爸说:爸爸我对不起你。“而此时康洁心里最惦记的是2008年5月14日下午和自己失散的妈妈。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陪伴她的志愿者给她带来了好消息,失散了两天的妈妈找到了,半个小时后就会来病房看望她。
  “我现在只有妈妈了,我要和妈妈生活一辈子。”
  为了不让妈妈担心自己的身体,康洁主动要求吃饭,补充营养。
  很快,妈妈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来到了病房。母女俩相拥在一起,彼此噙着泪水。
  “我又没有死,你哭啥子呀,我没有事,我没有事。那么多叔叔阿姨来看我。”小康洁心疼地对妈妈说。
  “你以后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大家。”此时的妈妈已经泪流满面了。
  康洁最后向记者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想借着镜头对灾区的小朋友说些话:“姐姐哥哥弟弟妹妹,你们一定要坚强。哪怕自己变成了孤儿,也要坚强,你们一定要坚强地活着,你们活着是为了父母,他们虽然说现在进了天堂,但是他们在上面看到你们。
  多么懂事,多么坚强的孩子呀!原本应该生活在花季,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你,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忍与乐观、无私与奉献,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洗礼。选择了坚强也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爱,只要有了这种大爱,我们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还有一个孩子,他叫郎铮,他说:长大我要当警察,去救许多叔叔阿姨。
  道德在还没有转化为主体的自主意识之前就还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小小年纪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灾难,却懂得感恩,童稚的敬礼中传达了厚重的道德力量。这个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孩子有一个与之行为相匹配的名字:郎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郎铮所在的幼儿园瞬间坍塌,几百名孩子被埋在废墟中。13日清晨,救援队伍赶到这里,听到废墟里传来孩子微弱的哭声。有孩子活着!救援人员很快发现了郎铮,这时他已被压在楼板下整整一夜,全身多处受伤,身体非常虚弱。
  在缺少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救援人员靠肩扛手抬,从废墟中扒出了郎铮。可惜孩子的左手臂骨折了。救援人员找来一块小木板做成临时担架,轻轻把他放在上面。准备抬走时,这个稚气的男孩嘴里一边说“谢谢叔叔”,一边艰难地举起右手,向营救他的战士敬了个礼。这感人的一幕被《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的照相机记录了下来。照片在媒体和网络上迅速流传。
  被救出来之后,郎铮被紧急送往绵阳市的医院进行救治。医生检查发现,孩子身上有多处外伤,左手手指因为长时间挤压部分坏死,左臂骨折。更严重的是,由于神经受损,郎铮的左臂完全没有知觉。在绵阳404医院,医生们迅速为孩子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将他左手的部分手指进行截除。随后,医生发现孩子骨折部位的骨头重叠畸形达2厘米,如果不及时进行第二次手术,孩子可能落下严重残疾。2008年5月21日,郎铮要进行第二次手术。这时,一直没有音讯的郎铮爸爸出现了。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警察,地震发生后他一直在一线抗震救灾。2008年5月21日,因为要汇报救灾工作,郎铮的爸爸才乘直升机到绵阳。郎铮手术后,郎铮爸爸立即奔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郎铮的母亲吴晓红在地震中受了伤,一条腿一瘸一拐的,走起路来很吃力。思子心切的母亲艰难地从废墟中爬了出来,一心只想找到小郎铮。当她找遍整个北川县城,几度绝望,随后又直奔绵阳仍一无所获时,奇迹出现了,几经周折,母子俩终于相见了。
  被解放军解救出来的郎铮坚强地没有哭,但他毕竟是一个只有三岁的幼童。刚到医院时,小郎铮见谁都会敬礼,当警察的爸爸看他时,爸爸喊着口令,他连敬了三个礼。2008年5月23日,总理到医院看望受伤群众时,在监护室俯身亲吻了小郎铮,调皮的郎铮用手遮住半边嘴巴回答总理的问题,总理鼓励他向解放军叔叔学习。这期间郎铮向总理敬了一个礼。当天晚上当中央电视台播放这一新闻时,小郎铮指着电视说:“是这个爷爷看我、亲我的。这个亲我的爷爷是谁呀?”逗得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和伤员大笑不止。一位医护人员说,“这是咱们的总理。”小郎铮望着床头那张总理亲吻他的照片说:“我不知道他是总理,我只知道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爷爷。”
  2008年5月25日晚9时40分,“敬礼娃娃”郎铮在妈妈的陪伴下,从四川绵阳转运至位于西安的唐都医院爱心病区。医生说,由于郎铮的病情还需要后期治疗,特别是灾区缺少治疗神经损伤的药物,因此将他转运至西安,经过三个月神经恢复后,孩子身体将会完全康复。郎铮被转送至唐都医院后,母亲吴晓红渐渐发现孩子的一些变化。“以前孩子晚上要睡十几个小时,地震发生后,他一定要我抱着才肯睡,还时常惊醒,哭闹着不肯再睡。”吴晓红说,而且孩子听见别人说起“地震”、“北川”这些词,他就会说“垮了”、“北川没了”。地震给小郎铮心里留下了阴影。唐都院专门安排了心理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医生辅导下,小郎铮逐渐恢复了一个孩子的天真与可爱,每天除了治疗,他开始和志愿者、心理医生一起做游戏、讲故事。
  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郎铮认真地说:“长大我要当警察!去救许多叔叔阿姨。”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受了心灵的巨大磨难和洗礼,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与灾难的不屈抗争中再一次进发。小郎铮的敬礼之所以震撼人心,也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小郎铮的敬礼水远不会褪色,因为它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镌刻在人们的心坎里。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