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4

2019-05-15 23:30-23:59 责编:李悠扬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相对于苦难深重的灾情来说,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爱心无限。施救和被救,都需要勇气,这份勇气就是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在灾难发生之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甘仁编著的一本书——《选择坚强,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更多的关注了灾难中孩子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在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之时,我就带着您也关注一下这本书中记录的内容,也和您一起聊聊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

在地震后,有一个叫陈浩的孩子,他说:老师经常教我们,要有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不曾离我们而去。在灾区,雷锋精神处处涌动,在孩子们的行为当中,闪烁着别样的情怀和光辉。地震那一刻,当震区的孩子们惊魂未定的时候,成都市温江区玉石实验学校的六年级学生陈浩,却以同龄人少有的勇气,用自己的身躯,换取了同学们的安危。

地震当天,陈浩和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忽然,教室开始剧烈摇晃,所有的孩子都惊慌地向操场跑去,跑在最前面的陈浩发现身旁的围墙开始剧烈摇晃,他赶忙掉转身,使劲地推着跑在他后面的一位女同学,于是,女同学以及后面的很多同学都得救了,而陈浩却被瞬间垮塌的围墙压倒了。

当有人问:“你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小陈浩却回答说:“因为老师经常教我们,要有雷锋精神。”

在突然的危难面前,小陈浩俨然是个男子汉了。

可是面对着伤痛,这个12岁的孩子忍不住了。

“事情发生之后,你现在身上还痛不痛呢?”

“哭过没有?”

“哭过。”

“哭过啊,是因为什么事情哭?”

“换药的时候。”

医生说,陈浩的伤势非常严重。

“脑震荡,二个肺上有挫伤,出血,其他就是腰椎受伤,然后就是多处骨折。”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面对勇敢的儿子,爸爸妈妈的一句鼓励给受伤的小英雄打了气。

“你父母亲呢?”

“他们在外面。”

“他们对你说什么了没有?”

“他们叫我坚持,说我是勇敢的。”

在监护室外,陈浩的母亲一直在流泪。在母亲眼里,陈浩是个懂事的孩子,几乎从来没有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担过心。由于成绩优异乐于助人,陈浩不仅担任了班里的班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队委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干部。

被陈浩救出的小女孩想对班长说几句心里话。小女孩说看到陈浩心里好难受,如果当时不推她,倒下去的可能是她。

虽然只有12岁,可是这位小小男子汉却在危难面前,表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勇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若只停留在口头上,就会变成自欺欺人的遮羞布。在灾难面前,我们的孩子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雷锋精神在孩子们之中的承传,使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息。

在地震后,有一个叫任思雨的孩子,他说:唱歌就不会觉得痛。

儿歌会在什么时候听到,什么时候唱起呢?可能是在妈妈的怀里,在爸爸的肩上,在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候,总而言之,关于儿歌的记忆一定是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然而,有一首儿歌却在汶川大地震后这片废墟中响起。唱儿歌的女孩有个好听的名字:任思雨。

任思雨,绵阳北川县曲山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6岁半。小女孩被困废墟之下,废墟随时可能因余震再次发生坍塌。就在十余人展开紧张救援之时,小女孩强忍痛楚唱起:“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

2008年5月12日,地动山摇之时,任思雨正在曲山小学一年级(1)班上课。两天后,搜救队员却在幼儿园的废墟之中发现了任思雨。“以前从曲山小学到幼儿园大概要走5分钟。”根据当地人的描述,足以想象北川地震的惨烈—有的楼挪位后让人完全找不着北。

常州市消防支队卫生队副队长兼医师谢华平在电话中回忆了那令他感慨万千的一幕。2008年5月14日下午1时许,救援队伍在北川县委大院下游约100米远处的成片废墟之中发现了一个小女孩,她头部斜着向下不能动弹。因为有老师将她压在身下,孩子头、脸、上身看来没怎么受伤。大家用棉签蘸水,滴了些水在她嘴里,慢慢地,她的话开始多了。“她说起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名字,各自的手机号码,还说: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谢华平说,从发现小女孩到救出她,大概有两三个小时,她一直没哭,还唱了《两只老虎》。“小女孩真的不简单,很勇敢。她的歌让我们很受鼓舞。”

后来,救援队员从小女孩的下方打了个洞,将小女孩救出。当天下午6时许,小女孩的姑姑和姑父打听到任思雨没有生命危险,激动得抱头痛哭——当时姑姑说,她的哥哥和嫂嫂下落不明,她自己的孩子已经罹难,任思雨是她和丈夫最后的精神支柱。

古人歌以咏志,以歌寄托自己的志向抱负和情思。小思雨却用童稚的歌声从容地面对疼痛和灾难,完成了生命的又一个奇迹。一个6岁的孩子用这样一首儿歌,在天灾面前,表现出来的是大从容、大镇定。让我们今天才真正看到了、理解了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个词汇:精神。

在地震后,有一个叫许中政的孩子,他是一位唱国歌坚持下来的男孩。

没有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可能体会不到国歌的真谛,但在那一刻,国歌依旧成为他生命之烛的守护神:坚持、抗争和永不放弃。唱国歌坚持下来的男孩就是许中政。

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小学三年级的许中政和同学都被压在了废墟底下。一个明亮的教室晃了几下,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黑暗的世界,这对于一个只有9岁大的许中政来说,也许连想都没想过。

一时间,恐怖笼罩在整个废墟底下,哭泣声、呻吟声、绝望声充斥着几个幼小的心灵。但就在不经意间,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国歌声飘进了许中政的耳朵,他随着哼唱起来,一声、两声、三声,不知何时,他的同学也跟着唱起来了,顿时一座废墟充满了生机。在和国歌相濡以沫28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他们终于走出了这座废墟。

为什么一个9岁的小学生,在废墟中用唱国歌来激励自已等待救援?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坚持就是希望。最后,他不但用国歌的力量战胜了恐惧的侵扰,而且,他挺起胸膛和同学走出了废墟。

正如歌词中唱的“起来”,因为我们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正如歌词中唱的“前进”,因为奋斗者永远在前进的路上。这就是被一个只有9岁的小学生,所诠释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

而赵晨,是缝针时不打麻药也不哭的小男子汉。

他虽小却很有大局观,他知道,如果喊痛,大夫可能不能顺利把伤口缝好。这个缝针时不打麻醉药也不哭的小男子汉叫赵晨。

“从汉旺镇小学过来的赵晨在哪个病房?”地震后,赵晨的父亲赵德顺焦急地跑到绵阳市人民医院寻找。“就是那个缝针换药都不哭的娃娃嘛,你一说名字大家都晓得。”这个只有12岁的男孩,因为地震后的勇敢,在医院里小有名气,连护士都拿他给病人当榜样。

2008年5月12日地震时,赵晨正在4楼的教室上课。一阵晃动袭来,腿脚麻利的他最早冲出教室,但是奔跑的速度赶不上房屋坍塌的速度。还没跑下4楼,他突然感觉眼前一黑,脚下一轻,他被埋在了钢筋水泥之中。睁开眼,阿,还活着。他不哭不闹,但听见外面有声音就大声咆哮,甚至将唯一能动的手指伸在废墟外舞动,希望能引起注意。

5个多小时后,救援人员救出了赵晨,紧急送往绵阳市人民医院。在医院里,赵晨看见躺了很多伤员,有些是和他差不多的孩子,医生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头部受伤了需要缝合,可当时他的爸妈都在浙江,这个只有12岁的男孩,独自接受了医生的建议——不打麻药缝针。

赵晨小小拳头捏得紧紧的,嘴唇咬出了齿印。医生手中的针在他头部穿梭,一针,又一针,他始终没有喊过一句疼。“我怕我一喊,医生就紧张,伤口缝不好。”这样一幕,让护士们记在了心里。此后,在绵阳市人民医院的护士,常对伤员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怕痛,12岁赵晨没打麻药缝针都没哭。”

从浙江赶回的父母陪着赵晨转到了华西医院。医生发现,赵晨伤口内还有水泥残渣,于是将赵晨头上缝了五针的伤口打开,医生用棉签蘸着药水,小心清理。赵晨头转向一边,看着爸爸,咬牙忍受着。从来不哭的爸爸脸上全是泪水。赵晨拉了拉爸爸,努力挤出笑容:“爸爸别哭,我不痛,不哭!”

“这换药痛啊,有些大人都要嚎,我家晨晨从来没哭过。”说起儿子的勇敢,爸爸一脸骄傲。地震,让他12岁的儿子快速成长成一名“小男子汉”。

谁说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风吹雨打,谁说温室里的花朵开不出娇艳的花?面对如此坚强勇敢的“小男子汉”,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呢?

而提到唐建华,则是用大骂激发意志,最终绝处逢生的女孩。

灾难不仅考验着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也考验着人们的生存智慧。不拘泥于常规,大胆突破,逆向思维,勇敢机智地与死神搏斗,创造生命奇迹的例子在汶川灾区有很多。一个小女孩绝境之下,用大骂激发意志,努力绝处逢生,骂出生机,最终大苦成甘甜。这位坚韧不屈、巧用生活智慧,绝处逢生的女孩就是唐建华。

“你们骂我吧,随便骂什么都可以”,“我不能死,我不想死”。唐建华的双腿平放在一张课桌上,被一大块预制板压住,背后有一根大梁支撑着乱石,身上还躺着同学马英和李科。在汉旺镇武都小学的废墟之下,她已经困了好几个小时。唐建华所在的教室是二楼,地震发生后一楼已经完全“坐”了下去没了:三楼也向残破的二楼径直压下来,唐建华向上探出手,可以摸到三楼教室一个四年级男孩的身子。“他没有任何反应,身子又冷又硬,”唐建华哆嗦了一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死亡离她如此之近。

过了一会,她艰难地把红领巾从脖子上解了下来,系在身旁的木棒上,希望有人能看到红领巾,看到她发出的求生信号。可是谁能看到废墟之下的红领巾呢?时间在一点一点流逝,每一秒钟都是煎熬,渐渐地,又饿又渴又累又困的唐建华眼皮开始打起架来。但她依然没有丧失信心,不停地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能睡、不能睡,睡着了就醒不来了。”看到身上的同学马英和李科,小姑娘灵机一动,说:“我们来吵架吧!这样好让外面的人听到我们的声音。”两名同学都有些愕然。唐建华又说:“你们骂我吧,随便骂什么都可以,只要我们大家不要睡着了。”

于是大家会意过来,搜肠刮肚地高声骂起来。唐建华自己也在骂:“你们好烦,两个人都压着我,动都动不了。”一边骂,一边捡起身边的石头,往废墟的缝隙外扔。也不知过了多久,三个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弱,唐建华也在担心自己挺不住了,突然,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废墟外传来。“是妈妈!”唐建华顿时激动得号啕大哭:“妈妈。”终于有希望了!

我们为有这样的孩子而感到欣慰。小块头,大智慧。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