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18

2019-08-06 23:30-23:59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地震发生之后,往往除了灾难,还能看到很多人性的光辉。在已经过去5年的鲁甸地震中,我们看到了灾害和伤害,看到了灾难发生时很多人的互帮互助,也看到了很多人在灾难发生后的勇敢担当,还有很多人在灾后重建中的拼搏进取。虽然已经过去5年,这些人性的光辉依然值得我们纪念和回顾,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昭通市委后来编辑整理了100个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回到5年前,听听他们的故事。

“2014年8月6日,我通过手机微信了解到,我们的灾区帐篷派出所己经搭建起来了,心里很激动,很想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为灾区人民尽点力,大家把我救了出来,我也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做点事。”龙头山派出所生还的19岁协警常礼焕躺在病床上说:“我现在能下地走动了,我强烈要求医生让我出院,一刻都不想耽搁,想回到灾区继续工作,首先就想到每一处废墟上去帮忙拣一下砖头,去敲一敲,让被埋在下面的活着的人能听到声响,让废墟下的他们觉得有希望,在黑暗里不会孤独害怕。为他们点燃一盏心灯。因为我知道被埋在废墟下那种恐惧。”

2014年8月7日早9时,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普二科28床的灾区伤员常礼焕,满脸泪水地对医生说“求你们了,让我出院吧,我要回自家工作的岗位,那里需要我。”  

据常礼焕讲述,2014年8月3日,地震发生时,派出所里有群众蔡雪正在办理身份证,所长的办公桌就是第一张桌子,里面有两位民警柳成翰和刘店,我则在靠里面整理资料,隔壁办公室是一位民警龚金文和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就在这时,强烈的晃动发生了。夏所长说地震了,一瞬间,隔墙朝所长这边倒了下来,所长来不及反应,把蔡雪推开,两位民警也叫我名字说快跑,但站不稳就倒在了办公桌下面,蔡雪在被夏所长推了一把后,也倒在了那张救了我们命的办公圆桌下面,而夏所长和另外两民警则被塌下来的房屋压在了里面,他们再也没有再站起来。隔壁办公室的民警也同样被永远地压在了下面。

“当时自己被吓到了,一片漆黑,大声地喊着所长和其他民警的名字,但没人应答,一会儿听到来办身份证的蔡雪也在喊叫,在黑暗里,自己用手摸到了夏所长的腿,感觉冰凉,那时就知道所长已经去世了,自己更加害怕。”常礼焕回忆说:“晚上10点左右,听到了上面有人在搬砖头的声音,听到声音时,心里悲喜交加,看到了生的希望。晚上10点过几分的时候,我和蔡雪被村民及亲戚朋友还有赶来的救援队成功救出,身上腰腹部有明显外伤,青了一大块,自己还说没事,在原地简单包扎后,到2014年8月4日早上10点多的时候,自己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晕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下午6点多了,自己躺在第一人民医院病房里吸着氧气。”

“2014年8月6日之前,就这样躺在病床上两天不能动弹,6日中午,在父母的搀扶下自己试着已经能下地走路了,我就跟医生说要出院,但医生不同意,一直到今天,经过拍的CT片检查,腰部淤血已经散了许多,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医生勉强同意我出院。”常礼焕说,我们的帐篷派出所现在正需要人手,我得马上回到工作岗位,就算干不了其他工作,但至少帮他们换一下班也可以,灾区现在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灾民,想尽自己能力去帮助别人。

对于女儿这样的要求,父亲常益乾表示,我们也支持她这样的想法,因为自己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她能有这份担当,与大家一起面对现在的困难,我也为之骄傲。只要女儿平安,她想做什么我们都支持。

平常我在派出所里也跟大家一样,人手紧缺的时候也负责治安、内勤工作,整理落户资料上报等。以前的14位干警和协警,现在剩下10人,我还躺在医院,他们9人现在已经搭起了帐篷做临时派出所,房子倒了,但派出所的精神不能倒,我将尽快回到他们身边一起为灾区人民作贡献。

还有一个人也值得回顾,胡廷斌,男,1970年5月出生,1991年11月参加工作,昭通公路管理总段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职工,是一位集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等多种大型机械操作的多面手。20多年的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获得昭通总段先进个人表彰,8·03抗震救灾中,这位机械多面手用自己的行动,更加深刻地诠释着一名公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品质。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昭通彝良发生5.7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地山体险要,造成道路损毁和人员伤亡严重。胡廷斌毫不畏惧,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尽管在抢险工作中,由于山体震松,不时有滚石从施工机械旁滚落,一不留神就会砸到自己,令人胆战心惊,可是胡廷斌毫不退缩,尽管捏着一把冷汗,也一直到道路抢通后才允许自己喘息休息。由于表现突出,获得昭通公路管理总段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时隔不到两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通往震中的多条道路被阻断,车辆无法及时将救灾物资运进灾区。公路抢通十万火急,胡廷斌再一次毫不犹豫赶赴灾区投全力抢通保通,公路从抢通转为保通为主以后,连续作战10天10夜的他却仍然坚守在保通路上,再次彰显了一名优秀公路人在灾难面前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本色。

8·03地震发生时,胡廷斌正在昭麻二级路上施工,接到单位领导电话通知,鲁甸发生6.5级地震,要求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后,立即从工地撤回。还来不及回家,从工地赶回来,就草草跟家里通个电话,便跟随单位抗震救灾突击队赶往震中。

地震发生当晚,雨下得很大,一路上随处可见地震后的惨景。由于道路损毁严重,坍方量大、作业面窄、边坡高、山体滑坡严重,加上连夜暴雨、余震不断,保通工作异常艰巨,面对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路面严重开裂、路基沉陷、道路缺口等震后道路状况,胡廷斌作为抗震救灾的装载机手,作为抗震救灾工作的主力军毫不畏惧、奋勇当先,展示了公路人“能吃苦、能战斗、能承重、能奉献”的良好精神,争分夺秒,奋力抢通生命线。在地震发生后的50多个小时内,胡廷斌同志基本没有休息,遇坍方抢坍方、遇飞石处理飞石、遇到坍方量太大导致道路堵塞情况的路面就开便道……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4日从昭巧线k46km处向巧家方向推进至k50km处;5日推进至k50+200km处:6日由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隔积水淤积,在昭巧路天上桥附近形成一个面积巨大的堰塞湖,保通工作艰难推进,该日推进至k50+300km处:7日通过在堰塞湖上方开挖便道的方式实现通车,10时48分,实现天生桥(堰塞湖)至巧家方向便道打通;之后进入保通状态,公路抢通工作以最快速度推进……

在灾区实在困了,就在装载机上休息一会儿,休息完又接着干;从进入灾区开始,每天的睡眠平均不到3小时,由于过度疲劳,胡廷斌身上长出了大片的带状疱疹,又疼又痒,可是面对地震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忍住精神的疲惫和身体的不适,坚持带病作业,舍小家、顾大家,直到在单位领导的强烈要求下,才返医院用药,接着又赶赴灾区。

其实就在8·03鲁甸地震发生之前和地震发生后的几天,由于连续降雨,家里两次被水淹,可是灾情告急,他无法顾及没能回家帮妻子一把。

大家问他,一年有多少时间在家?家里人有意见吗?地震发生后,持续那么多天在灾区,不害怕?撑得住吗?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家?

他告诉大家,一年在家的时间实在太少,孩子读书、老人照顾基本都顾及不上,但是尽管这样,家人也挺支持,因为父亲是老公路人,他知道公路人的艰辛和不容易:关于抗震救灾,说不怕是假的,说不苦也是假的,毕竟家里有近80岁的老人、有妻子,还有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可是再危险、再苦也必须坚持,比起那些在灾区苦苦等待救援队的灾民,这点苦不值一提。目前虽然通往重灾区的路已经通了,可是山体滑坡、道路堵塞现象随时发生,我们必须坚守在这里,一旦出现塌方,立即保通。他还告诉我们,在灾区呆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人心是暖的、善良的,在大灾大难面前,尽管余震不断、山体滑坡严重,但大家都能团结一心,都能有一股热劲儿抗震救灾。

下面要说的,是另外一个行业中的一员代表,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村医杨国兰:

从1984年加入乡村医生这个队伍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乡村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农村的妇女和儿童倾心服务,认真负责地履行着一名乡村保健医生的职责。

2014年8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杨国兰原本平静的生活,下午16时30分,伴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响声,李家山村卷进了一场灾难的深渊,一瞬间,大地摇晃、房屋倒塌、山体滑坡……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

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杨国兰来不及多想,她带上急救箱就跑出了村卫生室的大门,她这是要干什么呢?原来是村子里有两个孕妇已经到了孕晚期,因受到地震的影响,很可能会面临生命的危险。因为平时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杨医生很清楚地知道这两个孕妇的情况,知道她们是什么时候的预产期,知道她们家住哪儿,当地震来临时,杨医生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顶着一次次的余震、一块块从山上滚下的石头,飞快地朝两个孕妇家跑去,而她已经忘记了自己已是55岁的人了。

赶到第一个孕妇常呈淑家时,她家的房屋已经倒塌了,而孕妇也被埋在废墟底下。时间就是生命,看到这样的场景,杨国兰知道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救出孕如,她顾不上自己的安危,马上和孕妇的家人及邻居一起在废墟中寻找着孕妇,因孕妇已临近孕产期,杨国兰知道再不及时把孕妇刨出,母子俩都可能会面临生命的危险,“先救这个先救这个……”杨国兰一遍遍地提醒着大家。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总算在废墟中发现了孕妇,大家齐心协力把压在孕妇身上的东西搬开,终于成功地救出了这名孕妇,杨医生及时地对孕妇进行简单的检查,幸运的是孕妇只是受了点外伤,腹中的胎儿也没有异常,杨医生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松了。

但是,来不及休息,因为她知道还有其他孕妇等着自己去救援呢,在帮助把孕妇转移到安全地方,并简单交待孕妇常呈淑及其家人后,杨医生又匆匆忙忙地跑向附近的第二个孕妇家。到了孕妇李世琼家发现她家只是房屋倒塌了,但孕妇并没有受伤,杨医生还是不放心,又对这名孕妇做了一下常规的产检,发现这名产妇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时杨医生才算放心,随后,她又帮着把这名孕妇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成功救助了两名孕妇后,杨国兰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附近的红石岩村也受灾严重,她又和赶来支援的丈夫一起赶往红石岩村参与救援。

2014年8月3日晚上,在路边的安全地方,已转来了大量的受灾群众,杨国兰来不及去看看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已经被地震损毁了的房子,坚守在路边,为受伤的群众包扎伤口、安慰他们,还要观察着救出的两名孕妇,随时注意着她们的身体状况。就这样,杨国兰在路边守了一夜,做着她作为一名乡村保健医生所能做的一切,直到天亮赶来救援的车辆成功地把两名孕妇转移到火德红卫生院。2014年8月5日,孕妇李世琼和常呈淑先后在鲁甸县第一人民医院各生下一名男婴,分别取名“平平”、“安安”,在得知这两对母子都平安后,杨国兰说:“她们都平平安安的,这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也是我感到最欣慰的”。

地震发生后,杨国兰一直坚守在李家山村小学的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的群众提供着医疗服务,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服务,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力所能及的一切。

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乡村医生,给我们演绎着一个个不平凡的白衣天使感人故事。

说完医生,再说一位供电员工,被垮塌的房屋掩埋的供电员工赵旗:

许多时刻,原本平常,只此一瞬,便有不同。赵旗在地震中受了重伤,但他却顽强地支撑着,支撑到救援队伍出现,支撑到其他伤员坐上直升飞机,转到条件好的大医院。

2014年8月3日,鲁甸供电公司龙头山供电所员工赵旗巡查完月亮湾10千伏线路回到龙头山供电所已是中午,休息片刻后,赵旗又挎上了工具包前往龙头山派出所。因为这几天派出所那边线路有些问题,时常跳闸,赵旗担心用电安全问题,得去看看。

龙头山镇派出所建在一小山坡上,从供电所到派出所距离不太远,20分钟左右就能到,3日这天正是龙头山镇的赶集日,街上人多,加上天气热,赵旗沿路查看线路,走到派出所已满头大汗,到派出所后,他便开始检查照明线路。开关、线路都正常,以赵旗多年查线的经验,应该是灯头出了问题。赵旗站在桌上检查灯头时,突然一声巨响,大地剧烈地摇动起来,地震了!地震了!!瞬间,派出所三层办公楼1、2楼都沉了下去,只有3楼还在地面上!但也塌了大半。

地震发生后,住在鲁甸的赵龚,赶紧打父亲赵旗的电话,但没人接,赵龚又打电话给去昆明办事的妈妈,告诉她龙头山地震了,爸爸在上班打了很多电话都没人接,怎么办啊!赵旗的妻子吴华听到这个消息,吓懵了,恐惧、彷徨涌上心头。她不停地打丈夫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过去,电话通着,电话响着可没人回答,吴华心里呼唤着,赵旗你在哪几?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吴华不知所措,疯狂地拨打着一个个求救电话,失望,无望、绝望一个个涌上心头。

直到次日凌晨赵旗才苏醒过来,眼前一片漆黑,全身剧痛,头很晕,等意志稍微清醒点了,赵旗才回想起发生的事,自己在一楼查线时,发生地震了,现在是被均塌的房屋压住了!赵旗试着动了动,但压在身上的房屋太重了,一点都动弹不得,裤兜里的手机一直在响,一定要挺住,挺住,挺住,家里上有89岁的父亲,下有年幼的儿子,一定要挺住!他拼命的挣脱,尽管每一下挪动身上都是撕心裂肺的痛……,右手终于挣脱出来了,手机在裤兜里,腿被压着怎么也拿不到手机,在黑暗中摸到挂在皮带上的钳插上的工具刀,他用工具刀割开裤兜,拿出了手机,手机一直在响,太黑了,加上灰土盖在眼睛上看不见,他只能摸索这手机上的按键接通了电话,是妻子,是妻子的声音,压在废墟里的几小时漫长的像一个世纪,再听到亲人的声音,赵旗激动地泪水和着灰土沿着面颊滚落下来,他用微弱的声音刚喊出“来救我!”又一次余震袭来,上身的砖块压得更紧了!终于打通丈夫的电话,丈夫微弱的声音就说了三个字,电话就断了!吴华快急死了,她叫儿子继续打电话给丈夫,吴华一边往龙头山赶一边打电话给龙头山和鲁甸的亲戚朋友去龙头山找丈夫。赵龚不停地拨打着父亲的电话,终于打通了,在不断的余震中赵旗拼命地拽着电话,像拽着棵救命稻草似的,是儿子,赵旗使出了全身的劲,对电话那头的儿子喊着,“我被压在派出所下面。”儿子不停地对父亲说,“爸,你坚持住,我们来救你了,你一定要坚持住,一定……

灾后迅速赶到震中的鲁甸供电公司的同事和龙头山供电所正在找赵旗的同事们赶到龙头山镇派出所后,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建在下山坡上的派出所现在只能通过那块“鲁甸县公安局龙头山派出所”的牌匾依稀分辨出,这儿曾经是派出所。大家不停地喊着赵旗的名字,一直没听到回应!同事们希望赵旗已经查完线出来了,回家了,那该多好……

在接到赵旗妻子打来的电话后,他们立即开始紧急救援。并找来了专业的搜救队帮助营救。大的机械不能用,救援队员只能用双手,赶到现场的儿子,一边呼喊着父亲,一边拼命地在废墟里制着。队员们的双手流着血,把一块块乱石、砖瓦搬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赵旗微弱的声音不时传出,儿子……救我……数我……。此时人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余震接连不断,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给救援带来了很大困难。鲁甸供电公司的同事再次打通赵旗的电话,赵旗说:“我撑不了多久了,快救我……”,“你一定要坚持住、坚持住,我们一定能把你救出来的,”同事们不断地安慰着赵旗。在场的人都急了,都跟着救援队着砖块。电锯、钳子、铲子、挖锄一起上……,救援持续了近8个小时,直到2014年8月4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才成功把埋在废墟中长达10个多小时的赵旗营救出来。

营救人员把他送入了灰街子医疗救助中心,做了一些简单的伤口处理。赵旗看到四周全是伤员,他忍着身上剧烈的疼痛说:“我是皮外伤,不咋的,我还能坚持,先送重伤员去吧。”他是一名老党员,他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