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29

2019-08-17 23:30-23:59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地震发生之后,往往除了灾难,还能看到很多人性的光辉。在已经过去5年的鲁甸地震中,我们看到了灾害和伤害,看到了灾难发生时很多人的互帮互助,也看到了很多人在灾难发生后的勇敢担当,还有很多人在灾后重建中的拼搏进取。虽然已经过去5年,这些人性的光辉依然值得我们纪念和回顾,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昭通市委后来编辑整理了100个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回到5年前,听听他们的故事。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地震之后,有记者做了这样一段采访,“关键时候,大家就是要互相帮助。”被采访的方刚琴一边清洗烧好的腊肉,一边又走到冒着热气的蒸笼边,查看饭熟了没有。方刚琴说,灾区转入过渡性安置之后,他们的生活逐渐稳定,各村组很快就自发形成一个个“小食堂”,10多户人家一起开伙,粮食、蔬菜、炊具、餐具大家一起凑,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午后的阳光,映照着刚刚经历过地震重创的龙头山,显得格外刺眼。山下帐篷林立,炊烟升腾。平复伤口的灾区各族群众那时正在开始新的生活。灾难面前,他们心手相连,共渡难关,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自我修复能力。地震之后一个月,留在各族同胞心头的除了伤痛,更多的是彼此的安慰和共渡难关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地震发生后,前往龙头山的道路堵塞,警察、解放军志服者、受灾群众、驾驶员排成“长龙”,这可急坏了退体在家的回族老人马武芬。

那时65岁的马武芬正想着为受灾群众做点什么,第三天早上,她的表姐马仲英,表弟马仲武、弟媳李会琼来到她家,约她一起为受灾群众做几道消真风味的饭菜,这正合她意。马武芬立即召集了20多人组成击团,每天6点起床,生火、蒸饭、买菜、切肉……

之后,到灾区送饭就成了马武芬最开心的“营生”,每天,她都要坐着摇摇晃晃的小货车,经过将近十个小时的准备和运输,赶到30多公里以外灾区安置点,把盒饭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几天劳累,马武芬看上去十分憔悴。她沙哑着嗓子,对采访她的中央电视台记者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战胜灾难首先要吃好饭,才有力气!”看到满脸疲惫的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大口大口地吃着盒饭,马武芬心里顿时觉得暖烘烘的。

从2014年8月4日到13日,整整9天,马武芬和她的团队每天都准备1300多人的盒饭送进龙头山。而这些盒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是他们合伙自己掏的钱……

“前几天,我们给灾区群众送饭送菜,两条腿都疼得站不起来了!”回忆起灾区当时的情景,骤马口清真寺教长李才飞感慨万分,地震发生第二天,考虑到受灾同胞没有吃的,他就和沙坝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永平商量,为灾区同胞和救援人员做饭送饭,他们发动20多家回族同胞捐款数万元,买来大米和蔬菜做好饭,送到龙头山。李才飞说,那段日子,每天吃饭最多的时候有500多人,最少也有100多人,从早忙到晚,他们几乎要累垮了。

沙坝清真寺是到龙头山必经之地。为了方使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他们还在门口挂了“免费就餐”的牌子,直到2014年8月29日,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后,他们才摘下了牌子。

“善行善举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虽然我们清真寺在地震中也受损了,但能帮助重灾区的各族同胞,是我们伊斯兰兄弟的心愿!”沙坝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永平说。

地震之后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被这些朴实的人和事所感动。昭通机场的“小白帽”搬运队就是其中一个,这个搬运队都是由回族同胞组成。最大的79岁,最小的仅12岁。

地震发生后,大量救灾物资涌入昭通机场。从2014年8月6日到13日,昭通市伊斯兰协会每天组织回族志愿者参与物资搬运,他们都是居住在昭通城区附近的回族,符合早出晚归的要求。起先这支队伍只有46人,后来在亲朋好友的感召下,人越来越多,一下子达到了160多人。这些头戴小白帽的回族同胞在机场出出进进,把帐篷、大米、矿泉水等物资送上飞机,一天至少工作要5个多小时。几天下来,大家的手臂、脖颈、脸都被晒得通红。

“我看到电视里放的新闻,受灾严重,眼泪忍不住就流出来。虽然岁数大,但一辈子干活,有力气,想为灾区出一份力!”79岁的马光耀说。

吴成学,这个37岁的苗族汉子,2014年8月8日从老家盐津出发后,在灾区整整坚守了25天。每天,他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然后通过自己的微信和QQ传到外界,让更多好心人了解了龙头山的灾情。有很多企业和个人通过他,把捐款捐物送到了灾区。2014年8月27日,昆明的几家企业向龙头山受灾群众捐款6.5万元,吴成学成了这些爱心企业的向导,带着他们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全部发到了灾区同胞的手中。在西屏村民小组,一位苗族老人手里握着500元捐款,感动得老泪横流。老人颤抖着手一层一层地打开一个布袋,从里面拿出10元钱,说要感激吴成学。谁料被婉言谢绝后,老人哭得更厉害了,他们只好当着老人的面接下。离开老人时,吴成学和爱心人士把这十元钱又悄悄地塞给了老人。

在灾区,吴成学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翻了多少座山,奔走灾区的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脚上打起的血泡都变成了硬硬的茧,但他没有在乎。他说,只要靠自己的脚和手能帮灾区的各民族同胞做点事,自己再苦再累都可忽略不计。

48岁的鲁甸县民宗局局长白金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往灾区。由于道路不通,白金孝带队徒步6个多小时到达龙头山镇光明村,因为忙着救灾,那些天来,他没有痛快睡上一觉。

“救灾工作至关重要,已经没有想睡的念头。”白金孝说。记者见到白金孝时,他正用沙哑的声音指挥着现场工作,被晒得通红脱皮的脖颈格外显眼。

白金孝是回族,而他负责的光明村有21个社800多人都是汉族,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和饮食上的不方便而退缩。由于这里社与社之间比较分散,就给物资发放带来很大难度。有的受灾群众心里着急,一时得不到物资,不太理解,心里有怨气。白金孝总是要面带微笑解释半天。“光明村的灾情特别严重,群众心里难过,我能够理解。只要他们能够吃好,住好,安置好,我就问心无愧了。”说到这里,白金孝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泪水,声音哽咽再无法说下去。

负责现场记录的邹光晟说,在灾区,不管是搜救,还是搬运物资、物资发放,白局长都是第一个往上冲,肩膀都磨破皮了,因为长时间待在灾区,手上长满了疹子。从地震发生后,白金孝的电话24小时都不关。有一天,他从昭通返回光明村,40多公里的路程,群众的电话打了一路他竟然也接了一路……

在鲁甸,地震之后那段时间,每天都上演着无数的感人事迹,无论是在残垣断壁的救灾现场,还是在人流涌动的灾民安置点,各民族同胞挽手齐心的景象随处可见。

地震发生后,被当地农民称为“救命椒”的花椒产收备受关注。前来鲁甸收购花椒的客商络绎不绝,鲁甸花椒供不应求,但采摘花椒却成了最大难题。

2014年9月1日11时,烈日当空,了解到鲁甸灾区花椒急需采摘,昭阳区毛货街清真寺、鲁甸县文屏清真寺组织了200多名志愿者赶赴龙头山镇光明村。部分志愿者来自城市,很多还是学生,以前连花椒树都没见过,刚开始采摘就被尖利的刺划伤。但他们戴上手套依然坚持采集到下午5时。经过一天的辛苫劳作,志愿者们共采摘花椒780公斤。为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他们还高价买走了近一半的花椒。

“一边自救一边互相扶助,我们要和灾区各民族的兄弟一起挽回生产上的损失!”坦诚的话语,急迫的神情,传递出回族同胞心底的爱。

震后一个多月,为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嘱托,面对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昭通市委、市政府不动摇、不退缩、不懈息,组织万名党员干部深入灾区村村寨寨,实施了包物资发放、保基本生活,包环境卫生、保疫情防控,包临时住所、保过渡安置,包监测防范、保群众安全,包情绪疏导、保思想稳定,包矛盾化解、保社会和谐,包项目建设、保恢复重建,包纪律监督、保工作规范的“八包八保”责任制,全力以赴抓好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鲁甸地震发生后,远在新疆的全国道德模范、“烤羊肉串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心急如焚,他匆匆准备了1000多个馕后,从乌鲁木齐赶赴鲁甸地震灾区献爱心。

2014年8月9日下午13时许,阿里木江搭着当地一位老乡的小货车赶到了龙头山。“哪里有空地?赶快找个地方把锅搭起来。”一到灾区,阿里木江就立马忙活起来。

走到灰街子安置点,阿里木江说:“就这里了,这里人最多!”他把买来的大锅从车上卸下来,开始捡废墟里的砖头搭灶台,几个好心的村民也过来帮他搬砖头、拾柴火,十几分钟就把灶搭了起来。“你这是要做什么饭?”有村民好奇地问。

“做我们新疆最地道的手抓饭。”阿里木江回答道,“我在县城买了牛肉、,胡萝卜、洋葱、大米……这一大锅足够给两百人吃。”

搭好了灶台,阿里木江就开始洗菜、切菜,淘米……周围的村民也被这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大胡子的新疆人吸引过来。喷香的手抓饭终于熟了,被分到了受灾群众的碗里。

“跑几千里路来给我们做饭,太感谢他了,没想到还能吃到来自新疆的美食,里面还有很多牛肉。”来自八宝村的村民白先彩说。

面对突发灾难,像阿里木江这样心系灾区的穆斯林兄弟纷纷赶赴灾区。他们认为,天下穆民是一家,不是穆民是兄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维吾尔族同胞的心声。

得知鲁甸地震后,维吾尔族小伙阿迪力·买买提吐热决定向灾区捐赠万斤切糕。

2014年8月6日下午两点,阿迪力·买买提吐热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从湖南长沙赶到了灾区鲁甸。2014年8月7日下午6点,阿迪力·买买提吐热带着切糕到达了龙头山镇的集中安置点,将切糕直接发放给群众食用。

那年24岁的阿迪力·买买提吐热来自新疆喀什莎车县,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大二的时候,他和两个汉族同学在淘宝开了一家切糕专卖店,希望能够将新疆美食带给更多的人。2014年阿迪力注册了湖南梦想起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当上董事长,在学校和当地企业的帮扶下,开始大规模生产切糕,每天产量可达三四千斤。

地震发生后,阿迪力·买买提吐热非常焦急。得知在灾区有不少回族同胞,急需清真食物,他立刻跟合作伙伴商量,捐切糕给灾区的群众。阿迪力的家并不富裕,父母靠卖切糕养大了他们6个孩子,一下子捐出价值50万元的切糕,这对他家来讲,不是小事。

阿迪力·买买提吐热的行动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父亲对他说:“你用行动证明了我们维吾尔族人跟全国人民是心连心的!爸爸为你骄傲!”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阿迪力·买买提吐热是千千万万穆斯林的代表,他的行动温暖了人们的心,人类同属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

地震发生后,河北省伊协第一时间向全省伊斯兰教界发出倡议,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通过紧急调配,捐赠清真饼干1千箱,价值12万元,装车运往灾区。

浙江义乌,4000多穆斯林同胞参与募捐活动。短短两个多小时,就募集善款9.3万元,并将善款汇到鲁甸灾区。广东深圳清真寺礼拜时,收到捐款1万多元。

2014年8月13日,尽管温度骤降还下起大雨,但在昆明正义路上的南城清真寺却涌动着一股暖流,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举办的赈灾活动如期举行。寻甸、明、东川、西山、盘龙等县区伊斯兰教协会、主城区清真寺、伊斯兰教活动点,为本次活动筹募善款91万元。

2014年8月15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多家清真寺及部分穆斯林群众汇集秦桥清真寺,积极参加吴忠市伊斯兰教界群众向灾区献爱心活动,活动现场共募集资金近2万元。

2014年8月18日,为帮助灾区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清真寺募集善款近百万元,并由纳古志愿者协会采购大米、香油、食盐、棉被、手电筒等灾区急需物资70余吨送往鲁甸地震灾区。文山州、大理州各县市伊协和广大穆斯林群众捐款42万元送往灾区……

截至2014年9月3日,天津、新疆、青海、宁夏、兰州、甘肃、四川,云南玉溪、沙甸、曲靖、建水、魏山、寻甸全国各地穆斯林共向灾区捐款830万元,物资上万件。云南省道教协会和昆明市道教协会为灾区捐款60万,河南嵩山少林寺等其他教会组织也为灾区送来善款。昭通市佛教协会联系协调佛教爱心人士向灾区捐款60.8万元和价值234万元物资。道教协会捐赠物资价值2万元。基督教两会捐款65.53万元、捐赠物资40余万元,天主教两会捐赠价值270万元物资。

“地震灾难是不幸的,但这不幸正检验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那时担任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孔贵华说,可以自豪地讲,只有在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有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和人间大爱。鲁甸抗震救灾所展现的伟大的民族团结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铭刻在国人心中。

心手相连,共渡难关。在这片伤痕累累的大地之上,我们看到了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这花,是一种精神,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这花,更是一种力量,一股温暖的力量,让灾区人民擦干泪水,于创伤中挺立,彼此温暖,携手前行!

最后,再给大家做一些提示,地震是大自然中最可怕的灾害,不仅防御难度大,而且破坏性及危害性极大,对社会和人们的生命都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地震逃生的小知识,希望大家牢记,遇到地震灾害时非常有用!

1、无数次地震救援案例发现,在地震这种最危险的时刻,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抢救伙伴及财物,都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中的几率!

2、发生地震时,国际通用的逃生原则是“蹲下、掩护、抓牢”,时至今日这些原则仍然还有用,这样才能降低自己受到伤害的几率!

3、地震时,晃动都是有规律的,当房子晃动时,应该躲在安全的地方思考要怎么逃生,等到不晃的时候迅速往安全地点移动!

4、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刚好在卧室内,为了安全着想,请躲在桌子下或有躲藏空间的坚固家具、墙角下,这些地点都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5、如果刚好在你上洗手间时发生地震,那么你生存的几率要比别人大,因为空间尺度越小的房间,在地震中越不容易倒塌,相对其他地方更安全!

6、地震发生时,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及时逃离房子,一定要往有水源的地方移动,守着水源,即使被困住也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7、如果是在高楼里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想着乘坐电梯逃生,因为一旦发生停电的情况,人就会被困在电梯里出不去,想逃也逃不掉了!

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自己家的平房里,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也不要躲在窗户旁,顺利逃出房屋后,千万不要回头抢救财物,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