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在20日举行的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位应急管理一线先进代表围绕“为了人民的安全”,讲述了他们的初心和使命。
“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
数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漆黑井下,是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监察分局监察专员张在贵的“战场”。“刚进煤监队伍时,辖区煤矿发生爆炸事故,被摧毁的巷道、瞬间消逝的生命,让我震惊痛心。”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要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十几年的工作中,张在贵下井3000多次,井下行程可绕地球一圈;消除隐患1万多条,避免重大涉险事故3起,挽救150多名矿工生命。长期劳累,致使他左眼视网膜脱落,右眼视网膜出现多条裂缝。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初心:“保护矿工兄弟生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是张在贵和众多安监员们的付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建立20年来,全国煤矿死亡事故由每年近3000起降至200多起,死亡人数由每年近6000人降至300多人。
37岁的张之崟来自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处,对他而言,“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去年对一家化工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时,他发现企业的氯乙烯湿式气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坚持要求检测,“最终发现钟罩最薄的地方只有4.3毫米,如果薄度低于4.0毫米,氯乙烯气体就会击穿钟罩发生泄漏。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十分重要”。
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周深入基层3—4天,张之崟跑遍了上海所有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会不会觉得辛苦和疲惫?“我曾经认识一位老先生,80岁高龄仍然爬上几十米高的芳烃装置和几万立方米的油气储罐,凭着自己积累一辈子的安全生产经验,义务指导、服务其他企业。和他相比,我有什么理由碌碌无为、松懈倦怠?”张之崟说。
天安门支队故宫特勤中队政治指导员蔡瑞说,今年2月19日,故宫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这是故宫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为了守护故宫的美,蔡瑞和队友们全员上勤,将成百上千只花灯一一检查,排除隐患,“在我们的坚守下,上元之夜的故宫,绽放出让世界震撼的壮丽美景”。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不负青春不负己”
面对刀山火海,要当好人民的“守夜人”,必须练就过硬本领。13年前走出小山村、进入森林消防队伍时,侯正超还是个消防“菜鸟”,五公里不及格、器械上不去、四百米障碍也过不了,队员们出任务时,他只被安排留守。
“我不愿服输,每天加练俯卧撑和器械,直到手掌被磨出血泡和老茧。”侯正超回忆,由于训练强度过大,很多时候他下楼梯只能摸着扶手退着走,吃饭时手抖得连菜都夹不稳。如今,他已经成为队伍里的技能强手,先后荣立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
去年,脱下“橄榄绿”、穿上“火焰蓝”,侯正超成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一员。“我们全体森林消防指战员一定继续发扬不怕困苦、不畏艰险、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精神,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不负青春不负己。”
来自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王念法,先后赴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执行紧急救援任务,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尼泊尔地震救援,中国救援队是第一支抵达尼泊尔的联合国认可的重型国际救援队。救援者们在废墟瓦砾中匍匐掘进,经过34小时的营救,让受困者转危为安。“成千围观的百姓欢呼大喊‘谢谢中国’,我们让当地老百姓充分感受到中国大爱、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王念法说。(记者丁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