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危化品安全事故易发多发 专访应急管理部危化司副司长付强

2019-08-24 20:04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国家应急广播网北京8月24日消息(记者李思默)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夏季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高温及雷电、暴雨、大风、冰雹、洪涝等灾害性天气也都多发于此时,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近期发布统计分析,近30年来,全国发生在7-9月份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典型故多达18起,占30年来涉及危化品重特大事故总数的40%以上。

夏季危化品安全生产有哪些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为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生产经营单位应采取哪些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夏季安全生产?中央广播电视总央广记者就此专访应急管理部危化司副司长付强。

应急管理部危化司副司长付强表示,夏季高温高湿,酷暑、雷电、台风等极端天气,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管控难度大,增大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付强说:“容易造成化工和危化品企业生产装置和储存设备超温超压,影响设备平稳运行和工艺控制,雷击易造成电线短路、油气储罐起火甚至爆炸,强降雨易导致遇湿自燃物质发生火灾。此外,部分化工企业将设备检维修集中安排在夏季进行,设备检维修前后需要进行开停车作业,检维修过程中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数量多,这些都是化工和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近期发布的统计分析显示,近30年来,全国发生在7-9月份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典型安全事故多达18起,占30年来涉及危化品重特大事故总数的40%以上。从事故类型来看,火灾爆炸事故有16起,占比高达88.9%。从事故发生环节来看,发生在生产环节的9起,占比50.0%;从事故企业所属行业来看,精细化工行业发生事故最多,共计6起,占比33.3%。

为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生产经营单位应采取哪些安全防范措施?付强表示,首先要密切关注掌握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沿江沿河沿海及易受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化工、危化品企业,重点开展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生产区排水系统、储罐区温度压力检测和喷淋冷却系统、仓库及露天存放危化品防晒、通风、防雨设施完好投用情况的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付强表示,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突出重大风险管控,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强化领导带班值守,加强日常巡检巡护,发现初期险情及时处置,避免后果扩大升级。高度关注夏季化工企业集中检维修的特点,严格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开停车必须提前制定方案,着力防范爆炸、火灾、中毒等群死群伤事故。

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接连发生了江苏盐城“3·21”、山东济南“4·15”和河南三门峡“7·19”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叠加。对此,付强表示,应急管理部已多次强调,要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把事故防范抓实抓细。应急管理部组织制定了化工园区风险排查导则和危化品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督促各地区各企业统一组织开展危化品精准化风险排查评估。充分利用主要负责人培训考核、严格执法检查、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事故警示教育等手段,提升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主动性。

付强介绍,应急管理部还组织有关协会和专家开展了对全国53个危化品重点县的第一轮专家指导服务,带动全国31个省级单位按照这种模式对261个重点县开展专家指导服务,排查整改了一批事故隐患。付强表示,要通过落实政府监管责任推动化工危化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共同提升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实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付强说,进一步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时要首先考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慎重选择,科学论证。组织地方各有关部门深入排查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安全风险“一张图一张表”,对重大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教育千遍不如处罚一次,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加大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要时段、重点企业的执法力度。

责编:张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