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滴滴实施未成年人乘车新规则

2019-08-26 11:00-12:00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主持人:感性观察,理性分析,半点过后欢迎回来,这里依然是修奇陪伴各位的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您正在锁定收听的频率是FM99.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节目之外想了解更多的应急新闻和应急知识,也欢迎随时关注国家应急广播的微博,微信,客户端,好了话不多说,马上进入咱们今天下半程的节目。

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调查,那么从8月22号开始滴滴正式实施未成年人乘车新规则,允许16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单独乘坐网约车,滴滴表示今后这一部分未成年人在乘车前必须设置紧急联系人,平台将通过未成年人保护计划对其进行特殊保护,放宽乘车人的年龄限制是否有必要?特殊保护又能否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呢?我们来听央广记者(谭振、程亚飞、赵聪聪)的报道。

记者:8月14号,滴滴出行公示了未成年人乘车新规则,计划有条件允许16岁以上未成年人单独乘车,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滴滴表示一周的时间内平台共收到了371份反馈,绝大部分网友对于平台修订原有乘车规则表示了支持,这其中就有家长也有未成年人,去年10月滴滴上线未成年人乘车必须由成年人陪同的乘车规则,今年17岁的小张告诉记者,他经常单独乘坐网约车,滴滴禁止未成年人单独乘车之后,他转而使用家人的账号叫车。

有时候也打不到出租车,只能打滴滴,我上车的时候一般就会告诉我妈,然后让她看这个行程。

记者:记者查询发现,各个城市的出租车管理规定中大都没有对乘客的年龄做出限制,而城市公交,地铁等一般规定一米二以下,八岁以下的儿童不得单独乘车,滴滴出行公众沟通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权衡,滴滴将单独乘车年龄下限定为16岁。

那么我们去搜集了规定,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是可以独自行动的,最终在权衡了未成年人出行的实际需求和出行的安全之后,我们平台是形成了一个新版的未成年人乘车规则。

记者:滴滴表示,今后16岁至18岁未成年人在乘车前必须设置紧急联系人,平台将通过未成年人保护计划对其进行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计划是指对于在这个平台上留有实名信息的用户,只要是年龄超过16岁,未满18岁,乘客必须是设置紧急联系人之后才能独自乘车,以便乘车人的亲友和平台一起去关注出行状况,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此外我们平台还会给这个乘车匹配服务评价更高的司机,增强乘客的安全提醒和引导,同时也加强对这个行程异常停留,路线偏移等情况监测和干预。

记者:此前未成年人能否独自乘坐网约车就曾引发争议,今年2月27号滴滴发起一项未成年人能否独自乘坐网约车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8万人进行了投票讨论,其中56%的网友投了赞成票,辽宁的石先生说,对未成年人能否单独乘坐网约车不能一刀切,如果平台方能够保障未成年人的乘车安全,放宽单独乘车年龄限制,利大于弊。

我身边确实有一些家长,他们的孩子刚开始上高中,然后有的时候周末返校的时候,家长来不及送,可能希望他们自己叫一个车,因为正常如果是叫车的话实际上还有一个行车记录在,所以我其实觉得如果说把监控流程做好的话,安全隐患带来的问题可以继续缩小。

记者:重庆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滴滴方面推出的这项乘车规则有些仓促,事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应该谨慎做出决定。

其实这个事情隐患还是蛮大的,因为未成年人他很容易被骗,然后又看到他征集的人其实也不是很多,才三百多份,所以我觉得他可能在制定这个的时候考虑的东西不是那么周全。

记者:北京市岳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深山表示,滴滴出行此次允许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独乘车,在法律方面没有障碍,但是这对滴滴在审查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因为审查义务没有尽到而产生了不良后果,滴滴出行方面可能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他可以做跟他年龄或者智力相适应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那我们说16周岁的孩子的话,一般来讲已经是高中生了,高中生独自出行,像在市内的这种打车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属于跟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所以说从这一点上来讲,法律上没有什么障碍,那现实当中的话确实存在这种需要。

记者:除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外,岳深山认为允许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单独出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起到打击黑车的作用,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

如果说通过这种网约车平台,至少来讲这些信息是纳入进来的,驾驶员的信息,车辆的信息,包括说行动轨迹,这上面都有,这一点来讲的话对于安全方面可能会更有一些保障。

主持人:未成年人参与社会生活,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都和成年人有差距,那么相对更具有一些安全隐患和风险,的确需要基于一定的保护,然而到底该怎么保护?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非常充分的来进行讨论,比如说在这样的一个机制上面持反对意见的网友,他们都认为风险是不能够完全排除的,所以认为这样的一个措施有点操之过急,多少带有真空式绝对安全观的意味,结果最终导致的就是过度保护甚至因噎废食,将网约车的便利和未成年人彻底的剥离开,其实谁都不能够完全将孩子从生活中的风险当中完全的排除掉,包括家长们的监护都有漏洞存在,同样网约车有提供乘坐安全保障的责任,但是仍然违法将人身风险的所有因素都彻底排除,近些年网约车及其恶性安全事件反映出网约车安全保障的软肋,但同时也放大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负面错觉,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在2018年9月发布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显示,2017年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网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0.048,前者是后者的13倍,数据证明网约车的安全性其实并不比传统的出租车差,那么到底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呢?理性来说首先保护不宜绝对和过度,必要的保护措施应该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段相适应,而不是笼统的一刀切,比如说一个17岁零11个月的孩子,我们还把他当作一个5岁的孩子来看,其实这样就有一点矫枉过正了,那么另一方面保护是制度性体系性的保护,而非某一方的单一责任,那么具体到未成年人是否能够单独乘坐网约车?更是要依赖整体安全防范环境,而不是单纯的由网约车来拒乘拒载,比如说在其他国家十多岁的孩子单独外出乘车相当的普遍,比如说在日本这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会遇到任何的风险?而是整个的这种风险在社会上是整体可控的,换句话来说让孩子乘坐网约车安全保障也应该是综合多方的,网约车运营平台有责任,社会也有责任,而监护人更有责任,在措施上相互补位才可能共同织密安全网,从而最大程度的趋利避害,比如说实行分级保护才是务实管用之举,此外在安全预防上平台也需要加强技术防范,而家长则需要提高与未成年人成长相匹配的风险识别和规避能力,那么整个社会也需要增强整体治安的防控力,这样多维度的保护才是最优和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