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日晚上22时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部分县(市)出现强降雨天气。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阿克苏消防,暴雨紧急救援。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今天,我们就关注阿克苏消防救援,我们先从一场暴雨说起。
8月21日13时许,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柳园农场管理委员会祥和村排碱渠及部分农田因强降雨致洪水,冲毁村道路,部分居民被洪水围困,情况十分危急。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群众报警后,紧急调派特勤中队火速前往现场转移受困群众。
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经询问得知,去往祥和村的道路被洪水冲毁,有30名群众受困于距离安全地点约6共公里处。根据现场情况,消防救援人员决定利用冲锋舟将被困人员进行安全转移。
由于受困群众较远,消防救援人员带领熟悉情况的居民一同前往受困群众地点。消防救援人员在前往过程中,因排碱渠被洪水冲毁,冲锋舟会搁浅,现场消防救援人员和社会救援人员一边探路,一边前行。
经过40分钟逆流前行,消防救援人员和社会救援人员到达群众受困地点,消防救援人员为受困群众穿上提前准备好的救生衣,因冲锋舟乘重能力有限,消防救援人员现场组织受困群众分批转移至安全地方。
在群众受困现场,消防救援人员通过和被困群众交谈,缓解被困群众焦急情绪,并先安排妇女、儿童先行安全转移。在返回安全地点过程中,因排碱渠边杂草过多,冲锋舟不断被杂草阻拦并搁浅,消防救援人员要不断跳下冲锋舟拉行,并保证群众安全。
下午19时许,经过近4个小时的紧急救援,消防救援人员成功转移受困群众30名,救援现场无人员伤亡。随后,柳园农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安置被困人员到达安全地点。
9月12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出天山度假村路段因近期强降雨影响,发生泥石流,唯一进山道路受阻无法通行。10时35分,接到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知后,阿克苏森林消防大队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驻防分队指战员闻讯出动,紧急赶赴现场救援。
驻防分队立即启动抢险救灾预案,翟文彬带领驻分队全体指战员携带铁锹、十字镐、迅速出动,紧急赶赴灾区。11时30分到达受灾路段,队员们利用十字镐、铁锹等便携救援装备快速疏通受阻道路。
公路侧面陡峭的斜坡上躺着一块二米多高的巨石,看似稳定不动,却因土地的松软显得那么摇摇欲坠,随时都有滚落的可能,不及时排除这处险情,必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马元康、刘明杰,你们二人去拿上4根撬棍到这边。郭荣达、卿帅你们两人把道路靠边的那块石头抬到这边来。李博,现在你以最快的速度负责巨石滚落后前方道路上的松土清理,并随时观察附近情况,做好警戒。开始行动!”在攻坚道路中央巨石时,翟文彬对现场队员果断指挥。
“等等刘明杰、郭荣达你们两个在巨石两侧把稳方向,我们四人一起利用杠杆原理把巨石向右前方撬动,我喊一二三就一起用力,我们就开始。”
“‘一、二、三’,‘一、二、三’……”
“卿帅,马元康你们那边坚持。最后一段距离了!”此时的他们早已被汗水浸透了全身,就是这样,他们依旧不忘发挥党员班长得模范带头作用,攻坚在最前方。
“刘明杰,你到卿帅那边一起用力向右推,我们一起把巨石推到路外空旷处”。
伴随着最后一声“一、二、三”声音的落下,最为艰难的路中央的巨石也终于被推出道路,但清理工作还在继续中。
很快,受灾道路全部畅通。驻防分队共出动20余人,车辆2台次,抢修道路15余公里,清理落石3车,泥土200余方。
随着时间变化,新疆阿克苏消防救援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前进,在从“传统消防”逐步向“现代消防”转变。
从1974年成立时的4名消防干部,1辆老解放牌水罐消防车,再到现400余名消防指战员,91辆灭火、登高、防化洗消等各类型消防车辆。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纵横式通讯接警机,到现在“119”火警调度指挥中心接警。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成立的第一年。70年来,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从1974年建队至今,45年来,这支消防救援队伍也经历了“传统消防”逐步向“现代消防”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78岁的哈美德老人上个世纪70年代成为一名消防员,回忆起消防消防事业的发展变化,他提及最多的就是想都不敢想,真是鸟枪换炮的大变化。
回忆起刚进消防队的情形,哈美德还记忆犹新:“当时,我是根据组织安排,成为了一名消防兵,那时候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还是由公安部门的治安科负责。1980年2月,阿克苏地区公安处单设公安消防科。当时,全地区8县1市,仅有这支消防队和库车县消防股两支队伍6个人。”哈美德说,消防车也仅有一台老解放牌消防水罐车,出警的时候,消防员则是站在车厢或者车头两侧。
“我们1997年入伍学驾照,尽管已经有了带有助力器的东风牌消防车,但是已经淘汰两年的‘老解放’却成为了我们的教练车,换挡需要听发动机的转速,力气小了转弯时要站起来搬方向盘,现在的驾驶员根本开不走!”同样作为老消防员的现任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李辉说,现在的消防车比以前的消防车功能齐全不说,更是好开百倍不止。
哈美德说,那个时候,不仅消防队的装备滞后,就连消防队员的个人防护也没有。“清一色的老式军装,带口袋那种。出警的时候有一套战斗服,就一层布,沾水就湿,外加一双胶鞋,那像现在的救援服,隔热又防水。”
如今阿克苏地区包含54米登高平台消防车、21吨重型水罐车、防化洗消车、移动供气车等在内,共有91辆执勤消防车;从最初只能靠经验或者嗅觉判断现场有毒气体,人员埋压时只能靠肩扛手挖,到现在161余种、2.6余万件(套)装备器材。
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牛东伟表示,上世纪90年代,随着地区各县市经济飞速发展,地委行署也审时度势加大对消防车辆器材装备、队站建设投入力度。1994年,阿瓦提县消防大队成立。2010年,拜城县消防大队成立。2012年,沙雅县消防大队成立。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上个世纪20年代,乌什县、温宿县等八县没有公安现役消防力量的县市都组建消防队。同时,阿克苏地区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由目前的13个消防站将增加到18个消防站。目前,库车县城北消防站已建成,阿克苏市健康路消防站、阿克苏市姑墨消防站、阿克苏市东城消防站、库车县老城消防站4个消防站执勤楼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已全部到位,4个新建消防站已进入审图和建设项目招标阶段。全地区基本形成了“城区5分钟、乡镇半小时”的灭火救援圈。
“三、二、一,开始架梯……”9月25日,在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中队训练基地训练场上,消防指战员们排成两列,为攀登二节拉梯操练做好准备。随着一声号令,两名皮肤黝黑的消防员在队友们的注视下相互合作,搬梯、架梯一气呵成,迅速爬上梯子窜进二楼,动作非常熟练。
“在火灾救援现场,如果没有充足的体力和顽强的意志,不仅无法救人,自身安全也难以保证。为此,我们每天还要进行大量的体能和耐力训练。”牛东伟介绍说。
杨文康是今年通过消防员招录刚到阿克苏市水韵中队的一名新消防员,见到他时,他正在训练场上慢走,汗水湿透了整个衣襟。“没有经验,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克服和适应,头一天训练了,第二天再练时,常常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但也得咬牙忍着疼痛坚持。”杨文康说,虽然自己是个新人,但经过5个月的训练,他的双手弧口处已经磨得发白,手掌变得粗糙,双腿早就布满了新伤旧伤。
训练是每个时期消防员不变的工作任务。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消防队并没有独立、专门的训练场地。“那时候所谓的‘营房’也就是两间平房,日常起居都在此,灭火战术、技能训练也没现在正规复杂,只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灭火救援有了更多多样性和复杂性,战术技能也随之不断完善,在装备变精锐的同时,实战化训练成为能打胜仗的必要条件。”牛东伟说。
2017年5月6日,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1#焦化装置区发生火灾,装置区油罐突沸爆燃,导致大量重污油泄露燃烧和部分钢结构坍塌。全体消防指战员联合中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专职队、西北油田、机场专职消防队等专兼力量赶赴现场施救。指战员冒着罐体随时爆炸的危险,经过4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使灾害事故得到有效处置,消防指战员无一人伤亡,成功地保住了1#焦化装置区、临近储罐区、四周车间和厂区内生产管线的安全,保护价值上亿元,有效避免了次生灾害。
“这个可是大火,也就是灭火装备好,消防队员训练有素,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哈美德说,1984年一家食用油销售仓库的着火,因为装备啥跟不上,仓库周边两公里以内的居民全部撤离了,消防员能用的就是水枪、水桶等工具,灭火救援能力说白了就是“人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切的战法都必须经过真刀真枪的检验!”牛伟东说,经过一系列训练和演练,近年来阿克苏地区所有类型的火灾都得到了很好处置,这让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不断书写着消防特有的荣誉和辉煌,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9月25日上午,在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作战指挥中心,正在指挥中心值班的消防员台新强正在观察4G单兵图传时,突然传了一阵警报声,只见大屏显示,阿克苏市明华大酒店因水系统压力不足,导致灭火系统不能正常使用。
台新强发现情况后,当即联系了阿克苏市明华大酒店负责人,让他们立即整改,确保消防灭火系统都能正常使用。
李辉说,阿克苏市明华大酒店的火灾隐患能及时消除,得益于消防指挥中心搭建的“消防物联网平台”。以前,所有的火灾隐患都考我们消防参谋分片区自行检查,要想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得不停地在人员聚集场所或“九小”场所转,有了消防物联网云平台,就可以将企业的消防系统和消防监控系统相连,云平台对所有设备终端进行实时工作状态监控,确保第一时间消除火灾隐患。
在通过信息化手段长效监管的同时,阿克苏地区突破现役警力不足的瓶颈,依靠群众力量,大力发展义务消防员作用,构建全面的“防火监督网”。
9月23日12时15分,阿克苏市天百时尚购物中心“微型消防站”举行的实战演练,在接到火灾报警后,仅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消防救援队员就赶到了现场。
在该“微型消防站”内看见,灭火毯、救援服、灭火器、水枪、水带、消防斧、远程控制器及很多的相关制度职责、监控设备等一应俱全,如果真的发生火灾,微型消防站值班室的队员可以迅速出动,利用灭火器材进行第一时间救援。
李辉说,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工作,一直坚持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政策。近年来,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突破消防人力不足的瓶颈,依靠群众力量参与火灾防控,构建全面的“防火监督网”,通过“火灾隐患拍客团”、义务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消防基层力量,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消防工作、共同参与消防安全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阿克苏地区共成立消防管理组织603个、志愿消防队449个、义务消防队761个,微信消防站1112个。
牛东伟说,45年来,消防硬件设施、警营文化、饮食起居都和以往有着天差地别,唯独“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队风没有变。转制改隶后的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的全体指战员们将继续坚定信念,竭诚为民,恪尽职守,守护一方平安。
在去年,媒体还曾经专门采访了新疆阿克苏消防战士郑浩,他是消防群体中普通的一员,又是不普通的一员。他说: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每一次下水前都什么感觉?会害怕吗?”
“害怕?不!我没有时间去想那些,唯一想的就是怎么把人以最快的速度救上来。”
“那万一你下去后再也回不来了呢?”
“那也是事后才感觉到后怕,生死关头,我能做的就是把生的希望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每年暑期的高温天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周边区域的开放性水域再次进入水上安全事故高发期。当水上灾难性事件发生后,阿克苏地区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上士、国际四星级潜水员资质的郑浩就会做出近乎本能的抉择,一次次地深入水底,挽救他人宝贵的生命,践行一名消防官兵的光荣使命。
2018年8月15日,在成功完成入夏以来实施的第9次打捞任务后,郑浩告诉记者,经常用双手触摸“死亡”之后,你就会知道哪怕生活再辛苦,只要活着就是幸福。
27岁的郑浩从2008年入伍来到阿克苏地区消防支队,他很少与家人谈论工作的危险。2010年1月17日,作为新兵他第一次参加水难救援。事发现场是一个污水池的冰窟,一名少年在冰面上玩耍不慎落水,会游泳的郑浩在专业潜水员没赶到之前,一边游泳一边凿冰救人。然而,落水少年最终溺水死亡,这让他很难过,为此,他毅然报名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消防潜水员。
成为消防潜水员,也就意味着除了日常的消防救援,还要进行更多的体力和心理训练,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郑浩说,潜水员在水下工作时,所承受的大气压通常比正常气压要高出1至3倍,每下沉3米,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这对潜水员的身体是极大的考验。潜水员到水下2米后,容易出现耳压失衡的状况,这时就要捏着鼻子,嘴里鼓气,或不断地咽口水。打捞结束时,也不能直接浮出水面,而是每上浮2米就要开始逐段减压。减压过程关乎潜水员的生命安全,稍有不慎,容易耳膜穿孔,甚至致残、致死。
水中救捞,一般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水下环境复杂,水草、渔网、鱼钩都是危险源,一旦被锋利的障碍物割破供气管或潜水衣,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如果被线状物绊倒或缠住,能用尖刀自救还好,如果摆脱不了也是死路一条。所以说,每次下水,都有危险相随。
作为阿克苏地区消防支队特勤中队里的“元老”,郑浩亲历的艰险救援算是最多的。
最险的一次救援,是去年温宿县一砖厂的洪水救援。“砖厂里到处都是坑和洞,黑得吓人,稍微不慎便会掉进坑洞,如若进去,可谓凶多吉少。”郑浩说,前半个小时他都在3米深的地方摸索,结果一下掉进一个8米深的坑洞,在压力不够的情况下,他脱了装备上浮,平安脱险。
郑浩说,他们在水下摸到的常常是尸体,有的完整,有的不完整。当问到他怕不怕,为什么能一直坚守到现在时,他淡淡地说:“人生的每段旅程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各自的味道,看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之后,我更加明白,人活着一定不能虚度光阴,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新疆阿克苏消防救援,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